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刊登于建筑專門雜志《日經(jīng)ARCHITECTURE》,由磯達雄撰文、宮澤洋插圖 ,以建筑師菊竹清訓為題策劃的《建筑巡禮》特輯,并依報導完成的年代順序編輯而成。在25篇報導中,有5篇曾刊登于《日經(jīng)ARCHITECTURE》,其余20篇是新作。此外,在菊竹清訓設計事務所的協(xié)助之下,包括未公開發(fā)表的報導在內(nèi),走訪現(xiàn)場,盡全力策劃與調(diào)查的作品總數(shù)超過八十件。譬如,都城市民會館與佐渡格蘭飯店、京都信用金庫分行、黑石Holp孩童館、島根縣立美術(shù)館及其所珍愛的Aquapolis(人工海上都市)等。
適讀人群 :建筑設計師、城市規(guī)劃師、結(jié)構(gòu)工程師、室內(nèi)設計師、建筑科研人員、城市規(guī)劃建筑部門公務員、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建筑與工程類院校師生
伊東豐雄說:菊竹先生的早期作品,至今來看, 依舊走在時代尖端,而且越發(fā)光采。 建筑師原廣司曾評價年輕時的菊竹:他將設計出美麗的建筑, 也將挑戰(zhàn)讓人毛骨悚然的建筑。內(nèi)藤廣如是說:遠古的記憶與超近代, 就是菊竹先生的創(chuàng)作之所以震憾我們心靈的要素。菊竹清訓是日本當代建筑的啟蒙導師,其建筑在四十年后依舊是年輕建筑家的參考范本。
序 探訪之旅——“為何是菊竹清訓”
本書是建筑專業(yè)雜志《日經(jīng)建筑》連載策劃的“建筑巡禮”的特別篇,磯達雄(撰文)和宮澤洋(插圖)兩人探訪了建筑師菊竹清訓親手做的項目,并按照項目竣工的年份收錄了有關報道。在這 25 篇報道中,曾經(jīng)被《日經(jīng)建筑》刊登的報道有5篇,剩下的20篇是新寫的。并且,我們還得到了菊竹清訓建筑設計事務所的協(xié)助,竭盡所能地對包括未曾在雜志上發(fā)表過的作品在內(nèi)的全部項目進行了調(diào)查,探訪現(xiàn)場的建筑作品超過80件。
雖然我只是這本書的策劃人員之一,但也確實花費了一番心思。但這既然是工作,就必須盡力完成。從本質(zhì)上說,它已經(jīng)超越了工作的界限,是一項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如此讓我們二人著迷的菊竹建筑,其魅力何在?首先,讓我們?yōu)橥ㄟ^本書首次知曉這個名字的讀者,沿著菊竹清訓的足跡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代謝派巨擘?
菊竹清訓于2011年12月26日逝世。朝日新聞刊登的訃告這樣介紹他:“設計了大阪萬國博覽會塔、江戶東京博物館等項目,以大膽的造型和代謝派理論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家喻戶曉的建筑家菊竹清訓先生,因心力衰竭,于去年 12 月 26 日在東京的醫(yī)院去世,享年 83
歲。他曾參與了多個城市的建筑項目,積極參與博覽會項目設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代表建筑家之一。”
代謝派、萬國博覽會塔、江戶東京博物館……無論哪篇報道,都以這三個關鍵詞作為菊竹清訓先生功績的代表。所謂代謝派,是指由菊竹清訓、黑川紀章、大高正人等當時的年
輕建筑家發(fā)起的建筑運動,他們提出,建筑和城市的發(fā)展要結(jié)合社會的變化和人口的增長。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設計大會上公開發(fā)表了這一概念,其影響遍及全世界。
在1970年舉辦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上,萬國博覽會塔作為代謝派概念的代表作品與世人見面。江戶東京博物館在此后 20多年才宣告竣工,但是人們?nèi)匀豢梢愿惺艿酱x派理念對它的影響,這是一座巨大的空中建筑。總而言之,世人對菊竹清訓的印象一般是“以代謝派為思想根據(jù)地,建造出超大規(guī)模建筑”的建筑家。
一周年忌日前成書
實際上,本書的策劃早在菊竹清訓在世時就已啟動。2011年春天,我在為《日經(jīng)建筑》的“建筑巡禮”取材時,走訪了菊竹清訓的建筑。在參觀了松江市內(nèi)若干個項目和青森縣黑石市的黑石Holp兒童館之后,我聽聞了菊竹清訓去世的消息。既然我已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一周年忌日前成書,于是收集素材便提上日程。
我并沒有覺得菊竹清訓在哪些點上與其他建筑家有明顯不同。但我也在思考,“自己為什么被菊竹清訓的建筑吸引呢,我所講述的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義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編輯工作。結(jié)果,我們雖然走訪了80件作品,但仍然無法很好地用語言表達出我們的感受。但我認為,只要閱讀此書你就會發(fā)現(xiàn),菊竹清訓先生并不僅僅是“以代謝派為思想根據(jù)地,建造出超大規(guī)模建筑”的建筑家。
2012 年 11 月
宮澤洋,《日經(jīng)建筑》編輯部
查看全部↓
1963年生于埼玉縣,1988年畢業(yè)于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筑系。1988年至1999年間工作于《日經(jīng)建筑》(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編輯部,2000年獨立,2002年與人合伙成立編輯事務所flick studio。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及武藏野美術(shù)大學外聘講師。共同著作有《高山建筑學校傳說》(高山建筑學校伝說)、《現(xiàn)代住宅概念》(現(xiàn)代住宅コンセプション)、《由數(shù)字影像看日本建筑三十年》(デジタル畫像で見る日本の建筑30年の歩み)等。
菊竹清訓簡介 / 1
菊竹清訓建筑進化圖 / 2
第一章 1950—1969
1958 Sky House / 6
正方形住宅的先驅(qū)
1963 出云大社廳舍 / 14
作為“依代”的建筑
1963 館林市廳舍 / 22
高層懸臂梁工法
1964 東光園 / 26
浮在空中的客房
1966 都城市民會館 / 34
怪獸般的建筑
1967 佐渡格蘭酒店 / 42
通往明日的橋梁
1967 巖手縣立圖書館 / 50
成排的山形屋頂造型
1968 島根縣立圖書館 / 54
曲線平面與怪物般的架構(gòu)
1968 萩市民館 / 58
城下町的挪亞方舟
1969 久留米市民會館 / 66
建在隨時暴漲的河畔
1955—1969 作品年表+現(xiàn)存調(diào)查 / 74
石橋文化中心美術(shù)館1956
梅林寺茶舍1958
島根縣立博物館1959
石橋文化中心音樂堂1963
淺川階梯式住宅1964
德云寺納骨堂1965
巖手縣教育會館1965
松本伸理發(fā)店1965
橫濱駿河大廈1966
板橋區(qū)立板橋保育園1967
第二章 1970—1989
1970 芹澤文學館 / 84
4 個巨大的中核
1971 京都信用金庫 / 88
公眾之“傘”
1973 火之山公園山頂觀景設施
壇之浦停車場休息設施
銘刈停車場休息設施 / 98
演繹出絕佳的觀景動線
1975 黑石Holp 兒童館 / 102
代謝派的孩子們
1975 人工海上城市 / 110
海上城市之夢,通往地平面的另一端
1976 西武大津購物中心 / 116
用作造型表現(xiàn)的逃生樓梯
1979 田部美術(shù)館 / 120
源自踩風箱的鐵皮屋頂
1987 銀座劇場大樓 / 124
波浪起伏的外墻
1988 川崎市市民美術(shù)館 / 128
低而圓的巨蛋圓形屋頂
1970—1989 作品年表+現(xiàn)存調(diào)查 / 132
駿河銀行情報中心1971
貝爾納? 布菲美術(shù)館1973
井上靖文學館1973
柴又帝釋天鳳翔會館1973
帕薩迪納公寓1974
萩市廳舍1974
銀座大樓1974
筑波研究學園城市松見公園1976
西友河邊店1980
出云大社神祜殿1981
輕井澤高輪美術(shù)館1981
熊本縣傳統(tǒng)工藝館1982
京都信用金庫大津分行1983
境港臨海酒店1985
川崎市綜合教育中心1985
弘前市社會福祉中心1986
豐島區(qū)立千登世橋教育文化中心1987
西武百貨店澀谷店LOFT 館1987
福岡市廳舍行政大樓1988
高崎市營住宅東貝澤天水住宅區(qū)1989
第三章 1990—2009
1991 東名高速公路海老名服務區(qū)休息設施 / 148
白與黑的長墻
1992 江戶東京博物館 / 152
空虛的紀念碑
1992 大分縣臨海文化中心 / 160
登陸的大型客輪
1998 島根縣立美術(shù)館 / 164
沉醉于別致的屋頂
2004 九州國立博物館 / 172
云朵造型上,覆蓋著節(jié)段狀建筑
2005 日本國際博覽會(愛? 地球博覽會)
環(huán)球 / 176
盤旋在樹林上方的空中回廊
1990—2008 作品年表+現(xiàn)存調(diào)查 / 180
赤坂Residential Office INFINI 1990
奈良公園館1991
早稻田大學戶山校區(qū)圖書館大樓1992
久留米市廳舍1994
飯能樟樹鄉(xiāng)村俱樂部1995
江戶東京博物館休息設施1995
北九州媒體巨蛋1998
昭和館1998
吉野里歷史公園歷史中心2000
日經(jīng)印刷平面花園2008
菊竹雪女士訪談 / 186
Sky House 的生活和父親的良言
結(jié)語一(磯達雄) / 198
結(jié)語二(宮澤洋) / 204
《日經(jīng)建筑》刊登期號/ 采訪日期 / 206
譯 序 / 207
作者簡介 / 208
查看全部↓
此館是兒童娛樂設施館,是1975 年由銷售兒童讀物的Holp 書店捐贈給青森縣黑石市的,它位于淺瀨石河流之畔的蘋果園旁,是菊竹清訓親自挑選的設施用地。整座建筑基本都是平房,總建筑面積僅110 平方米。屋頂造型是菊竹清訓建筑作品中罕見的“人”字形。屋頂?shù)男泵嬖O計是考慮到當?shù)氐拇笱Х轮車裾ǖ摹闹形覀兛梢钥闯觯非髰湫陆ㄖL格的菊竹清訓,也有因建筑用地而遵循當?shù)仫L俗的一面。
打造屬于個人的居所
此館與菊竹清訓其他作品相比,有很大差異。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例如在結(jié)構(gòu)造型方面。此館采用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墻壁上搭建木造屋頂?shù)幕旌辖Y(jié)構(gòu)。這種上下部通過不同結(jié)構(gòu)進行銜接的手法,在都城市民會館(1966 年)、萩市民館(1968 年)、島根縣立圖書館(1968 年)中均可見到。通過在館中央設置立柱來營造空間的手法,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京都信用金庫分行系列建筑的傘狀結(jié)構(gòu)造型。采用這樣的設計,當立柱被損壞時可以更換,也可以與前端的椽子相分離。這是代謝派一脈相承的設計。
雖然此館已開館36 年之久,但現(xiàn)在仍在提供服務。周六上午我們?nèi)グ菰L時,館內(nèi)已聚集了許多孩子。館內(nèi)收藏兒童書約一萬冊,但絲毫沒有圖書館的裝腔作勢之感。在這里,看不到通常占據(jù)圖書館閱覽室中央位置的書桌、椅子等。孩子們都是各自選取自己喜歡的書,隨意地坐在或躺在地板上閱讀。
現(xiàn)在的玄關原本是戶外閱讀之地。在其上建有館內(nèi)二樓,天花板較低,猶如一處秘密基地。拆掉窗臺下方的地板,孩子們可坐著將腳伸到屋外。來這里的孩子不僅可以閱讀,還可以攀爬柱子,或在館內(nèi)奔跑嬉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享用這座建筑。這里被設定為這樣一種使用方式,實際上,利用這種設計手法可以打造出各種各樣的場所。
看起來,菊竹清訓建筑是以巨型建筑為目標來為群體考慮的。但有時卻又有一種使人相互獨立的冷漠感。例如,當人們站在江戶東京博物館的一樓穿堂處時,就很難找到棲身之處。但來到黑石Holp 兒童館,就能發(fā)現(xiàn)菊竹清訓也有關心每一位來客的溫柔視角。
應該傳給下一代的思想菊竹清訓在他的文章中這樣描述此館:“黑石Holp 兒童館是一座微型建筑,并無創(chuàng)新之處,就是一處建在鄉(xiāng)野、混跡于民宅中的極其普通的建筑,但不知為何,卻能給我極度充實之感。”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