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以國際貨物貿易交易程序為主線,闡述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國際貨物的名稱、品質、數量、包裝和價格、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貿易貨款的收付、國際貨物貿易檢驗、索賠、不可抗力和仲裁;國際貿易洽商與合同簽訂、進出口合同的履行;國際貿易方式中經銷、代理和寄售、招投標與拍賣、加工貿易、對銷貿易、期貨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及編者們多年教學積累的基礎上,按照有利于教學的原則進行編排,寫成此書。因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與國內同類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體例安排上,突出能力培養。為方便課堂教學,加大了技能訓練的比重,每章前設有“開篇案例”,為學習每章內容前創造一個學習情境,還有“學習目標與要求”等欄目,使學生對本章學習內容與要求有個提綱挈領的了解。每章內容中均穿插有“案例分析”和“拓展閱讀”等欄目不僅可以突出重點而且強化學生感性認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每章后附有“思考練習”和“案例討論”等欄目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2.在內容安排上,偏重實務兼顧理論。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融為一體,在理論與政策介紹中言簡意賅,在實務中強調實際操作內容與相應的英語表達方式。并綜合了當前國際貿易實務的最新做法和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最新發展。此外,書中所選材料與案例均為近年來在國際貿易領域頻繁發生的,使本書具有時代性。 3.在難度上比較適中。本課程是為了適應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及其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條件,適應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同時充分考慮自身的師資隊伍狀況、實訓教學設施情況和與我校有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接納情況而撰寫的一本難度適中,在講述上深入淺出,輕理論重實務的教材。
鑒于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有些法規和國際貿易慣例已有新的變化。隨著我國入世進程的深入,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貿易大國的地位逐漸形成并不斷提高,所處的國際貿易環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另一方面,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我國也面臨著更加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各種進出口貿易風險。
為了適應上述形勢和及時反映國際慣例的新發展,本教材根據《2010年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我國最新修訂的有關法規,結合國際貿易中通行的慣例和習慣做法,編寫了《國際貿易實務》這本突出新穎與實用的教材。
本教材以國際貨物貿易交易程序為主線,闡述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國際貨物的名稱、品質、數量、包裝和價格、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貿易貨款的收付、國際貨物貿易檢驗、索賠、不可抗力和仲裁;國際貿易洽商與合同簽訂、進出口合同的履行;國際貿易方式中經銷、代理和寄售、招投標與拍賣、加工貿易、對銷貿易、期貨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問題。
本教材本著理論聯系實際、便于課堂教學的原則,在教材結構安排上,除導論外,分為五篇。第一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第二篇,國際貿易術語;第三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第四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商訂與履行;第五篇,國際貿易方式。全書共二十二章和三個附錄。
《國際貿易實務》內容新穎,具有前瞻性,語言通俗易懂,內容深入淺出,自學性強。《國際貿易實務》還配有習題答案和電子教學課件。可作為普通本科、獨立學院、高職高專相關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
本教材由張波博士擔任主編,并負責總篡定稿,任雪梅擔任副主編。本書具體編寫分工如下:導論、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22章由張波編寫,第8章、第16章由王尊一編寫,第9章、第10章、第14章由任雪梅編寫,第11章由黃洪衛編寫,第12章、第13章由管靜怡編寫,第15章由盧平編寫。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相關同類教材、業務參考書和相關的報刊文章以及相關網站資料,這些書目在書后的參考文獻中具體列明,謹在此向有關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還要感謝本學院的占璐同學協助筆者收集、整理了部分資料和案例。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成書倉促,不完善及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導論國際貿易概述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特點
第三節 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與慣例
第四節 國際貨物貿易基本流程
第五節 本課程的內容與學習方法
第一篇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第一章 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比較優勢理論
第二節 相互需求理論
第三節 要素稟賦理論
第四節 里昂惕夫之謎
第五節 國際貿易新理論
第二章 國際貿易政策
第一節 國際貿易政策概述
第二節 保護貿易政策
第三節 自由貿易政策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政策
第三章 國際貿易措施
第一節 關稅措施
第二節 非關稅措施
第三節 鼓勵出口措施
第四節 出口管制措施
第四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概述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第三節 貿易條約與協定
第四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五節 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篇 國際貿易術語
第五章 貿易術語及相關的國際慣例
第一節 國際貿易術語
第二節 國際貿易慣例
第六章 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
第一節 EXW術語
第二節 FCA、CPT和CIP術語
第三節 DAT、DAP和DDP術語
第七章 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
第一節 FAS術語
第二節 FOB、CFR和CIF術語
第三節 貿易術語的選用
第三篇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第八章 合同的主體與標的
第一節 合同當事人
第二節 成交商品的品名
第三節 進出口商品的品質
第四節 進出口商品的數量
第五節 進出口商品的包裝
第九章 國際貨物運輸
第一節 運輸方式
第二節 運輸條款
第三節 運輸單據
第十章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
第一節 保險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海上貨物運輸的風險和損失
第三節 我國海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第四節 我國陸運、空運、郵政貨物運輸保險
第五節 倫敦保險協會海運貨物運輸保險
第六節 合同中的保險條款
第十一章 進出口商品價格條款
第一節 定價的掌握
第二節 主要貿易術語的價格換算
第三節 傭金和折扣
第四節 進出口報價的貨幣選擇
第五節 出口成本核算
第六節 價格條款的制定
第十二章 國際貨款結算
第一節 支付工具
第二節 匯付與托收
第三節 信用證
第四節 銀行保函與備用信用證
第五節 國際保理業務
第六節 混合支付方式簡介
第十三章 國際貿易爭議的預防
第一節 進出口商品檢驗
第二節 索賠與理賠
第三節 不可抗力
第四節 仲裁
第四篇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商訂與履行
第十四章 國際商務談判
第一節 國際商務談判概述
第二節 國際商務談判前的準備
第三節 國際商務談判的原則、標準和步驟
第四節 國際商務談判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第五節 實質利益談判法的步驟與談判階段
第十五章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訂立
第一節 合同訂立的步驟
第二節 進出口合同的成立與效力
第三節 合同中止、變更和終止
第十六章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履行與違約
第一節 出口合同的履行與違約
第二節 進口合同的履行與違約
第五篇 國際貿易方式
第十七章 經銷與代理
第一節 經銷
第二節 代理
第十八章 招標與投標
第一節 招標和投標的含義與特征
第二節 招標和投標方式的步驟
第三節 招投標應注意的問題
第十九章 拍賣、展賣和寄售
第一節 拍賣
第二節 展賣
第三節 寄售
第二十章 加工貿易與對等貿易
第一節 加工貿易
第二節 對等貿易
第二十一章 期貨交易
第一節 期貨交易的含義
第二節 期貨交易的特點
第三節 期貨交易的種類
第四節 進出口商的套期保值策略
第二十二章 電子商務
第一節 電子商務的含義及分類
第二節 電子商務的特點與發展層次
第三節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及其與傳統電子商務的區別
第四節 電子商務在外貿業務運作中的作用
……
國際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有可供交換的剩余產品;二是,這些產品分屬不同的社會實體(國家)。因此,從根本上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于交換的剩余產品,這些剩余產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形成了國際貿易。
原始社會初期,不存在跨國界的國際貿易。在原始社會初期由于生產力極度低下,沒有剩余產品,也沒有國家,所以也就不存在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的產生與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密不可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有了少量剩余,于是在氏族公社之間、部落之間出現了剩余產品的交換。這是最早的、原始的、偶然的物物交換。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手工業的出現,便產生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活動,此時,出現了專門從事貿易的商人。第三次社會大分工,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使商品交換逐漸成為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于是商品交換開始超越國界,便產生了最初的國際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