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內容分成四大模塊:模塊一微生物的認識,介紹各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人類和藥學的關系;模塊二微生物基礎控制技術,闡述微生物的營養、生長測定、育種及菌種保藏技術等,介紹了微生物的代謝與藥物生產;模塊三制藥企業微生物控制技術,闡述GMP中的微生物學監測技術、制藥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藥物質量微生物檢查等內容;模塊四技術應用項目,針對各種微生物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實訓設計,通過綜合訓練強化知識的實踐運用。本書密切聯系藥學專業特點,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實訓內容結合企業需求知識,強化技能培養,針對性強,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結合實踐,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本書除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作為藥品生產、科研或其他相關醫藥人員的參考資料。
適讀人群 :本書除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作為藥品生產、科研或其他相關醫藥人員的參考資料。
《藥學微生物》第二版根據2015年版《中國藥典》的內容等進行了改版,修改和增加了部分內容,使教材更科學、實用。適用的主要專業為生物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質量檢測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等與藥學相關的制藥技術類專業,以及生物技術專業等。在重點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等的前題下,針對市場缺乏與培養目標結合較好的教材的現狀,重在撰寫或修改與企業本類人才知識需求結合相對緊密的工學結合內容,引導實踐運用。同時,本書在各部分內容新增了小知識、案例導入、思考等內容,對不同模塊進行了崗位需求引入及知識目標介紹,形式新穎、內容活潑,更方便師生使用。本教材還配套提供了教學所需的針對本書內容的精美實用PPT課件,更加方便教師的教學展開,使用本教材的學校可以與化學工業出版社聯系(cipedu@163.com) ,免費索取。
第二版前言
本教材根據新版《中國藥典》的內容等進行了修訂,修改和增加了部分內容,使教材更科學、實用,適用的主要專業為生物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質量檢測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等與藥學相關的制藥技術類專業,以及生物技術專業等。在重點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等的前提下,本教材在版基礎上,針對市場缺乏與培養目標結合較好的教材的現狀,重在撰寫或修改與企業本類人才知識需求結合相對緊密的內容,引導實踐運用。
本教材內容與國內外先進教材接軌,在掌握基礎的同時,體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教材每一模塊在各項目理論知識后直接設置實訓內容(目錄及正文中標題后標注“*”的為實訓項目),邊講邊練,學習及技術應用訓練針對性強。
本書涵蓋了與藥學相關的微生物學內容,包括制藥所需要的微生物資源及培養、制藥過程中所要避免的微生物污染問題及防治微生物污染的措施、藥物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監測,修訂了藥物產品的常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及實訓內容、綜合訓練項目的內容,新增微生態活菌制品及檢定技術,加入了藥品潔凈實驗室微生物監測和控制指導原則、藥品微生物實驗室質量管理指導原則等附錄。本教材內容分成四大模塊:模塊一微生物的認識,介紹各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人類和藥學的關系;模塊二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術,闡述微生物的營養、生長測定、育種及菌種保藏技術等,介紹了微生物的代謝與藥物生產;模塊三制藥企業微生物控制技術,闡述GMP中的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制藥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藥物質量微生物檢查等內容;模塊四技術應用項目,針對各種微生物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實訓設計,通過綜合訓練強化知識的實踐運用。本書密切聯系藥學專業特點,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實訓內容結合企業需求知識,強化技能培養。本教材還配套提供了教學所需的針對本書內容的精美實用PPT課件,更加方便教師的教學展開,使用本教材的學校可以與化學工業出版社聯系(cipedu@163com),免費索取。
本教材由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劉春蘭擔任主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盛貽林、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支明玉擔任副主編,牡丹江友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迎擔任主審。具體編寫分工如下: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于玲玲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一、模塊二中的項目五;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魏明斌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三、模塊二中的項目三;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陳旭峰負責編寫模塊二中的項目一;盛貽林負責編寫模塊二中的項目二、四;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盧洪生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二,模塊三中的項目三、四,模塊四中的項目一~三和附錄二~四;支明玉負責編寫模塊一及模塊二中部分內容;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趙立斐編寫模塊一中部分表格;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魏欣負責編寫模塊三中的項目一;劉春蘭負責編寫模塊三中的項目二、五、六和附錄一等。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部分高職院校以及藥品生產企業領導及相關人員的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
編者
2016年5月
版前言
本教材是高職高專教材,適用的主要專業為生物制藥技術、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質量檢測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等與藥學相關的制藥技術類專業,以及生物技術專業等。在重點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等的前提下,本教材針對目前市場上缺乏與培養目標結合較好的教材的現狀,重在撰寫與企業本類人才知識需求結合相對緊密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論聯系實踐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本教材針對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編寫,學習內容即工作所需。內容與國內外先進教材接軌,在介紹基礎知識的同時,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教材每一模塊在各項目理論知識后直接設置實訓內容(目錄及正文中標題后標注“*”的為實訓項目),邊講邊練,學習及技術應用訓練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本書涵蓋了與藥學相關的微生物學內容,包括制藥所需要的微生物資源及培養、制藥過程中所要避免的微生物污染問題及其防治措施、藥物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監測及其藥物產品的常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等。內容分成四大模塊:模塊一 微生物的認識,介紹各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人類和藥學的關系;模塊二 微生物基礎控制技術,闡述微生物的營養、生長測定、育種及菌種保藏技術等,介紹了微生物的代謝與藥物生產;模塊三 制藥企業微生物控制技術,闡述GMP中的微生物學監測技術、制藥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藥物質量微生物控制等內容;模塊四 技術應用項目,針對各種微生物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實訓設計,通過綜合訓練強化知識的運用。本書密切聯系藥學專業特點,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實訓內容結合企業需求,以強化技能培養。各院校教學中可根據各專業的課程體系特點及專業培養目標有側重地選學不同內容。教材還配套提供了教學所需的精美實用PPT課件及綜合測試答案,更加方便教師的教學。使用本教材的學校可以與化學工業出版社聯系(cipedu@163.com),免費索取。
本教材由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劉春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盛貽林擔任主編,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張祥云、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支明玉擔任副主編,大連民康科倫集團總經理趙小軍擔任主審。具體編寫分工為: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于玲玲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一、模塊二中的項目五,張祥云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二,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魏明斌負責編寫模塊一中的項目三、模塊二中的項目三,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陳旭峰負責編寫模塊二中的項目一,支明玉負責編寫模塊一及模塊二中部分內容,盛貽林負責編寫模塊二中的項目二、四,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魏欣負責編寫模塊三中的項目一、附錄,劉春蘭負責編寫模塊三中的項目二、三、四和五、模塊四中的項目一、二和三。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部分高職院校以及藥品生產企業領導及有關人員的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
編者
2011年5月
劉春蘭,為制藥工程師、執業藥師、教授,曾就職于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的院辦藥廠溫春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擔任過檢驗、企業質量監督、技術管理、生產管理等管理工作十余年,后調任到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制藥工程系任教學工作至今已十余年,主要從事微生物學、微生物發酵制藥、微生物檢驗等相關的教學工作及相關實訓指導等。
模塊一微生物的認識
項目一原核微生物/ 001
一、細菌/ 002
二、放線菌/ 014
三、顯微鏡的使用及細菌形態的觀察*/ 018
四、細菌染色技術*/ 022
五、鏈霉菌的鑒定技術*/ 025
拓展知識生命源于海洋?/ 027
項目二真核微生物/ 028
一、酵母菌/ 028
二、霉菌/ 031
三、真菌的人工培養與代謝產物/ 035
四、幾類常見真菌/ 036
五、酵母菌、霉菌的形態觀察及大小的測定*/ 038
六、血細胞計數板顯微計數法*/ 040
七、人民幣等物品表面微生物檢查*/ 042
拓展知識菌制劑藥品能否與抗生素同服?/ 043
項目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044
一、病毒/ 044
二、病毒的干擾現象與干擾素/ 050
三、病毒的致病性/ 051
四、噬菌體/ 054
五、病毒與實踐/ 057
六、病毒的雞胚培養技術*/ 058
七、噬菌體的分離與純化*/ 060
模塊一目標綜合測試/ 062
模塊二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術
項目一微生物的營養及消毒、滅菌/ 064
一、微生物的營養要素/ 064
二、培養基的配制/ 073
三、消毒與滅菌/ 077
四、常用培養基的配制及滅菌技術*/ 083
五、紫外線殺菌試驗*/ 089
拓展知識微生物培養基的故事/ 090
項目二微生物的生長測定技術/ 091
一、微生物的培養/ 091
二、微生物生長的測定/ 093
三、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 094
四、微生物的接種與純培養技術*/ 097
五、平板菌落計數法*/ 104
拓展知識流感病毒/ 106
項目三微生物育種及菌種保藏技術/ 107
一、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107
二、微生物菌種選育技術/ 115
三、菌種的衰退與復壯技術/ 117
四、菌種的保藏技術/ 119
五、微生物的誘發突變操作技術*/ 121
六、菌種保藏試驗*/ 125
拓展知識人體各部位常見的正常菌群/ 129
項目四傳染與免疫/ 130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制/ 130
二、免疫系統/ 132
三、非特異性免疫/ 133
四、特異性免疫/ 136
拓展知識牛痘接種的發現/ 140
項目五微生物的代謝與藥物生產/ 141
一、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141
二、微生物的耗能代謝/ 149
三、微生物藥物/ 151
模塊二目標綜合測試/ 152
模塊三制藥企業微生物控制技術
項目一GMP的微生物學檢測技術/ 154
一、GMP的概述/ 154
二、空氣潔凈度標準/ 156
三、藥品生產企業空氣潔凈度監測技術/ 158
四、藥品生產企業環境消毒方法及效果的微生物驗證/ 169
五、潔凈室中微生物數測定技術*/ 174
六、潔凈室中塵埃粒子數測定技術*/ 175
拓展知識菌群失調在臨床上的表現/ 177
項目二制藥過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178
一、制藥工業微生物生態學及調控/ 178
二、微生物污染與預防控制/ 187
三、制藥用水中微生物的檢測技術*/ 198
拓展知識中國創新微生物藥物研發獲進展/ 200
項目三藥物的微生物檢測技術/ 201
一、無菌檢查法/ 201
二、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204
三、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控制菌檢查法/ 206
四、培養基靈敏度檢查技術*/ 209
五、中藥制劑含糖漿藥品中霉菌、酵母菌總數的測定*/ 210
拓展知識傳染病的克星——青霉素發現記/ 212
項目四微生態活菌制品及檢定技術/ 213
一、微生態活菌制品及制備/ 213
二、微生態活菌制品檢定/ 215
項目五藥物抗菌性的測定技術/ 217
一、藥物抗菌作用機制/ 217
二、藥物抗菌作用試驗方法/ 218
三、體外抗菌測定技術*/ 222
拓展知識我國微生物采油調控技術獲重大突破/ 224
項目六微生物在制藥科學中的應用/ 225
一、主要生物制藥產品/ 225
二、中國生物制藥發展/ 228
模塊三目標綜合測試/ 229
模塊四技術應用項目
項目一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技術*/ 231
項目二非無菌藥物微生物計數檢查技術*/ 235
項目三注射劑的無菌檢查技術*/ 239
拓展知識澳洲奇湖泛幽藍熒光/ 242
附錄一染色液的配制
附錄二各模塊目標綜合測試參考答案
模塊一目標綜合測試答案/ 245
模塊二目標綜合測試答案/ 246
模塊三目標綜合測試答案/ 247
附錄三藥品潔凈實驗室微生物監測和控制指導原則
附錄四藥品微生物實驗室質量管理指導原則
參考文獻
目錄及正文中標題后標注“*”的為實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