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余首。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短圃娙偈住纷鳛榧矣鲬魰缘倪x本,選詩范圍相當廣泛,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較好的入門書籍。由上海福仁瓷林藝術館館長丁福仁提議,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鐘福洪先生經過潛心研究,將《唐詩三百首》以瓷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給世人。每塊瓷板上均為鐘先生創作的一首唐詩、一幅畫,圖畫線條流暢、意蘊生動、表達準確、韻味無窮,經過藝術家的妙筆生花,與詩境完美結合,相映生輝,使讀者產生形象立體的認識。唐詩與配畫燒制到瓷板上,幾乎可以長久保存。每首詩還配有一段文字,從背景、意境、藝術風格、寓意等各方面對該詩進行評點,力圖做到詩、畫、文融為一體,為讀者提供美好的閱讀享受。2017年5月,推出了《瓷畫唐詩三百首(壹)》,包括90首唐詩及其配畫瓷板、賞析文字。時隔一年,《瓷畫唐詩三百首(貳)》歸來,將再度為讀者們奉獻一次愉快的唐詩閱讀之旅。
本書是瓷畫唐詩三百首系列的第二部,與2017年5月出版的*部一樣,本書同樣是以唐詩瓷畫為主要內容的文學藝術作品集。瓷板畫是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是景德鎮陶瓷工藝的新突破;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座高峰,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就是瓷畫唐詩。它以瓷畫為載體,熔中國傳統詩歌、繪畫、書法藝術于一爐,準確地表現出唐詩的情感內涵和詩歌意境,將想象中的言外之意具象化,呈現出別樣的藝術之美。同時,編者為每一幅唐詩瓷畫配上了簡要的賞析文字,為讀者了解每一篇詩歌的背景或理解其內容提供了方便,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中國古典文學、陶瓷藝術以及工藝美術愛好者不可錯過這部精彩之作。
今年的春天好像來得特別遲。但是一過清明,江南似乎立即出現了一派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生機勃勃景象。4月29日,我應江西景德鎮陶瓷上海藝術中心董事長丁福仁先生之邀,與上海商學院的馮漢良教授,趁著這大好春光,驅車來到位于嘉定南翔的上海瓷林博物館參觀。在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幾十塊精美絕倫的唐詩配畫瓷板,心中油然涌起一種欣喜之情。一塊塊潔白明亮、玲瓏剔透的景德鎮陶瓷,配上一幅幅古色古香、色彩明麗的國畫和楷、隸、行、草等不同字體的唐人詩句,就成了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珍品。其實,我看到的還只是唐詩瓷畫的一小部分,但已經是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了。我想假如能夠看到全部365幅唐詩瓷畫的話,想必更有震撼之感。
如果說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頂峰,這大抵不算虛言。宋詞之所以發達,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代詩人把詩歌藝術推向了極致,宋人認為無法超越,故而大多更樂意去雕琢長短句,由此可見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藝術成就與歷史地位。唐詩的藝術魅力是永恒的,即使在現代社會,人們依然鐘愛唐詩。但如何將唐詩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歷來是文化專家們潛心研究的問題。記得在六十多年前,父親為我啟蒙時曾給我看過有唐詩詩意畫的線裝本書籍。唐詩本身的語言藝術加上書法藝術,再與中國水墨畫結合起來,立即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當時我少不更事,對于古文似懂非懂,看了畫面,才知道了唐詩的大致意思,因此對于唐詩詩配畫這種藝術形式一生難忘。至于陶瓷器皿上的古詩與繪畫,以前也看過不少,總覺得這些畫作大多提煉主題得當,表達詩意精準,將文字的想象藝術轉化為直接的視覺藝術,而且線條流暢,色彩鮮麗,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也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但像上海瓷林博物館丁福仁與鐘福洪兩位先生聯袂打造的瓷畫唐詩三百首,其瓷畫規模之大、內容涉及之廣、唐詩書寫之靈、繪畫創作之美、瓷藝制作之精,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似乎還沒有先例。
在我看來,瓷畫唐詩三百首的藝術成就大致可以歸結為如下三點:
首先,瓷畫揭示了唐詩的意境。唐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富于形象,富有意境。無論是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都是形象生動,意境雋永。但唐詩畢竟是語言藝術,讀者需要借助語言媒介才能欣賞其中的韻味。瓷畫唐詩三百首把唐詩中的語言形象轉變為視覺形象,使之意境更為深邃、更為豐滿。
其次,瓷畫拓展了唐詩的藝術空間。由于唐詩首先是語言藝術,因此讀者只能按照語言藝術的審美方法來進行藝術賞析,而瓷畫唐詩三百首不僅把唐詩的語言藝術變為書法藝術,而且根據詩意創作了圖畫,這樣就為欣賞者增添了審美對象,使受眾可以在語言藝術、書法藝術以及繪畫藝術的結合點上來賞析唐詩。于是唐詩的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拓展,欣賞者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第三,瓷畫豐富了唐詩藝術的表現手法。瓷畫本身就是繪畫,繪畫所固有的屬性瓷畫全都具備,因為瓷畫與一般繪畫的區別只是材質不同;但瓷畫又具有一般繪畫所不具有的屬性,例如可以以特殊色彩表現對象,可以立體地表現對象,可以使繪畫表面增添某一種光彩,等等。陶瓷工藝的技術如浮雕、青花、粉彩、釉上彩、色釉窯變等也使唐詩藝術的表現手法豐富多樣。
因此,可以這樣說,瓷畫唐詩三百首是一種集唐詩、國畫、陶瓷于一體的綜合視覺藝術形式,是集中國藝術精華于一體的現代藝術珍品。不出意料的話,瓷畫唐詩三百首應該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將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出版的這本書主要是以圖版照片配文字的形式來展現瓷畫唐詩三百首的,只是給讀者一個大致介紹而已,或許這已經給人以非常的審美享受了。但是,要真正領略與深切感受瓷畫唐詩三百首的那種藝術大美,最好還是要親身到上海瓷林博物館參觀一番。這與觀賞足球比賽一樣,雖然可以在電視轉播中看到非常精彩的足球比賽,但要真正感受那種足球魅力,還是非要到比賽現場去觀看不可。
我生性愚笨,學識淺陋,平素對于瓷畫知之甚少。丁福仁先生囑我寫序,我自知無法勝任,但恭敬不如從命,故不揣冒昧,草就以上文字。如有不妥,請各位專家教正為感。
是為序。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世界遺產學研究交流中心主任 陳先元
2016年11月25日赴京前夜草就
丁福仁,1945年生于上海嘉定。曾在江西工作二十多年,現為江西景德鎮陶瓷上海藝術中心董事長、上海福仁藝術館館長和上海瓷林藝術館館長。
鐘福洪,1965年生于江西鄱陽。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被評為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雕刻代表性傳承人等,現任景德鎮珠山區政協委員、景德鎮御窯陶瓷研究所副所長和景德鎮市鄱陽商會副會長。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孟浩然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 孟浩然
題義公禪房 孟浩然
過故人莊 孟浩然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答人 太上隱者
終南望馀雪 祖 詠
青溪 王 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 維
酬張少府 王 維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維
山居秋暝 王 維
欒家瀨 王 維
華子岡 王 維
蜀道難 李 白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贈孟浩然 李 白
送楊山人歸嵩山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山中問答 李 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登太白峰 李 白
望天門山 李 白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 白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白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 白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聽蜀僧濬彈琴 李 白
采蓮曲 崔國輔
桃花溪 張 旭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 適
望岳 杜 甫
曲江二首(其二) 杜 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 甫
新婚別 杜 甫
江村 杜 甫
野老 杜 甫
江亭 杜 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 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 杜 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 甫
絕句四首(其三)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南溪別業 岑 參
逢入京使 岑 參
斤竹嶺 裴 迪
柳浪 裴 迪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江村即事 司空曙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 韋應物
游終南山 孟 郊
三日尋李九莊 常 建
夜到漁家 張 籍
牡丹 薛 濤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 愈
浪淘沙九首(其一) 劉禹錫
賣炭翁 白居易
問劉十九 白居易
南浦別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柳宗元
漁翁 柳宗元
離思五首(其四) 元 稹
劍客 賈 島
昭君怨二首(其一) 張 祜
聽箏 張 祜
宮詞 朱慶馀
難忘曲 李 賀
蝴蝶飛 李 賀
綠水詞 李 賀
江南春 杜 牧
九日齊山登高 杜 牧
秋夕 杜 牧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蟬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無題 李商隱
嫦娥 李商隱
賈生 李商隱
貧女 秦韜玉
畫松 景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