本書以科技語體為對象,融合科技與語言,基于語言基礎(chǔ)知識,運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并輔以英語語法,建
立了科技語體語法修辭體系。系統(tǒng)闡述科技語體的概念、特點、分類,基礎(chǔ)語法,詞匯、句式、辭格修辭,并
對大量科技語病實例語句進行歸類和剖析。按照邏輯有序展開,結(jié)構(gòu)清晰合理,內(nèi)容深淺適宜,論述與實例
相結(jié)合,輔以大量實例,并引用名家名言,對提升語言表達效果具有戰(zhàn)略啟發(fā)性,對科技文章的高質(zhì)量寫作
具有戰(zhàn)術(shù)指導(dǎo)性。
全書共分 7章,包括語言基礎(chǔ)知識、科技語體概論、科技語體語法,科技語體詞匯修辭、句式修辭、辭
格修辭,以及科技語體語病。本書內(nèi)容全面,材料詳實,實例引自語言文字學(xué)、名家大家著作,各類科技文獻、
文體,同行或相關(guān)文章、作品,以及作者長期求知探索的創(chuàng)新結(jié)果和心得積累,實用性強,參考價值高。
本書與姊妹篇專著《科技語體標準與規(guī)范》相結(jié)合,展現(xiàn)了科技語體的全貌。適用于科研、技術(shù)、科普
等領(lǐng)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也適合于科技期刊、圖書、網(wǎng)媒、新媒體、數(shù)字出版等行業(yè)的編輯參考,還可作
為高等院校師生、科研院所人員和學(xué)生的論文寫作教材和自學(xué)用書,以及科技寫作、編輯的培訓(xùn)教材和學(xué)習(xí)
材料。同時可作為對傳統(tǒng)語言學(xué)類著作的一種補充,對從事語言學(xué)方面研究、教學(xué)、學(xué)習(xí)的專家、學(xué)者和學(xué)
生也有參考意義。
《科技語體語法與修辭》作為一部將語言與科技高度融合的實用化參考書,能夠幫助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強對科技行文的規(guī)范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撰寫、編輯和修改各類科技文章,助推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
前言. VII .
高人們對科學(xué)本質(zhì)的認識水平,加深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深度。
六、系統(tǒng)研究語言與科技的關(guān)系,將語言與科技融合形成科技語體。首次建立了科技語體分類體系,還特別從用詞、語法、超語言和修辭等方面闡述了科技語體核心類別的論文體的特點。
七、系統(tǒng)研究語法(語言領(lǐng)域),建立了基于科技語體的語法體系。語法是基礎(chǔ),任何一門語言都有語法,這是寫作的基礎(chǔ)要求;但從出版的角度,寫作還有很多標準、規(guī)范需要遵守,僅有語法還遠遠不夠。
八、系統(tǒng)研究標準、規(guī)范(出版領(lǐng)域),首次將寫作中遵守標準和規(guī)范列入消極修辭,并建立了基于科技語體的標準和規(guī)范體系。首次從法的高度,將出版標準、規(guī)范列為與語法同等重要的地位。
九、系統(tǒng)研究修辭方式、辭格,以及易混淆辭格之間的關(guān)系,首次建立了科技語體修辭體系,包括詞匯、句式和辭格三大體系。詞匯體系包括詞匯的構(gòu)成、詞的聚類和詞語的選用;句式體系包括語法句式、修辭句式及句式重組;辭格體系包括材料、意境、詞語和句式。
十、系統(tǒng)研究科技寫作常見語病,較為全面地建立了科技語體語病體系,對各類語病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給出經(jīng)過綜合修辭后的實例語句。
兩本新書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以還原科技語體的本質(zhì)及全貌為目標,從基礎(chǔ)知識談起,給出總體概念,再分解,給出部分概念。層層深入,全面具體,點面結(jié)合,緊密關(guān)聯(lián)。每個節(jié)點形成一個較大的系統(tǒng)圖,再由這些系統(tǒng)圖組合成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圖。注重細節(jié)、用詞、實例,輔以點評、分析、推理,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分明、邏輯展開,展現(xiàn)了科技語體的整體系統(tǒng)圖,局部子系統(tǒng)圖、節(jié)點圖,以及其間縱橫交錯、盤根錯節(jié)的內(nèi)在關(guān)系。
二、對重要內(nèi)容盡可能給出或引用實例語句。例句來源既有一般文章、文獻,也有名家、名著;既有現(xiàn)代文章,也有古代文體;既有國內(nèi)作者,也有國外作者;既有漢語,也有英語。對例句給以詳略適當?shù)狞c評,涉及語言、語用、修辭、語體、文體、科技、科技語體等多個方面。
三、在各章結(jié)尾引用了名人名著或代表性經(jīng)典言語片段。這些言語與各章主題緊密關(guān)聯(lián),讀者如能細細品讀、慢慢思索,就會被帶入一個漸相吻合、層次漸升的認識境界,繼而產(chǎn)生主觀思維與客觀事物相碰撞而迸發(fā)出的點滴火花與思維瞬間綻放的繽紛美麗,體會到筆者在撰寫思想與手法上的良苦用心。
兩本新書為傳統(tǒng)的語言學(xué)注入了科技要素,新內(nèi)容與傳統(tǒng)內(nèi)容會產(chǎn)生碰撞,成為一種融合的嘗試。另外,在科技中引入語言要素,讓科技工作者提高認識及寫作技能。從某種程度上講,兩本新書構(gòu)建了科技語體知識體系,其內(nèi)容整體上可形成一門學(xué)問科技語體學(xué)。
任何科學(xué)都是學(xué)問和知識,都要用語言表達和記錄,都要有語用層次和表達效果,都要達到語言要素運用的水準,都離不開語法與修辭、標準與規(guī)范。這正是兩本新書的核心理念、戰(zhàn)略思想之所在。
書中內(nèi)容既有對前輩們思想的繼承,也有對新時期標準規(guī)范的發(fā)展,還有筆者長期工作經(jīng)驗和創(chuàng)新研究的心得。能夠?qū)⑿牡煤徒?jīng)驗與讀者分享,筆者深感欣慰!期待能給讀者撰寫、編輯文章帶來幫助,開辟一條從科技研究通往規(guī)范寫作的通道。
誠然,鑒于筆者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梁福軍
序一
Ⅰ
序二Ⅲ
前言
Ⅴ
第1章 語言基礎(chǔ)知識1
1.1 語言1
1.1.1 語言的概念及含義 1
1.1.2 語言的層面體系2
1.1.3 言語5
1.1.3.1 言語交際機理5
1.1.3.2 言語作品形成過程6
1.1.3.3 言語內(nèi)容和形式 9
1.1.4 語言的要素 11
1.1.4.1 語言體系要素 11
1.1.4.2 言語要素12
1.1.4.3 修辭要素13
1.1.5 語言的性質(zhì)14
1.1.6 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16
1.2 語音和文字18
1.2.1 語音的概念及含義18
1.2.2 語音的性質(zhì)19
1.2.3 語言體系的聲音 23
1.2.4 言語的聲音25
1.2.5 漢語常見語流音變27
1.2.6 文字 30
1.3 語義 31
1.3.1 語義的概念及含義31
1.3.2 詞義 32
1.3.3 句義 33
1.3.3.1 句義的結(jié)構(gòu) 34
1.3.3.2 句義的內(nèi)容 36
1.3.3.3 句義的類型 37
1.3.3.4 句義的義位搭配38
1.3.3.5 句義的關(guān)系 40
1.3.3.6 句義的形成 42
1.3.4 語義的明確與不明確 44
1.3.4.1 詞義的明確與不明確44
1.3.4.2 句義的明確與不明確45
1.4 詞匯 46
1.4.1 詞匯的概念及含義46
1.4.2 語言體系詞匯 47
1.4.2.1 詞47
1.4.2.2 固定詞組50
1.4.3 言語詞匯 50
1.5 語法 50
1.5.1 語法的概念及含義50
1.5.2 語法的性質(zhì)52
1.5.3 語法的單位53
1.5.4 詞法 54
1.5.4.1 語法意義和語法范疇54
1.5.4.2 語法形式和語法方式55
1.5.4.3 形態(tài)和形態(tài)分類56
1.5.5 句法 56
1.5.5.1 句法結(jié)構(gòu)意義 56
1.5.5.2 句法結(jié)構(gòu)形式57
1.5.5.3 句法結(jié)構(gòu)成分57
1.5.5.4 句法結(jié)構(gòu)分析法58
1.5.6 篇章法60
1.6 邏輯 62
1.6.1 言語表達的邏輯性62
1.6.2 思維基礎(chǔ) 62
1.6.3 思維規(guī)律 63
1.6.4 思維形式 64
1.6.5 邏輯的不確定性 65
1.7 語境 68
1.7.1 上下文語境68
1.7.2 情景語境 71
1.8 語體 73
1.8.1 語體的概念及含義73
1.8.2 口語語體 74
1.8.3 書面語體 75
1.8.3.1 事務(wù)語體76
1.8.3.2 政論語體77
1.8.3.3 文藝語體79
1.8.3.4 科技語體81
1.8.4 交融語體 81
1.8.4.1 科技文藝語體 81
1.8.4.2 新聞?wù)Z體83
1.8.4.3 演講語體84
1.8.4.4 廣告語體85
1.8.5 語體與文體86
1.9 修辭 87
1.9.1 修辭的概念及含義87
1.9.2 修辭的性質(zhì)88
1.9.3 修辭現(xiàn)象(方式) 90
1.9.3.1 內(nèi)容修辭和形式修辭91
1.9.3.2 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91
1.9.3.3 語言要素修辭 94
1.9.3.4 辭格修辭和辭趣修辭98
1.9.4 修辭的層面 100
1.10
本章結(jié)語101
第2章 科技語體概論103
2.1 科技語體的概念 103
2.2 科技的概念及分類 103
2.2.1 科學(xué)的概念及含義103
2.2.2 技術(shù)的概念及含義104
2.2.3 科學(xué)和技術(shù)的關(guān)系105
2.2.4 科學(xué)的分類 106
2.2.4.1 自然科學(xué) 106
2.2.4.2 社會科學(xué) 108
2.2.4.3 思維科學(xué) 108
2.2.4.4 人體科學(xué) 109
2.2.4.5 邊緣科學(xué) 109
2.2.4.6 哲學(xué)110
2.2.4.7 科學(xué)學(xué)110
2.2.5 科技分類體系111
2.3 科技語體的表達方式111
2.3.1 記敘 112
2.3.2 描寫 114
2.3.3 說明 117
2.3.4 議論 120
2.3.5 抒情 122
2.4 科技語體的分類 123
2.4.1 按學(xué)科門類分類 124
2.4.2 按表達方式分類 125
2.4.2.1 記敘體 125
2.4.2.2 說明體 127
2.4.2.3 評論體 128
2.4.2.4 學(xué)術(shù)體 132
2.4.2.5 綜合體 135
2.4.3 按言語境界分類 136
2.4.3.1 記述體 136
2.4.3.2 表現(xiàn)體 137
2.4.3.3 糅合體 137
2.4.4 按表述專業(yè)性分類138
2.4.4.1 專門體 138
2.4.4.2 通俗體 139
2.4.5 按文體類別分類 140
2.4.5.1 論著體 140
2.4.5.2 報告體 142
2.4.5.3 問答體 144
2.4.5.4 辭書體 146
2.4.6 與科技相關(guān)的非科技語體147
2.5 學(xué)術(shù)體的特點147
2.5.1 用詞特點148
2.5.2 語法特點155
2.5.3 超語言特點 160
2.6 科技語體修辭特點 162
2.7 本章結(jié)語163
第3章 科技語體語法165
3.1 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特點165
3.2 語素 166
3.3 詞167
3.3.1 詞和詞類167
3.3.2 實詞 168
3.3.2.1 名詞168
3.3.2.2 動詞169
3.3.2.3 形容詞 172
3.3.2.4 數(shù)詞173
3.3.2.5 量詞174
3.3.2.6 代詞174
3.3.2.7 副詞175
3.3.2.8 嘆詞176
3.3.2.9 擬聲詞 176
3.3.3 虛詞 177
3.3.3.1 介詞177
3.3.3.2 連詞177
3.3.3.3 助詞178
3.3.3.4 語氣詞 178
3.3.4 詞的兼類178
3.3.5 體詞和謂詞 180
3.4 詞組 180
3.4.1 詞組概說180
3.4.2 詞組的分類 181
3.5 句子 181
3.5.1 句子的概念 181
3.5.2 句子成分的劃分 183
3.5.3 句子的結(jié)構(gòu)分類 183
3.5.4 句子的語氣分類 184
3.6 單句 184
3.6.1
主語和謂語184
3.6.2 賓語和補語186
3.6.3 定語和狀語187
3.6.4 特殊成分 191
3.7 復(fù)句 192
3.7.1 復(fù)句概述 192
3.7.2 復(fù)句的類型194
3.7.3 多重復(fù)句 197
3.7.4 緊縮復(fù)句 198
3.8 句群 199
3.8.1 句群概述 199
3.8.2 句群的類型200
3.8.3 句群與復(fù)句、段落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201
3.9 英文語法一般原則202
3.9.1
先舊后新202
3.9.2
主動語態(tài)優(yōu)先203
3.9.3
主語連貫203
3.9.4
結(jié)構(gòu)緊密204
3.9.5
形式一致204
3.9.6
語法一致204
3.9.7
就近一致205
3.9.8
指代明確206
3.9.9
主語統(tǒng)一206
3.9.10
簡短恰當208
3.9.11
用詞準確210
3.10
本章結(jié)語214
第4章 科技語體修辭:詞匯216
4.1 詞義的類別 216
4.1.1 詞的理性義216
4.1.2 詞的感性義217
4.1.2.1 感情義 217
4.1.2.2 形象義 217
4.1.2.3 內(nèi)涵義 218
4.1.2.4 語體義 218
4.1.2.5 風格義 219
4.1.2.6 連帶義 219
4.1.2.7 搭配義 219
4.1.3 義位、義素和語義場 219
4.1.3.1 義位219
4.1.3.2 義素220
4.1.3.3 語義場 220
4.1.4 詞的本義、基本義和轉(zhuǎn)義
221
4.1.4.1 義位221
4.1.4.2 基本義 222
4.1.4.3 轉(zhuǎn)義222
4.1.5 語境對詞義的作用222
4.2 詞匯的構(gòu)成 223
4.2.1 基本詞匯 223
4.2.2 一般詞匯 225
4.2.2.1 古語詞 226
4.2.2.2 方言詞 227
4.2.2.3 外來詞 227
4.2.2.4 新生詞 229
4.2.2.5 隱語229
4.2.3 專門語 229
4.2.4 熟語230
4.2.4.1 成語 230
4.2.4.2 慣用語231
4.2.4.3 諺語 232
4.2.4.4 歇后語233
4.2.5 言語詞匯234
4.2.5.1 名家名著詞匯234
4.2.5.2 呆傻語詞匯235
4.2.5.3 新鮮網(wǎng)絡(luò)詞匯235
4.3 詞的聚類236
4.3.1 按詞的構(gòu)造聚類 236
4.3.1.1 單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 236
4.3.1.2 單純詞和合成詞237
4.3.1.3 單義詞和多義詞238
4.3.2 按詞的語音異同聚類 239
4.3.2.1 同音詞 239
4.3.2.2 異讀詞 240
4.3.3 按詞的形式異同聚類 241
4.3.3.1 同形詞 241
4.3.3.2 異形詞 241
4.3.4 按詞的意義關(guān)系聚類242
4.3.4.1 上下位詞 242
4.3.4.2 整體部分詞243
4.3.4.3 同義詞 244
4.3.4.4 反義詞 245
4.4 詞語的選用 248
4.4.1 詞語一般選用248
4.4.1.1 詞義準確 248
4.4.1.2 詞義搭配 250
4.4.1.3 語法通順 251
4.4.1.4 邏輯正確 252
4.4.2 詞語精細選用252
4.4.2.1 詞義辨析 253
4.4.2.2 語音配合 256
4.4.2.3 形式選用 257
4.4.2.4 語境適合 258
4.4.3 詞語超常選用258
4.4.3.1 暗含比喻 259
4.4.3.2 寓靜于動 259
4.4.3.3 寓繁于簡 259
4.4.3.4 感情易色 260
4.4.3.5 語義降用 261
4.4.3.6 語體活用 261
4.4.3.7 析字衍義 262
4.4.3.8 形式變換 262
4.5 本章結(jié)語263
第5章 科技語體修辭:句式265
5.1 語法句式265
5.1.1 主謂謂語句 265
5.1.2 被字句266
5.1.3 把字句266
5.1.4 對字句268
5.1.5 是字句268
5.1.6 提示句269
5.1.7 連謂句270
5.1.8 雙賓句270
5.1.9 兼語句271
5.1.10 存現(xiàn)句 272
5.2 修辭句式272
5.2.1 整句和散句 272
5.2.2 長句和短句 274
5.2.3 主句和從句 276
5.2.4 主動句和被動句 277
5.2.5 肯定句和否定句 278
5.2.6 對字句和一般謂語句279
5.2.7 是字句和是……的句281
5.2.8 提示句和非提示句281
5.2.9 常式句和變式句 282
5.2.10 完全句和省略句283
5.3 句子重組284
5.4 本章結(jié)語289
第6章 科技語體修辭:辭格291
6.1 常見辭格291
6.1.1 材料辭格292
6.1.1.1 比喻292
6.1.1.2 借代296
6.1.1.3 拈連297
6.1.1.4 移就299
6.1.1.5 引用300
6.1.1.6 對比302
6.1.1.7 映襯303
6.1.1.8 雙關(guān) 304
6.1.1.9 仿詞 305
6.1.1.10 釋語 307
6.1.1.11 摹狀307
6.1.2 意境辭格 308
6.1.2.1 比擬 308
6.1.2.2 反語 309
6.1.2.3 夸張 310
6.1.2.4 設(shè)問 311
6.1.2.5 反問 312
6.1.2.6 婉曲 313
6.1.2.7 象征 314
6.1.3 詞語辭格 315
6.1.3.1 轉(zhuǎn)品 315
6.1.3.2 鑲嵌 316
6.1.3.3 間錯 316
6.1.3.4 分散 317
6.1.3.5 回環(huán) 317
6.1.3.6 飛白 318
6.1.4 句式辭格320
6.1.4.1 對偶 320
6.1.4.2 排比 321
6.1.4.3 頂真 323
6.1.4.4 反復(fù) 323
6.1.4.5 層遞 325
6.1.4.6 錯綜 326
6.2 辭格比較327
6.2.1 比喻和比擬 327
6.2.2 借喻和借代 327
6.2.3 拈連和移就 328
6.2.4 對偶和排比 328
6.2.5 頂真和回環(huán) 329
6.2.6 對偶和對比 329
6.2.7 對比和映襯 330
6.2.8 排比和反復(fù) 330
6.2.9 排比和層遞 331
6.2.10 設(shè)問和反問 331
6.2.11 借喻和語義雙關(guān) 332
6.2.12 象征和比喻 332
6.3 辭格運用332
6.3.1 辭格連用 332
6.3.2 辭格兼用 335
6.3.3 辭格套用 336
6.3.4 辭格混用 336
6.4 本章結(jié)語338
第7章 科技語體語病341
7.1 用詞錯誤341
7.1.1 詞類詞義錯用 341
7.1.2 數(shù)詞量詞使用不當344
7.1.3 代詞使用不當345
7.1.4 副詞使用不當346
7.1.5 介詞使用不當348
7.1.6 助詞使用不當349
7.1.7 連詞使用不當351
7.1.8 偏正詞組使用不當352
7.1.9 聯(lián)合詞組使用不當353
7.2 成分殘缺354
7.2.1 主語殘缺 354
7.2.2 謂語殘缺 358
7.2.3 賓語殘缺 359
7.2.4 定語殘缺 360
7.2.5 狀語殘缺 361
7.2.6 補語殘缺 362
7.3 成分冗余362
7.3.1 主語冗余 362
7.3.2 謂語冗余 363
7.3.3 賓語冗余 363
7.3.4 定語冗余 364
7.3.5 狀語冗余 364
7.3.6 補語冗余 364
7.4 搭配不當365
7.4.1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365
7.4.2 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366
7.4.3 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368
7.4.4 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369
7.5 語序不當370
7.5.1 主(賓)語位置不當370
7.5.2 定語位置不當371
7.5.3 狀語位置不當371
7.5.4 定語誤用為狀語 373
7.5.5 狀語誤用為定語 373
7.5.6 注釋語位置不當 374
7.6 句式雜糅375
7.6.1 混雜 375
7.6.2 粘連 376
7.7 詳略失當376
7.7.1 重復(fù)性冗余 376
7.7.2 非重復(fù)性冗余378
7.7.3 茍簡 379
7.8 復(fù)句錯誤380
7.8.1 分句間意義不緊密380
7.8.2 分句間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混亂 381
7.8.3 關(guān)聯(lián)詞使用不當 382
7.9 歧義386
7.10
標點不當388
7.10.1
頓號388
7.10.2
句號389
7.10.3
逗號390
7.10.4
分號391
7.10.5
引號391
7.10.6
冒號392
7.10.7
括號393
7.10.8
書名號 394
7.10.9
省略號 394
7.10.10
多種標點 395
7.10.11
標點配合 396
7.11
行文隨意 397
7.12
本章結(jié)語 398
參考文獻 401
學(xué)者來信 404
同行感言 406
后記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