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目前發現第一個具有生命個體的行星,它承載著無數生命的繁衍生息。然而在無限的字南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就地球本身而言,它也是一個生命明過程,必然要經歷誕生和毀滅。同樣,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在地球這個大舞臺上輪番演繹著自己的生命歷程,人類也是如此。
最新鮮的百科知識 最酷炫的探秘信息 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激發方式
愛迪生曾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這正是一本讓人備感驚奇、超酷超炫的科學書,立足于21世紀的最新科技發展成果,緊跟時代步伐,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文字、豐富的想象力,全面闡述科學知識、揭秘復雜的科學現象、洞悉自然科學規律,讓你領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學其實很精彩、很有趣。
地球的變遷
地球起源說
早期地球的演變
地球環境的變遷
生命的起源
地球變遷的證據
地質地貌的變遷
地殼演化簡史
海陸格局的形成
自然地貌的變遷
河流的演變
氣候的變遷
氣候變遷的歷史
氣候變遷的原因
氣候變遷的證據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動物的變遷
綜述
無脊椎動物的起源與進化
魚類的起源與進化
兩棲動物的起源與進化
爬行動物的起源與進化
鳥類的起源與進化
哺乳動物的起源與進化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植物的變遷
植物進化的階段
藻類植物的起源與進化
蕨類植物的起源與進化
裸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
被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1988~1989年,1998—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1995~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較弱。
但從1950年以來的記錄來看,厄爾尼諾發生頻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現象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頻率趨緩,強度趨于變弱。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1991~1995年曾連續發生了三次厄爾尼諾,但中間沒有發生拉尼娜。
拉尼娜常發生于厄爾尼諾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相互轉變需要大約4年的時間。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一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中國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注意到,1998年在熱帶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我國附近海洋變冷)已在1個月內轉變為1次拉尼娜現象(我國附近海水變暖)。這種從未有過的情況是長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這次厄爾尼諾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云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50%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一般來說,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范圍暖濕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6月后,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濕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2007年上半年我國氣候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氣候專家經過研究分析,初步認為拉尼娜現象是影響我國上半年氣候的主要原因。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專家認為,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低,東亞經向環流異常,造成人春以后我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于是,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
談到沙塵暴出現的原因,專家認為,沙塵暴的形成及其規模取決于環境、氣候兩大因素,從環境上講,日益嚴重的荒漠化問題不容忽視。但“無風不起浪”,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如果氣溫回升較快,偏高幅度達2~3℃,造成土壤解凍時間提前,干土層大量出現。這時,雨季尚未來臨,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風天氣,土借風勢,沙塵暴隨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