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瑞士》結合作者的親身感受,記敘了巴爾扎克、歌德、大仲馬等十二位中國讀者相當熟悉的人物,他們在瑞士生活、旅游的故事。這些故事以前很少在國內介紹,因此本書對中國讀者深入了解這些名人將提供有益幫助,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注意發掘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并努力從中總結出發人深省的啟示。同時,瑞士的風土人情,特別是它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也在故事的敘述中得到了大量展現。
瑞士出過像盧梭那樣的世界級名人,但數量不算很多,不過由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其他各種原因,歷史上有數不清的重要人物踏上這塊土地,或者長期居住,或者短期旅行。他們在這里留下了很多故事。瑞士就像一個舞臺,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名人的激情演出。黃正平編著的這本《情迷瑞士》敘述的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故事對于深入了解這些名人,同時更好地認識瑞士甚至歐洲,都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黃正平,1952年12月10日生于上海,插過隊,當過工人。1985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后在上海大學擔任編輯和教師。1990年代赴瑞士留學,2000年獲日內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在瑞士日內瓦Fert(福爾特)公司任職。
序
如夢之夢
凱撒的到來
追尋司湯達
瑞士公民愛因斯坦
茜茜公主和她的暗殺者
風雨如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日內瓦
卓別林的天堂
表的傳奇
靈感之鄉
歌德三下瑞士
拜倫的日內瓦文學之夜
想象中的現實——大仲馬瑞士之行
說不盡的盧塞恩
難言之“情”
甜蜜的陰謀——巴爾扎克的一段情事
天才的誘惑者和發瘋的追隨者
雨果與朱麗葉
私奔去遠方
肖邦與喬治·桑:陰影下的情緣
拉薩爾的決斗
“是”“非”之地
加爾文:失手的偉人
伏爾泰和盧梭:一個關于怨與恨的故事
薩特百年:引人心動的文化現象
異質還是同質:兩個漢學家之間的爭論
后記
回過頭來再說瑞士人的南遷。部 落首領奧爾及托列克斯在一次內亂中喪 生,但全族為實現他夢想的決心沒有動 搖。他們用了兩年多時間給遷移做了各 方面的物質準備。公元前58年,他們將 可供全族人三個月用的糧食和其他物資 裝成八九千輛車,然后將帶不走的東西 包括房屋全部毀掉,據凱撒的統計,該族所有的十二 個市鎮,四百多個村莊被付之 一炬。斷絕了返回的希望后,他們踏上了前途未卜的 征程。這支男女老少的隊伍共 三十六萬余人,其中九萬多人是軍人。
這支幾十萬人、幾千輛車的隊伍,在兩千多年前 中歐地區崎嶇的山路上蜿 蜒而行,連綿數里,其壯觀程度不難想象。這是世界 上少有的壯舉,恐怕只有 三百多年以后中國“永嘉之亂”造成的大規模“衣冠 南渡”可以與之相比。
但是瑞士人這樣拖兒帶女、攜帶全部家當的遠程 搬家有著致命的弱點:眾多非 軍事人員和車輛的隨行,必將導致尾大不掉、行動緩 慢,如遇攻擊,軍隊也無法組 織有效的戰斗。這令人想起《三國演義》里長坂坡的 故事:劉備攜樊城百姓逃難, 老牛破車般緩緩而行,被曹操軍隊追殺,若無張飛猛 喝幾聲,一時唬住曹軍,劉備 這支隊伍恐怕就要保不住了。
果然,瑞士人還沒真正走出國門,便遇到了“曹 操”——凱撒。
凱撒是在公元前58年3月知道瑞士人南遷之事的 ,當時他還在羅馬,正準備去 高盧行省上任。得到消息后,他立即披掛上馬,僅帶 幾個隨從就上了路。此去他要 到一個位于一千千米以外的湖邊小村,在那里組織防 御,攔住破釜沉舟的瑞士人。
這個村莊就是日內瓦。
“日內瓦”這個詞,就目前能查到的歷史文件來 看,第一次就是出現在凱撒的 《高盧戰記》里。在所有有關日內瓦歷史的書里,幾 乎沒有不提到這一點的。對日 內瓦人來說,凱撒的到來和凱撒的記載都是值得紀念 的大事。
當時的日內瓦屬于羅馬共和國的高盧行省版圖內 ,處于與赫爾維西亞族部落統 治地盤相鄰的邊境上,而瑞士人南遷正要通過那里。
在這緊要關頭,日內瓦成了阻 擋瑞士人南下的橋頭堡。可以這樣說,沒有它的攔阻 ,就沒有了今天的瑞士;它堵 住了一個希望,卻留住了一個美好的國家,一個它日 后也加入到其中的國家。
凱撒用了八天的時間趕到日內瓦,其速度之快在 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難以置信, 這正反映了凱撒生怕錯過戰機的火急火燎的心情。
一到日內瓦,凱撒立即布置防御。第一件事是把 羅納河上唯一的橡木大橋拆 除,把羅納河變成了擋住瑞士人南下的天然屏障。第 二件事是招募兵員,當時在日 內瓦地區只有一個羅馬軍團,五千多人,遠遠不夠。
凱撒在最短的時間里征募到 五千多新兵,加起來達到一萬一千人。
這時,瑞士人的長蛇陣人馬已經到達目內瓦附近 。他們派出最有威望的人 做使節,前來羅馬軍營與凱撒談判,希望能讓他們和 平通過,并保證不對當地 造成任何騷擾和損害。自知防御力量還不足的凱撒, 使出緩兵計,對使者說: 這事可以考慮,但要得到羅馬最高當局的許可。或許 對自己的和平愿望抱有很 大的信心,瑞士人居然信以為真,停了下來,耐心等 待凱撒的答復。這一等, 等了十五天。凱撒利用這段時間,在 河邊筑起一道二十多千米長、十來米 高的墻,使其防御能力大大加強。關 于這座墻,由于建造時間超乎尋常 地短,日后在日內瓦又找不到明顯的 痕跡,很多歷史學家非常懷疑它的存 在,認為這是凱撒為了顯示自己的能 力而信口開河。但作為凱撒迷的拿破 侖三世派人專門對此作了勘探,他在 他的《凱撒的高盧戰爭》一書中認為 凱撒起碼是在幾個主要的薄弱環節建造 了這堵墻。
這年4月13日,瑞士使者按照約好的 時間前來聽回音。已做好準備的凱撒這 時變了臉,他告訴使者,按照羅馬人的習 慣和前例,他不能允許給任何人一條穿過 行省的通道;同時表示,如果他們企圖蠻 干的話,他將動用一切武力加以阻止。使 者聽了臉色慘白。瑞士人沒想到是這個結 果,氣憤之余,向羅納河對岸發動了一些 小規模的進攻,但都被打退。
瑞士人見羅馬軍團防衛體系嚴密,自己拖兒帶女 的難以取勝,所以不敢戀戰; 無奈之下打算繞過日內瓦,向西奔(今里昂方向), 然后再向南朝目的地走。他們 也派使者與當地部落首領商談,對方見是借路,于己 無害,便提了幾個條件后,答 應放行。于是瑞士軍民長隊開始轉道而行。
凱撒得知這項軍情后,自然不會就此罷手,他的 目的是要借此機會,把整個高 盧地區攪動起來,使之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這時他 已經從其他地方新調來五個軍 團,可以和瑞士人決一雌雄了。
他帶著人馬緊隨瑞士人的隊伍,不斷騷擾,抓住 機會便殲滅一股敵軍。瑞士人 奮起還擊,也打了幾個小勝仗,但終因人員龐雜,顧 頭不顧尾,被虎狼般的羅馬軍 團打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這樣打打停停,戰斗持續了二十來天。最后在靠 近里昂的地方,凱撒發動總攻 擊,殺得尸橫遍野。瑞士人被徹底擊垮,知道無法再 遠行,終于繳械投降。出行時 的三十六萬人,至此只剩下十一萬,一個民族幾乎到 了毀滅的邊緣。
凱撒對瑞士人的戰斗只是整個高盧戰爭的第一階 段,他接著利用高盧各部落之 間的矛盾,分化瓦解,借力打力,又率軍渡過萊茵河 征戰日耳曼,兩次渡海侵入不 列顛,把疆土擴大到大西洋沿岸。這次戰爭使凱撒訓 練了一支能征善戰、忠于他的軍隊,為他不久后的奪權和獨裁打下了基礎。此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