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明人在衣食住行及精神上的追求,道出了在明代苛政酷法的重壓下,明代文士在外顯率性的生活下,掩蓋著其追求精神的解脫。并將這種追求物化在生活的點滴之上,意外的,在創造了狂禪等一系列文化形態之下,將生活的精致做到了ji致。
適讀人群 :文史愛好者
★歷史學博士、《軍機處二百年》作者袁燦興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之作! ★一本書畫盡明人眾生相,揭開明代社會百態的遮羞布。 ★本書引經據典,資料詳實,不僅是一部可讀性非常高的讀物,更是一本可供研究明人、明代社會的工具書。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登基之后,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控制。民眾的飲食、衣著、婚姻、出行、住宅等,無不被打上了他的烙印,無不處于嚴格控制之下。
以衣著為例,總結元代滅亡的經驗,朱元璋認為元代風氣過于奢靡,僭越禮法,一般民眾衣食起居與公卿無異,奴仆往往肆侈于鄉曲,導致“貴賤無等,僭禮敗度”。于是乎,一場生活上的整風運動開始,衣著服飾自然是雷霆所指。
洪武元年(1368)二月,朱元璋下詔“復衣冠如唐制”,詳細規定了皇帝、太子、大臣的服裝。此后他又以婦人繡花般的細心,上百次地頒布涉及服飾的各項規定。不但官僚集團的朝服、常服有著繁瑣規定,就是引車賣漿的平民的服飾,朱元璋也親自過問,參與設計,再三修改。洪武三年(1370),他就庶民衣著做了詳細規定。如男女衣服不得用金繡、錦繡,鞋子不得裁制花樣,不準用金線裝飾。佩戴的首飾只準用銀,不許用金玉、朱翠等。
到了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又下令庶民巾環不準用金玉、瑪瑙、琥珀之類。平民的帽子不準用頂,帽珠只許用水晶、香木。朱元璋甚至規定,庶民不準穿靴子。可北方冬季寒冷,總不能讓平民穿著單薄的鞋子外出吧。迫不得已之下,朱元璋只好做出變通,徐州以北,可以穿靴,以御寒冬。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他仍然就衣著問題,不斷加以指導、調整。
在這樣一個充滿控制欲的皇帝的高壓之下,明代前期的社會生活,是枯燥壓抑的。到了明中后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的繁榮,曾嚴厲萬分的控制漸漸消融。此時連皇帝也已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穿著,宮廷之內,不論皇帝還是太監,都美滋滋地穿著曾被朱元璋所痛斥的“胡服” 曳撒。在民間,打破禮法,隨意穿著的現象比比皆是,也無人擔心被處罰。
到了明代中后期,整個社會呈現出了一種開放、多樣的態勢。
在信仰上,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各行各業、各地民眾,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捧出自己供奉的神來,建個小廟,塑個泥像,自行祭拜。在時尚潮流上,形成了潮流中心蘇州。蘇州流行的吃穿住行、娛樂方式及各類器物,統稱為“蘇樣”,被全國所效法。
此時,就連僧人也按耐不住寂寞了。朱元璋曾禁令僧人娶妻,違禁者民眾可以對其責打,并向其索取錢財。到了明中后期,僧人已不受限制,一概“葷娶”。在建筑上,朱元璋曾就構亭館、開池塘、禁用重栱及繪藻井、顏色使用之類加以規定。到了明代中后期,大量私家園林中出現了違規建造的建筑,也無人追究。一切限制生活的規定,此時都被打破,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終究讓皇權的禁錮消融。
本書從日常飲食、文化娛樂、吃穿住行、民間信仰、女性生活、魚龍江湖等角度,對明代人的率性生活加以展示。之所以稱之為率性,一則,當日的人們,敢于打破禮法,引領社會風潮;二則,當日的社會生活中,不管是品茶飲酒,抑或是器物造型、書畫文字,都被演繹到了極致,故而以明人率性生活為本書之名。
中晚明時期,這是一個動蕩而又繁榮的時代。這個時代之中,既有著狂躁、跳躍,也有著內斂、靜思;既有著叛逆、超脫,也有著回歸、守成。這樣的時代之中,無數的生動人物,在日常生活之中,演繹了無數的精彩故事,又用文字加以記載。后人翻閱明人的筆記,將是一場何其精彩的旅行。這場旅行之中,將一些玩物精細到極致的張岱,會讓你膜拜;將一切禮法打破、特立獨行的屠隆,會讓你心驚。
在明代人的生活史上,這些名字可以被銘記,唐寅、袁中道、王世貞、屠隆、李開先、張岱、汪汝謙、陳洪綬、陳繼儒、達觀、馮夢龍、錢謙益、董小宛等。此外,有一個人不可不提,那就是西門慶,他雖是文學人物,可《金瓶梅》中所反映的,卻是明代生活的極致。當然,還有許多將社會生活演繹到極致的人物,但礙于各種限制,在本書之中未曾一一寫入。
在電子書籍日益發達的今日,紙質書的閱讀,已是心靈上的體驗,是藝術品的鑒賞。本書努力讓讀者朋友們,能有一場與明人的對話之旅,一卷在手,融入那極致的明人生活世界之中,徘徊流連。
后記
《明人的率性生活》這本書,從選題到寫作,耗費了極多心神。明人的生活,至明中期以后,已是日益多變,時尚風潮,月月更新。以寫作來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就我個人而言,實是愜意。對這本書,我是全身心投入的,因那些明人的生活太過精彩。
明人生活精彩,而本書所選擇的諸多生活內容,是其中最與眾不同的一面,這其中,既有飲食男女、日常穿著、文人交際,更有魚龍江湖、神鬼世界。我相信,一個多色調的明人生活,能更好地再現那個璀璨的時代。
本書的寫作,側重于明人精神世界與靈魂的探索。如唐伯虎備受煎熬而哭窮,屠隆的成長經歷與其人格的分裂,馮夢龍感情受挫后的一生陰影,董小宛一片癡情背后的苦楚,袁小修的逍遙游,王世貞在園林中寄托的超脫之夢等。明人的率性生活,不單單體現在外在的器物上,更體現在內在的精神氣質上。
明人生活的內容太過復雜,當時及后世,留下了無數記載,堪為廣博紛雜。因此我在擇取資料進行寫作時,花費了較多時間。本書的寫作,參考了較多明代人的筆記與小說,這些內容,生動反映了明人的生活。在寫作中,本書也大量參考了今人的學術研究。在明人社會史的研究上,迄今已有大量成就,惜之常被束之高閣,不為外人知曉。本書的寫作,是建立在諸多前輩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此對這些前輩表示真摯感謝。
后記本書雖不是學術讀物,但遵守了學術標準。在寫作中,出于便于讀者閱讀的考慮,對某些引文稍做變動,希望讀者理解。本書寫作之中也有諸多插曲,為了讓文筆更多彩,秦千里老師曾推薦我翻閱雪小禪的作品,認為其作品可資借鑒參考。翻閱之后,其文筆確有過人之處,其構思也十分精巧,奈何她的風格,于我而言,實難以借鑒。只能在行文寫作之中,努力改變自己的文風,讓讀者能有更愉快的閱讀體驗。
本書之中,選用了一些插圖,其中相當一部分選自明代的小說。這些插圖,生動逼真地描繪了當日的社會生活。此外,我的好友董天昊、郁俊、趙冰等,也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大力支持。本欲選擇他們的畫作,或用作插圖,或用作封面,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未能采納。在此對他們表示歉意,也對他們的厚愛,表示深深的謝意。
為了寫作這本書,我曾推遲了返鄉探視祖父,不想幾天的延誤,卻天人永隔,只存追思。2015年6月,祖父袁文林去世。我帶著無限的懊悔,返回鄉間。在守夜的過程中,遇上磅礴大雨,風雨之中,我徹夜未眠,修改這本書稿時,無限思緒,泛于心中。明人去今已四五百年,而一代代人的生活,卻在文字記載中長存。文字所刻錄下的,是永不磨滅的歷史。明人也好,今人也罷,都是歷史。而后來者所能做的,只是盡力真實、生動地還原曾經的一切。
查看全部↓
袁燦興,江蘇靖江人,歷史學博士,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著有《中國鄉賢》《國際人道法在華傳播與實踐研究》《淮軍湘軍》等
第一章燕飲歡歌
西門慶的美酒
食鵝的無上誘惑
饕餮之欲:胡椒與辣椒
董小宛的美食
張岱的“茶淫”生活
第二章文化娛樂
西湖上的文人交際
畫中風流唐伯虎
清明上河圖引發的血案
屠隆的二重世界
建陽書坊的小說事業
豪杰樂事寫詞曲
情膽包天唱民歌
第三章超脫的穿住行
猖獗的“服妖”
“蘇樣”的魅力
“山人”與頭巾天地
弇山園中的仙境
悠游袁小修
夢里尋夢夜航船
第四章跳躍的信仰
江南淫祀五通神
劉猛將與金總管
抬出來的城隍
曇陽子神話
僧尼形象為何不堪
“妖言”的力量
狂禪徒手縛蛟龍
第五章女性生活
納妾與揚州瘦馬
貞操:束縛與叛逆之間
兩難:守節還是改嫁
羞辱:女子裸體受刑
晚明悍婦緣何多
舉世魂銷媚金蓮
青樓艷事難窮盡
第六章魚龍江湖
豫章術士天下聞
戴“狗頭帽”的浙東墮民
“幫閑”的無賴人生
“打行”惡少的業務
有筆如刀說“訪行”
亡明之過怨賭博
后記
查看全部↓
西門慶的美酒
杯中天地廣闊,酒里乾坤無限,一壺濁酒,足以映射明人生活。
酒、鹽,在明以前都是政府專賣,是政府的重要稅源。歷史上,一些軍閥為了籌集軍費,設坊釀酒創收。
讓人驚訝的是,控制欲望無窮的朱元璋,對于酒水竟然沒有加以管制。朱元璋未稱帝時,攻擊元王朝以酒水專賣擾民;做了皇帝后,自然不能前后矛盾,落人話柄,干脆取消了酒水專賣。酒水一放松控制,民間釀酒隨之發達起來,各地出產了能讓人忘情的好酒。
酒色不分家,《金瓶梅》中自然不能缺了美酒。那么,西門慶日常飲用的是什么酒?他最喜歡的又是什么酒?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簡要回顧下“酒史”。
先秦以降,人們所飲主要是發酵酒。發酵酒分為“濁”與“清”二種,濁酒用曲量較少,投料較粗,發酵期短,酒液渾濁,味甜酒精度低,稱“白酒”(也稱濁醪)。因為未過濾干凈的濁酒上常漂浮著米渣,又被文人戲稱為“浮蟻”。
清酒用曲量較多,投料較精,發酵期較長,酒液清澈,故稱“清酒”。優質的發酵酒,色黃,被稱為“鵝黃”。發酵酒中高等級的鵝黃,釀造工藝完備,時間長遠,顏色深醇,被稱為“老酒”。
西門慶混出了名堂,很多人為了討好他,給他送禮!督鹌棵贰返谑寤刂校齻穿青衣黃板鞭者,手里捧著一個盒兒,盛著一只燒鵝,提著兩瓶老酒,吆喝著:“大節間來孝順大官人貴人!
此處老酒,必然是黃酒中的佳品了,不然也入不了西門慶的法眼。
明代廉價的濁酒依然存在,仍稱“白酒”,此白酒與今日白酒完全不同。很多地方出產的濁酒,都冠以“白”字,如惠山白、秋露白、花露白等。白酒色澤渾濁,略顯白色,價格低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也有使用紅曲釀造的酒,色澤鮮紅,稱為“紅酒”,“紅酒桃花色,東風吹更鮮”。
在《金瓶梅》中可見白酒的描寫,潘金蓮讓秋菊:“取白酒來與你爹吃!苯Y果秋菊拿來的白酒沒有加熱,被潘金蓮一通大罵。秋菊則抱怨,西門慶最近常吃冰鎮的白酒,不想今日改了口味。西門慶請胡僧吃飯,打開腰州精制的紅泥頭,將滋陰摔白酒倒在倒垂蓮蓬高腳鐘內,遞與胡僧吃。
豆酒也是發酵酒的一種,多出自南方,以綠豆為曲釀成,又稱“綠豆酒”!犊妥樥Z》中認為紹興、淮安兩地的豆酒最佳,淮安所產綠豆酒被稱為“綠珠香液”。紹興陳家、朱家所釀豆酒品質最佳,徐渭稱贊道:“陳家豆酒名天下,朱家之酒亦其亞。”
《金瓶梅》第七十五回中,荊都監送了一壇豆酒給西門慶。西門慶讓家人打開嘗嘗味道如何,“呷了一呷,碧靛般清,其味深長”。
第七十九回中,西門慶到燈市鋪子內吃酒,“鋪內有南邊帶來的豆酒,打開一壇,擺在樓上”。明代有“越酒行天下”之說,南邊帶來的豆酒,很可能就是紹興豆酒。
不過豆酒卻不是西門慶的最愛,他最喜歡的酒是金華酒。
王士性在《廣志鐸》卷四之中,總結了浙江的四大物產,“嚴之漆,衢之橘,溫之漆器,金之酒”。
金之酒,即金華酒。
金華酒在明代聲名遠播,為宴席上必備之物。金華酒屬黃酒,品質在全國領先,王世貞曾評價金華酒“色如金,味甘而性純”。上層社會舉辦酒宴時,“士大夫所用惟金華酒”。金華酒之佳,以致當時有“杜詩顏字金華酒,海味圍棋左傳文”之說。
《金瓶梅》第一回中,西門慶與人結拜,“叫家人來興兒買了一口豬、一口羊、五六壇金華酒和香燭紙札、雞鴨案酒之物”。
談情說愛時,少不了金華酒。西門慶與李瓶兒兩個,相憐相愛,邊飲著金華酒邊說話,到半夜方才上床就寢。到次日起來,李瓶兒想喝酒,就將“昨日剩的銀壺里金華酒篩來”。拿甌子陪著西門慶吃酒。此處的甌子,在北方官話中指小盅、小杯子,有茶甌、酒甌之類。
金華酒還是佐餐的必備品,《金瓶梅》第三十五回中,月娘吩咐小玉:“屋里還有些葡萄酒,篩來與你娘每吃。”
陳洪綬《蕉林酌酒圖》(局部)金蓮快嘴說道:“吃螃蟹,得些金華酒吃才好。”金華酒佐食螃蟹,在明人看來是最好的飲食搭配,這也說明了金華酒的品質之佳。
不過,在蘇州酒崛起、蘇州戲流行之后,浙江的金華酒與弋陽戲地位便下降了,竟至被稱為“兩厭”之物。蘇州所出的酒是發酵酒中的精品,顧家三白酒、秋露白等黃酒是其主打產品,風靡一時。《金瓶梅》中不見有蘇州美酒的描寫,所涉及的多是浙江酒,大約作者寫作時蘇州酒業尚未發達。
葡萄美酒也是西門慶的所好。
葡萄酒因其美味,歷來被作為御用物品進貢。至明代,素來簡樸的朱元璋以勞民傷財為由,下令停止從太原及西域進貢葡萄酒。葡萄酒雖不再屬于貢品,不過因其美味爽口,在民間還是有一定消費。
《金瓶梅》對葡萄酒有描寫,第十九回中,西門慶吩咐春梅:“把別的菜蔬都收下去,只留下幾碟細果子兒,篩一壺葡萄酒來我吃!贝好泛Y上酒來,兩個一遞一口兒飲酒咂舌,咂得舌頭一片響。在劉太監莊上做客時,西門慶看到杯中尤物,不能自禁,“灌了十數杯葡萄酒”,以至于在馬上時就要嘔吐。
十一月仲冬天氣,西門慶在奶娘如意兒屋里過夜,如意兒準備弄點金華酒篩給他吃。西門慶道:“下飯你們吃了吧,只拿幾個果碟兒來,我不吃金華酒。”并吩咐丫鬟繡春:“你打個燈籠,往藏春軒書房內,還有一壇葡萄酒,你問王經要了來,篩與我吃!边@一壇葡萄酒,不存放在西門慶藏酒的庫房,卻存在書房,以備隨時取用。葡萄酒取來后,打開篩熱了,斟在酒鐘內,“西門慶嘗了嘗,十分清美”。
蒸餾酒在中國釀制的時間眾說紛紜,有唐宋說,也有元代說。到了明代蒸餾酒釀造技術已經成熟,蒸餾酒消費也已普及。蒸餾酒被稱為“燒酒”或者“火酒”。燒酒使用大麥、高粱等原料,經過蒸餾而得,“其清如水,味極濃烈”。燒酒的優點是能長久儲存,在一些釀酒業不發達的地區,可以大量采購存儲。燒酒的易儲存性與口感,也讓作為酒類后輩的它地位提升,與黃酒并重。
北方地區流行用高粱釀制燒酒,高粱作為食物,口感較差,但適宜釀制燒酒。京師出產的燒酒尤其辛辣,“不啻無刃之斧斤”,被好酒之徒稱為“燒刀”。京師一帶制作燒酒的作坊稱“燒鍋”,燒鍋即今日二鍋頭的始祖。至于南方,則使用大麥、糯米釀制燒酒,口味更為醇和,廣東番禺地方流行用薯類釀造燒酒。
二流子韓二跑到哥哥韓道國家中,向嫂子王六兒討酒吃,說道:“嫂,我哥還沒來哩,我和你吃壺燒酒!睅烷e應伯爵為了將轎夫灌醉,買了三分銀子燒酒,足見燒酒酒性之烈。永福寺中“只有幾個憊賴和尚,養老婆,吃燒酒”,和尚吃了烈酒,將佛性拋在腦后,縱情聲色去了。
胡僧賜給西門慶藥丸時,囑咐他要用燒酒服下。此后西門慶每服用藥丸時,都要用燒酒送服,酒性、藥性一起發作,渾身燥熱難當。此處燒酒被用來作藥引,以催發藥性。明代還有一種蟠桃酒,用人乳等釀成,藥性更烈。蟠桃酒釀造太費時力,屬皇室高官的專用酒,西門慶這種地方土豪富有財力也消費不起。
西門慶平日里黃酒吃多了,不時會吃燒酒換換口味。某日西門慶給了姘頭王六兒五錢銀子,囑咐她買一瓶南燒酒來吃。王六兒笑道:“爹老人家,別的酒吃厭了,想起來又要吃南燒酒了!边@南燒酒,自然是南方出產的高度酒了。紹興所產南燒,是黃酒過濾后的酒糟,經過蒸餾回收而成,稱“糟燒”或“紹燒”,酒性濃烈,格外誘人。
明代燒酒的飲用方式很多,以優質高粱酒為酒基,加入珍貴藥材,經過加工之后,形成了竹葉青露酒,色澤微綠透明。傳說紹興東浦有家竹葉青酒坊,牌號“孝貞”,系正德皇帝所題。紹興所產的竹葉青,以本地糟燒浸泡而成,口味極其辛辣。
西門慶送了一壇竹葉青給姘頭王六兒,特意介紹:“是個內臣送我的竹葉清酒哩,里頭有許多藥味,甚是峻利。”
“峻利”二字,點明了竹葉青的辛辣特點。
在燒酒中浸泡花瓣,提高酒的香氣與利口性,在明代頗是流行,所使用的花有菊花、茉莉花、玫瑰等。
一次,西門慶開了庫房,拿出一壇菊花酒來。打開碧靛清封泥,酒香噴鼻滿庭香。西門慶未急著飲酒,先攙了一瓶涼水,以去其蓼辣之性,然后貯于布甑內,篩出來,醇厚味好,又不輸葡萄酒。紹興釀酒時使用辣蓼草,“蓼辣之性”是紹興酒的特征,所以要攙涼水。
西門慶家中還有茉莉花酒。西門慶看到玳安買了一壇金華酒回來,就叫道:“阿呀,家里見放著酒,又去買。”并吩咐玳安:“拿鑰匙,前邊廂房有雙料茉莉酒,提兩壇攙著些這酒吃!
至冬季,西門慶時常飲“頭腦酒”,這是一種將肉圓、餛飩、雞蛋等食物與酒水混在一起飲用的酒。
一日,西門慶起早,何千戶來了,兩人吃了頭腦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撫去了。
西門慶至京師時,何太監在宮中值班房招待西門慶,道:“我曉的大人朝下來,天氣寒冷,拿個小盞來,沒甚么肴,褻瀆大人,且吃個頭腦兒罷!
西門慶女婿陳經濟與愛姐勾搭上,愛姐的母親便安排了雞子、肉丸子,做了個頭腦酒給他吃了暖身。
頭腦酒有諸多別稱,如投腦酒、腦兒酒、頭腦湯、惱兒酒等,主要功效是冬日用來暖身。《涌幢小品》載:“凡冬月客到,以肉及雜味置大碗中,注熱酒遞客,名曰‘頭腦酒’,蓋以避風寒也。”至于頭腦酒的來歷,有云,朱元璋體恤下屬,冬至后以頭腦酒賜給殿前將軍、甲士御寒。
頭腦酒的飲法也被民間所仿效,早上飲用,充作早餐,做法多是用熱酒沖泡食物。酒,是甜酒。所用食物,各地不一,一般都有肉丸、雞蛋、餛飩之類。四川地方上的頭腦酒是用熱酒沖泡豆干、蔬菜、肉食等而成。
西門慶也時常飲用羊羔酒,此酒歷史久遠,至明代仍十分流行。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了羊羔酒的制法,取米一石,依照通常辦法浸漿。再取肥羊肉七斤,酒曲十四兩(諸曲皆可),將羊肉切成四方塊形,煮爛后與杏仁一斤同煮,去掉羊肉,留下湯汁,與米飯、酒曲拌勻,加木香一兩釀酒。十天之后可以釀成,“味極甘滑”,脂香濃郁!妒挛锝C珠》中載:“羊羔酒出汾州,色白瑩,饒風味。”
《本草綱目》中認為羊羔酒大補元氣,健脾胃,益腰腎,對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等癥狀有良好效果。羊羔酒在當時很受歡迎,西門慶這種縱欲過度之徒,自然要時常飲用羊羔酒了。
《金瓶梅》內中有較多羊羔酒的記載,如:“堂中畫燭高燒,壺內羊羔滿泛”“黃昏誤入銷金帳,且把羔兒獨自斟”“丫鬟篩上酒來,端的金壺斟美釀,玉盞泛羊羔”“酒泛羊羔,寶鴨香飄”“須臾,圍爐添炭,酒泛羊羔,安排上酒來”。
《金瓶梅》中關于飲酒的場景描寫較多,其中最常見的臺詞是:“篩酒吃!
篩酒吃,是先將酒加熱,然后再將酒過濾。明代所飲的主要是黃酒,飲用時加熱,再濾去其中的雜質。利瑪竇在中國時發現,中國人喜歡將酒加溫后再喝,歐洲人則冷飲。比較起來,利瑪竇更喜歡中國人的飲酒方式,認為利于健康。
《金瓶梅》第三十五回中,西門慶命來安兒,將金華酒用銅甑兒篩熱了拿來。第四十二回中,琴童用“銅布甑兒篩酒”。此處的銅甑兒是溫酒器,能存儲熱水溫酒,至于“銅布甑兒”中的布,則用來過濾酒中的渣滓。
篩酒還有斟酒的意思,第二十二回中西門慶陪應伯爵吃酒,拿小銀鐘篩金華酒,每人吃三杯,還剩下半壺。第五十回中,平安篩了一甌子酒,遞與玳安道:“你快吃了,接爹去罷。”
《金瓶梅》中還有諸多狂歡濫飲場面的描寫,也是當日飲酒風氣的反映。成化之后,隨著社會風氣的放開,世家子弟一改往昔淳厚拘謹的風格,“多事豪飲,以夜為晝”。至明代晚期,士人嗜酒成風,甚至出現了飲酒排行榜,有酒王、酒相、酒將、酒后、酒孩兒之稱。每次聚會都狂飲無度,“然既醉則歡嘩沸騰,杯盤狼藉”。
酒是色媒人,風流如西門慶,自然離不開美酒佳釀。西門慶飲酒,沒有特別的偏好,什么酒都喝,且時常換換口味,嘗嘗新鮮,這就如同他在女性上喜新厭舊一般。西門慶所飲用的酒水,以浙江釀造的居多?紤]到西門慶的身份地位,浙江酒因其品質優良而在上流社會中流行,西門慶多飲浙江酒也是正常不過。只是《金瓶梅》中甚少出現山東本地美酒,不知是作者有意而為,還是作者不喜山東酒。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