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是對百年來中國戲劇表演教育歷程的回顧,具體些說是對我國話劇表演教育歷程的回顧。其中既有對史實的比較系統、詳盡的梳理,也有對某些帶規律性的史識的比較深入的闡釋。
本書試圖通過歷時性(是為主)與共時性(是為次)的縱、橫兩個維度構成的框架,對中國戲劇表演教育史進行全面勾勒并略加評點,從而為三個難題的進一步解答整理并提供有價值的精神資源,這種把握了時代脈搏的學術目標和致思路徑,是應當充分肯定的。正是這一目標和思路,賦予了本書較開闊的視野和較深邃的目光。
演員的誕生,是一個不斷地、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中國,舞臺表演的歷史相當悠久,但對于中國話劇表演藝術理論和中國話劇表演藝術史的研究卻不夠系統和深入,關于表演教育和表演教育史的探討,也顯得相對沉寂。
本書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重視對中國乃至世界話劇歷史和理論的研究;同時,密切關注當代紛繁的話劇舞臺實踐活動并與鮮活的海內外戲劇界保持專業上的互動關系。
在中國戲劇史上,戲劇表演教育為戲劇藝術的繁榮和戲劇運動的開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它主要以學校教育為基本特征,為我國培養、訓練和輸送了大批戲劇表演人才,是我國戲劇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從20世紀初到21世紀,百年來,中國戲劇表演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稚嫩到成熟,從工具化再到專業化、正規化的艱辛而坎坷的歷程。中國戲劇表演教育家們,從學習戲劇大國的辦學經驗開始,對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進行了多方探索,建立了較為規范的教育體制,形成了比較系統而完整的教育理念。隨著戲劇運動的發展和要求,戲劇表演教育也逐漸和我國社會與文化的實踐相結合,創造出適應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戲劇表演教育方式,對戲劇藝術的繁榮和戲劇運動的開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當下,我國的戲劇表演教育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然而在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的今天,戲劇概念的不斷更新、戲劇視野的不斷開闊,形形色色的戲劇觀念和流派越來越多地被介紹進來,對表演教學也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種表演教育思潮理論并存的環境下,如何把握我們對表演人才的培養方向?在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情況下,如何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表演教學理論有機結合的新思路?在學科建設日益走向現代化、綜合化和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戲劇表演教育將來的教育形態與發展又應該怎樣?這是目前中國戲劇表演教育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非常需要回顧過去百年的戲劇表演教育歷史,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各種類型的戲劇表演教育方式,研究和總結各校辦學經驗和教學內容,再參考國際先進經驗,根據新的形勢,對表演人才的成長和培養規律進行全面和科學的總結。從戰略思想上、教學體制的設置上、教育理念上,乃至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對相關問題進行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對于相關的制度進行重新設計,以確保中國戲劇表演教育的辦學宗旨和表演人才培養的目標真正得以實現。
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劉立濱教授,是他啟發我、鼓勵我、指導我對中國百年戲劇表演教育進行歸納總結,他讓我深深懂得,我們要了解過去才能知道怎么走將來的路。希望通過這部書稿,能夠為我們今后的戲劇表演教育工作的開展,更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戲劇表演教育體系,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本書依照中國百年戲劇表演教育的歷史,按時間順序,尋找出各個時期的重要表演教學單位,從各學校(機構)及戲劇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概況、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特點、表演教育理念、辦學成果、對中國戲劇表演教育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介紹,并做出簡要小結。鑒于自身所學和經驗所限,在書稿的寫作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有待在大家的批評指正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共同為中國的表演教學的進展和突破略盡綿薄之力。
目 錄
序◆1
前言◆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節 戲劇◆2
一、 什么是戲劇?◆2
二、 戲劇的起源及基本特征◆3
三、 戲劇的本質、形態、構成◆5
四、 戲劇表演藝術◆7
第二節 中國戲劇的興起及發展◆8
一、 戲劇在中國大陸的興起及發展◆9
二、 港澳臺戲劇◆12
三、 小結◆15
第三節 戲劇表演教育◆16
一、 戲劇表演教育概述◆16
二、 世界幾個主要戲劇大國表演教育概況◆17
三、 中國戲劇表演教育概況◆22
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后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戲劇表演教育
(19071927)◆25
第一節 通鑒學校◆26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26
二、 教學情況及學校活動◆26
三、 小結◆27
第二節 南開學校及南開新劇團◆27
一、 學校及劇團的成立及概況◆27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28
三、 小結◆30
第三節 北京人藝戲劇專門學校◆31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31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31
三、 小結◆32
第四節 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32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32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33
三、 小結◆33
第三章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戲劇表演教育(19271937)◆35
第一節 上海藝術大學戲劇系◆36
一、 戲劇系的成立及概況◆36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36
三、 小結◆37
第二節 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37
一、 學校及戲劇系的成立及概況◆37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37
三、 小結◆40
第三節 南國藝術學院◆40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40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41
三、 小結◆41
第四節 泰安民眾劇場及山東省立實驗劇院◆42
一、 泰安民眾劇場◆42
二、 山東省立實驗劇院◆42
三、 小結◆44
第五節 廣東戲劇研究所及附屬戲劇學校◆44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44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44
三、 小結◆45
第六節 上海藝術劇社(中華藝術大學)戲劇講習班◆45
一、 戲劇講習班的成立及概況◆45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46
三、 小結◆46
第七節 藍衫劇團學校(高爾基戲劇學校)◆46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46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47
三、 小結◆49
第八節 南京國立戲劇學校◆49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50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51
三、 小結◆53
第九節 云南昆華藝術師范戲劇電影科◆53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53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53
三、 小結◆54
第四章 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時期的戲劇表演教育(19371945)◆55
第一節 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及中法劇藝學校◆56
一、 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56
二、 中法劇藝學校◆59
第二節 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重慶戲劇講習班及教導劇團、重慶育才學校戲劇組◆59
一、 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59
二、 重慶戲劇講習班及教導劇團◆60
三、 重慶育才學校戲劇組◆61
第三節 華光業余夜中學戲劇科及華光戲劇專科學校、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62
一、 華光業余夜中學戲劇科及華光戲劇專科學校◆62
二、 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64
第四節 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戲劇科及國立戲劇專科學校◆65
一、 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戲劇科◆65
二、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66
第五節 留守兵團政治部部隊藝術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教系戲劇組、中國藝術學院、
成都南虹藝專戲劇科◆69
一、 留守兵團政治部部隊藝術學校◆69
二、 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教系戲劇組◆70
三、 中國藝術學院◆72
四、 成都南虹藝專戲劇科◆72
第五章 解放戰爭時期的戲劇表演教育(19451949)◆75
第一節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76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76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78
三、 小結◆80
第二節 北方大學藝術學院及華北大學三部文藝學院、重慶中華戲劇專科學校◆81
一、 北方大學藝術學院及華北大學三部文藝學院◆81
二、 重慶中華戲劇專科學校◆82
第三節 上海中福會兒童戲劇訓練班及兒童劇團◆83
一、 學校的成立及概況◆83
二、 教學情況及活動◆84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戲劇表演教育◆85
第一節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6
一、 學校概況◆86
二、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90
三、 小結◆101
第二節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01
一、 學校概況◆101
二、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05
三、 小結◆111
第三節 其他主要院校的表演專業◆111
一、 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戲劇影視表演專業◆111
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戲劇系表演專業◆112
三、 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表演專業◆114
四、 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表演專業◆114
五、 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影視表演專業◆115
六、 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及表演系表演專業◆116
七、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表演系表演專業◆116
八、 國內其他設有戲劇表演專業的院校(機構)(列表)◆117
第七章臺港澳的戲劇表演教育◆119
第一節 臺灣的戲劇表演教育◆120
一、 文化大學戲劇學系◆121
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122
三、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系◆122
四、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124
五、 其他有戲劇專業的院校◆125
六、 小結◆127
第二節 香港的戲劇表演教育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127
一、 學校及戲劇學院概況◆128
二、 教學情況◆128
三、 小結◆129
第三節澳門的戲劇表演教育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129
一、 學校概況◆129
二、 教學情況◆130
三、 小結◆131
結語◆133
參考文獻◆138
后記◆140
附錄◆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