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圍繞宏觀經濟學的四個基本問題展開闡述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么,經濟波動的原因是什么,失業和通貨膨脹率是什么關系,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與國際市場均衡的條件是什么。本書作者嚴格基于原始文獻寫作,盡全力親自收集權威數據繪制圖表。書中表述方式契合大學生的認知心理。每一章均按照先講“假設”,再講“定義”,然后講“分析框架”,此后提出“命題”,緊接著進行“經驗研究”,最后提出“結論”的“科學推演體系”進行講解,讀來由淺入深,能把初學者帶入堂奧的宏觀經濟學世界。
《宏觀經濟學/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材,尤其適合大學本科生閱讀;對于研究生以及商業領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政府部門進行宏觀經濟分析的工作人員,也是良好的參考書。
《宏觀經濟學/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作者是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主講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深受學生好評,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稱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央財經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本書的重要特點是將宏觀經濟學的每個問題都用科學推演程序進行了推演和講述,這一創造性的努力對于將宏觀經濟學理論系統化具有重要價值。每一章都按照假設——定義——分析框架——命題——經驗研究——結論的程序展開分析,思路清晰、體系嚴謹,對于改進我國宏觀經濟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具有推進作用。本書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堅持了回到基本經典文獻的原則,說理透徹而又符合大學生認知心理。
同時,《宏觀經濟學/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配用400頁的PPT課件,而且對于復雜的推理邏輯細分成了動畫路徑,非常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
在艱難的寫作過程中,作者謹記的方向標是:不僅要準確地表述每一個原理,還要盡可能地讓每一章節的表述契合大學生學習過程的認知心理。
為了確保原理表述的準確性,作者堅持“回溯到原始文獻”的原則。現在呈給大家的已經是第十稿了,修改這么多版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作者想讓奠定宏觀經濟學基礎的基本文獻沒有邏輯斷層地進入教科書,但又不能艱深、晦澀,不利于大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認知潛能的開發。稿件經歷了一個數學公式由少變多,又由多變少的過程。呈獻給大家的這一稿似乎比大多數
中級宏觀經濟學教材公式都要多,但請讀者不要望而生畏———如果要讓每一個原理是通透的,每一個結論不是空穴來風,這些推理已經是必不可少的了。耐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這些數學符號由淺入深,是帶領大家進入美妙的宏觀經濟學世界的鋪路石。
作者費盡心力讓理論的表述契合大學生學習過程的認知心理。從基礎教育階段轉向高等教育階段時,受教育者由習得基礎性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為主,逐步轉向繼承和創造知識并重,理解理論和應用、批判、發展理論并重。這既是對大學生認知心理的挑戰,也是大學生提高心智的重要機遇。在這個意義上,如何組織大學階段的課程教學,特別是科學課程教
學,顯得尤為重要。作者認為,按照科學推演的程序來講授科學課程,能夠契合大學生認知心理,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培養起科學思維習慣乃至科學精神。這一思想的源泉來自偉大的先哲牛頓。
牛 頓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被認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科學著作”(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90)。寫這本著作時,牛頓遵循古希臘的公理化模式,從定義、定律(公理)出發導出命題,然后將理論導出的結果與觀察結果進行比較。不僅因為其思想的深刻性,還因為這種獨特的表述方式,《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成為第一次科
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也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作者參考這本“人類教科書”的寫作模式,結合學術研究的基本步驟,總結出如下的“科學推演程序”:
提出“假設”———確定研究對象(“定義”)———提出方法(即“分析框架”)———由此推演“命題”———對命題進行“經驗研究”———如果經驗研究檢驗命題不具有穩健性,則“修改假設”,重新論證,直至得出“結論”。
這樣的科學推演程序不僅僅使得得出結論的過程具有“內在一致性”(consistency),結論具有“穩健性”(robustness),還使得深奧理論的表述是循序漸進的、通透的,并由此契合大學生學習認知心理。作者將宏觀經濟學的各個理論分拆成細微的“元器件”,然后又按照這一科學推演體系組織起來,制作成了各個章節的課件。2007年便開始使用這一課件,當年對作者
的講授進行教學評估的學生有253名之多,學生們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在動筆寫本教材之前,作者已經使用這一課件講授了10次。對于宏觀經濟學,對于大學生的認知心理,個中感悟,不可謂不多,作者盡力將其融合在寫作中了。宏觀經濟學理論畢竟是西方語境下的理論,其微觀基礎是西方主張的個人效用最大化。
中國傳統主張“民胞物與為懷”。愿和教師同仁一道理性批判和借鑒,為培養出深解國情、深愛傳統、學貫中西的學生做出貢獻。
感謝聽過我的“宏觀經濟學”課程的1037名本科生。給中央財經大學的本科生們上課,有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樂。同學們的鼓勵和建議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令我受益良多。感謝我教過的學生王婕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中央財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楊筠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趙含笑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洪玲宙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留學)、洪玲青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波士頓大學留學)、唐婧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楊雪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高妍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康奈爾大學留學)、殷潔瓊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芝加哥大學留學)、溫澤杰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留學)、盧少紅同學(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復旦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她們為稿件的公式編號校對以及文字校對付出了努力。當然,一切疏忽仍由作者承擔全部責任。感謝中央財經大學,這里濃郁的學術氛圍和一流的學風讓我受益良多。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吳穎華女士,她的細致、認真、高度專業的工作讓我充滿敬意。
我凝心聚神,一個字一個字寫下這本教材,但一定還有諸多不足,懇望讀者批評、指正。
張蘇
初稿,2013年6月19日,于北京;
定稿,2014年3月12日,于倫敦。
張蘇,男,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于中國人民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重點研究的問題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道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論文。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三等獎;獲得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稱號。獲得中央財經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最佳教案獎、最佳教學演示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出訪美國、英國、日本、羅馬尼亞、韓國學術交流。
第1章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1.1 國民收入核算
1.2 名義GDP、實際GDP與物價水平
1.3 經濟增長問題
1.4 總供給問題
1.5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1.6 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與國際市場均衡
1.7 結論
第2章 經濟增長理論與政策
2.1 假設
2.1.1 關于生產函數的假設
2.1.2 關于社會儲蓄與投資的假設
2.1.3 關于勞動力增長率的假設
2.2 定義
2.3 分析框架
2.4 命題
2.4.1 儲蓄率調整對于穩態的影響
2.4.2 勞動力增長率對于穩態的影響
2.4.3 技術進步對于穩態的影響
2.5 經驗研究
1.2 名義GDP、實際GDP與物價水平
下面先理解實際GDP與名義GDP的含義。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國家只生產三種產品:麥子、布匹和白菜。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一定時間內該國境內生產的麥子、布匹和白菜的市場價值之和。
GDP=麥子數量×麥子價格+布匹數量×布匹價格+白菜數量×白菜價格
比如,2012年該國GDP為
GDP(2012)=100斤×1.2元/斤+50尺×3元/尺+170斤×0.60元/斤=372(元)
到了2013年,如果麥子、布匹、白菜的產量沒有任何變化,但價格都翻了一倍,計算2013年GDP時會有
GDP(2013)=100斤×2.4元/斤+50尺×6元/尺+170斤×1.2元/斤=744(元)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形,我們會發現上述方法計算的GDP不是一個衡量經濟福利的好指標。如果引入名義GDP(NominalGDP)、實際GDP(RealGDP)進行區分,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衡量經濟福利。
1. 名義GDP
按照當期價格衡量的一個國家一定時間內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之和稱為名義GDP。
上文計算的2013年GDP就是2013年的名義GDP,即
名義GDP(2013)=100斤×2.4元/斤+50尺×6元/尺+170斤×1.2元/斤=744(元)
如果到2014年麥子豐收了,布匹也增產了,但白菜減產了;同時物價發生了較大變化,2014年的名義GDP變為
名義GDP(2014)=150斤×2元/斤+60尺×6.2元/尺+10斤×9.5元/斤=767(元)
從名義GDP來看,2014年的總產值比2013年更高。
2. 實際GDP
按照基期價格衡量的一個國家一定時間內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之和稱為實際GDP。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設定2012年為基期(注意:基期可以設定為任何一年),那么,用2012年麥子、布匹、白菜的價格來計算的2012年、2013年、2014年的產品價值就是各年的實際GDP。比如:
實際GDP(2013)=100斤×1.2元/斤+50尺×3元/尺+170斤×0.6元/斤=372(元)
實際GDP(2014)=150斤×1.2元/斤+60尺×3元/尺+10斤×0.6元/斤=366(元)
前文的計算表明,2014年的名義GDP 比2013年的名義GDP 高,但這里的計算表明,2014年的實際GDP比2013年的實際GDP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