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與革新——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
定 價:¥78
中 教 價:¥39.00 (5.00折)
庫 存 數: 0
在全國思政工作會議召開的大好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成為了每一個思政課教師的新挑戰和新任務。召開思政課教研教改學術研討會,讓大家在探索與爭鳴中,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是貫徹落實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的有效途徑。本論文集正是各位思政課教師探索與爭鳴的智慧結晶。
何小剛,男,教授,哲學博士,安徽宿松人,1959年生。現任上海電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1982年1月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后留學俄羅斯,獲哲學博士學位。在《俄羅斯研究》《光明日報》等國內外報刊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譯文多篇。目前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的教學以及相關研究工作。
顧建偉,男,1963年10月生,上海市人。上海電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院長,副教授,上海經濟學會會員。主要論文有《淺談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消費心理》,《耗散結構理論在成人教育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再論凱恩斯經濟學的歷史地位》。參與上海市教委《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例解析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和上海市學校德育工作研究會《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方式與實效研究》課題研究。
目錄
序各顯其能探索創新 何小剛
方法論
也談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何小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課堂模式下如何落地陳瑞豐
簡論心理疏導: 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黃志蘭朱俊藝
情境再現模式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運用
李彬彬
問題教學法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實踐探索羅薇
高校思政課體驗式教學模式探析馬秀春
于留白處做文章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體系概論》第四章的教學設計為例張鑫敏
原理課教學貫徹整體性原則的若干思考石建水
高校思政課同向同行戰略的路徑依賴與效果預期陳志強
基于對分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平臺的設計與
應用馬煥
轉換話語體系,增強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孫玉良
試論增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實效性顧建偉
人文思政與思政人文: 通識教育視野下思政課教學改革淺議
胡欣詣
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審美教育呂翠鳳
形勢與政策教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孫秀麗
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實效性的幾點思考尹朝春
內容整合、案例運用與觀念型塑: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教學的若干思考王謀寅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趙正橋曹景文
課程論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段繼紅
論清末新政在中國近代化中的作用: 加速帝制的終結劉炳濤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引入供給側改革理念的探討劉妤
大學人文通識教育的馬克思主義分析陸建松
互聯網時代下的思政教學改革苗磊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心理彈性的調查分析宋潔
家國情懷: 鄉土史與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研究孫軍輝
新時代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四個自信王麗萍
國學經典教育中的中庸思想尤冬克
網絡時代如何加強對大學生三觀的塑造張文琴
宗教在高校的網絡傳播與疏導方法體系構建
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為視角趙冰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構建的探索趙麗端
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培育李玢
找回失落了的共產主義本質馬擁軍
新時代視閾下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建設回顧與展望佟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