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常見內科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匯集了內科病中醫外治妙法之精華。從面向臨床、注重實用的角度,系統地介紹了30種常見內科病的經典外治妙法1040首。既有療效獨到的外治方藥,又有安全靈巧的針灸妙法,還有患者樂于接受的推拿按摩手法,是一部較為完善和實用的內科臨床用書,可供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參考,也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讀物。
《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常見內科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集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之精華,是廣大讀者祛病療疾、強身保健的必備錦囊。
中醫外治是最能體現中醫學特色的傳統醫學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以其系統的整體觀念、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治療方法、切實的臨床療效、靈巧的醫療手段、安全的施治途徑令中外醫學界刮目。為了充分展示中醫外治法的優勢與特色,全面系統地總結現代中醫臨床外治法的新理論、新經驗、新成果、新技術、新進展,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以供臨床、教學、科研同道及廣大患者參考、借鑒,也為了進一步推動中醫外治法的發展,我們編寫了本書。
徐三文,男,1973年10月生,湖北浠水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農工黨鄂州市第四支部主委,鄂州市政協委員。現任湖北省鄂州市優撫醫院針灸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外治學會理事,湖北省藥膳食療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委員,鄂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中醫外治雜志》編委。
1999年獲“鄂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參加工作20年來,專攻中醫外治,擅長運用針灸、穴位埋線、推拿手法、中藥外治等。主持攻關科研課題《穴位埋線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獲科技進步獎六項。先后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等專業出版社公開出版主編著作65本,共計2800余萬字。其中《常見病針灸治療法》、《頸肩腰腿痛中醫外治法》、《脊柱病中醫外治法》、《中國骨傷秘方全書》、《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頸肩腰腿痛病的良方妙法》、《中醫治療頸椎疾病》、《骨與關節疾病用藥專柜》等均獲各類獎項。自2006年來,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大力幫助下,完成了《中醫外治法》系列叢書15本,是目前中醫外治最為全面、系統的專業書目之一。另外,組織出版(擔任總主編)中醫學專著5套,近40部。并在《世界針灸雜志》、《中國針灸》、《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等10多家國際國內雜志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有多篇論文獲獎。
1 慢性支氣管炎
2 支氣管哮喘
3 高血壓病
4 心絞痛
5 心臟神經官能癥
6 慢性胃炎
7 消化性潰瘍
8 胃下垂
9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10 腸易激綜合征
11 糖尿病
12 高脂血癥
13 肥胖癥
14 痛風
15 骨質疏松癥
16 類風濕關節炎
17 強直性脊柱炎
18 纖維肌痛綜合征
19 三叉神經痛
20 面神經炎
21 面肌痙攣
22 梅尼埃病
23 不安腿綜合征
24 腦損傷后綜合征
25 癲癇
26 老年癡呆癥
27 癔癥
28 焦慮癥
29 神經衰弱
30 偏頭痛
主要參考文獻
一、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本病在我國為常見多發病之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增加,50歲以上患病率高達15%或更多,吸煙患者明顯高于不吸煙者,常于氣候變冷時反復發作。近年來,隨著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似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發病率約為3.2%。初期癥狀輕淺而不易引起重視,待病變持續進展并發展成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以至肺原性心臟病時,治療效果往往欠佳。本病分型為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分期為急性發作期、慢性遷延期、臨床緩解期。本病一般屬中醫學“咳嗽”、“喘證”、“痰飲”等范疇。
本節選介鐘一棠、邢月朋、楊牧祥等知名專家診治慢性支氣管炎的經驗,供臨床學習參考。
1.鐘一棠診治經驗
鐘一棠,寧波市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學會首屆理事,浙江省中醫學會副會長,寧波市中醫學會理事長,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醫”稱號,1991年被評為全國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之一,1992年被評為全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對本病病因病機以及治療用藥見解慢性支氣管炎常因天氣變化,不慎犯觸而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本病屬中醫學“飲證”、“喘證”等范圍。《金匱要略》云:“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其形成不外乎內外之因,其病位在肺而不止于肺,故內經云:“諸氣憤郁,皆屬于肺”。又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治療總則遵丹溪“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為急”之旨。治療時應注意分清寒熱虛實,“虛喘在腎,實喘在肺”,此其梗概。急性發作當辨寒熱,緩解期當權虛實,此為其綱。特別是在急性發作時,寒熱夾雜之證較多,且寒熱又易互相轉化,治療上應有預見,若見化熱之勢,則需加重清熱之品,或日夜服兩劑四汁;若見化寒之跡,則應加入溫化之味。在分型施治的基礎上,必須注重整體,始終重視治形與治痰。而且本病日久,急性發作雖多實證,本虛方面仍不可忽視之,而平素未發時,一定要扶元固本,重視冬病夏治,防止復發。
在用藥上,急性期不可過用斂肅之品。平喘以麻黃為佳,喘者赴麻黃。若汗出,則邪由汗解;若汗不出,則小便增多,而由下泄。但僅用于實證,若虛證喘促,切不可用麻黃,可用紫菀、款冬花,或用重鎮潛納,如海蛤殼、鵝管石等加入辨證方中。本病日久,常累及于心,治療時應加益心氣、和營活血之品,如丹參、黨參、小麥、柏子仁之類。對于肺較虛者,鐘老常囑病人取豬肺1具,煮湯取汁,代水煮藥,取以臟補臟之意,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