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現象學》為德國古典哲學大師黑格爾闡述其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巨著。黑格爾自認此書為其哲學體系的導言。馬克思譽《精神現象學》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和“黑格爾哲學的圣經”。黑格爾通過此書提出,精神現象學是關于意識到達“絕對知識”或“科學”(即哲學)的道路的科學,它為個體提供了一把攀登絕對知識的“梯子”。中譯本由賀麟、王玖興合譯,分上、下卷先后于1962年和197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上卷1979年再版時曾修訂譯文,以與下卷譯名統一,本次整理出版“賀麟全集”版,對勘再版所作修改,擇其重要者,以編注形式留存上卷初版原貌。
1.“賀麟全集”版新校重排本,對勘上卷1962年初版與1979年再版修訂,以存譯文歷史原貌,便利研究之用 2. 德國古典哲學大師黑格爾的綱領性巨著,打開其哲學體系大門的鑰匙 3. 深刻影響馬克思、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等近現代哲學家的經典
黑格爾(Hegel, 17701831),德國古典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等。
◆ 譯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國內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學專家、翻譯家,于黑格爾哲學無不精通,論述遍及黑格爾哲學的各個方面,他翻譯的《小邏輯》,學術界公認為是繼嚴復《天演論》之后影響最大的學術著作中譯本;對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現代哲學家都有深入的研究。賀麟在中國哲學方面也頗有建樹,1930年代創立了與馮友蘭“新理學”相對的“新心學”體系,是現代早期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譯著還有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論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等。
王玖興(1916一2003),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鎮人。著名西方哲學史專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上 卷
題記
譯者導言:關于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序言:論科學認識
〔一、 當代的科學任務〕
〔二、從意識到科學的發展過程〕
〔三、哲學的認識〕
〔四、哲學研究中的要求〕
導論
甲、意識
第一章 感性確定性;這一個和意謂
第二章 知覺;事物和幻覺
〔一、事物的簡單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上 卷
題記
譯者導言:關于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序言:論科學認識
〔一、 當代的科學任務〕
〔二、從意識到科學的發展過程〕
〔三、哲學的認識〕
〔四、哲學研究中的要求〕
導論
甲、意識
第一章 感性確定性;這一個和意謂
第二章 知覺;事物和幻覺
〔一、事物的簡單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三、朝向無條件的普遍性和知性領域的發展運動〕
第三章 力和知性;現象和超感官世界
〔一、力與力的交互作用〕
〔二、力的內在本質〕
〔三、無限性〕
乙、自我意識
第四章 意識自身確定性的真理性
一、自我意識的獨立與依賴;主人與奴隸
二、自我意識的自由;斯多葛主義、懷疑主義和苦惱的意識
丙(一)、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確定性與真理性
一、觀察的理性
二、理性的自我意識通過其自身的活動而實現
三、自在自為地實在的個體性
譯后記
再版后記
下 卷
題記
丙(二)、精神
第六章 精神
一、真實的精神;倫理
二、自身異化了的精神;教化
三、對其自身具有確定性的精神、道德
丙(三)、宗教
第七章 宗教
一、自然宗教
二、藝術宗教
三、天啟宗教
丙(四)、絕對知識
第八章 絕對知識
〔一、確知自己是存在的“自我”的簡單內容〕
〔二、科學即對自我自身的概念式的理解〕
〔三、達到概念式理解的精神向著特定存在的直接性的返回〕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頁碼對照表
譯后記
一、《精神現象學》一書的寫作經過和作者當時的政治態度
《精神現象學》一書是黑格爾于1805 年冬天開始動筆寫,于1806 年10 月13 日耶拿大戰前夕最后完稿的。這書的序文是1807 年1 月寫成的。全書除最末論絕對知識部分是根據他幾年前的舊稿補充整理而成之外,基本上可以說是在一年時間內一氣呵成的。也就由于這種情況,這書前幾部分寫得較從容,分析也較細致,及寫到末后部分時,因拿破侖進攻普魯士的戰爭迫在眉睫,又因與出版家訂有合同,必須在10 月中旬交完全部稿件,不然,印數就將由1000 冊減到750 冊,稿費也將隨之減少。所以本書后一部分是在這樣緊張忙迫的情況下寫出的,因而分析較少,綱要式的話較多,有時特別晦澀費解。
這書雖是匆匆在一年內寫成,不過也還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醞釀。黑格爾早在1802 年就計劃要寫出一部系統的著作,在當時給友人的信中還約言打算在1805 年秋天出版。事實上他醞釀很久,遲至1805 年他升任耶拿大學副教授時才開始寫。他原來預計要寫一部叫做《一個思辨哲學的體系》,這個體系共包含四個部門,即(一)精神現象學,(二)邏輯學,(三)自然哲學,(四)精神哲學。他預定以“精神現象學為這個體系的第一部”,而以“邏輯學和兩門具體的哲學科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為第二部”(《大邏輯》第1版序)。所以在1807 年初版的《精神現象學》封面上印有“科學的體系,第一部,精神現象學”等字樣。由于他的《邏輯學》(即《大邏輯》)后來寫成時,部頭很大,獨立成書,而1817 年在海得堡任教期間他才刊行他的《哲學全書》,包含邏輯學(即《小邏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大部分,這才完成了他當時計劃要完成的體系。
由于按照黑格爾原來的計劃,《精神現象學》是整個體系的第一部,這就提供我們了解《精神現象學》與《邏輯學》和其他部分的關系,以及它在黑格爾整個體系中的地位一個線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具有海謀所說的三重意義,即“作為整個體系的導言,作為整個體系的第一部,并且作為一個自身的全體”。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出版時,年37 歲,在黑格爾生前沒有出過第二版。當他于1831 年正開始修訂這書,僅訂正了三十多頁時,他就因感染霍亂病去世,到1832 年才出第二版!毒瘳F象學》雖未經過他的修訂,但他在任紐倫堡中學校長時于18081811 年為高中學生所講的《哲學綱要》(原編者稱為《哲學入門》)中,有短短的十多頁,叫做“精神現象學綱要”。此外在1817 年出版的《哲學全書》第三環節“精神哲學”中(即第413439 節),黑格爾又對“精神現象學”作為主觀精神的一個環節,加以短簡的概述。這兩處所謂“精神現象學”都只概括地重述了意識、自我意識和理性三個階段的一些主要環節,省略了詳細的分析,也省略了一些意識形態的闡述,根本沒有把精神或客觀精神各個環節以及宗教和哲學列入精神現象學之內;但內容簡明扼要,線索清楚,可以作為研究和了解此書的參考。但是我們反對有些講黑格爾哲學的人因此就把1807 年出版的這一巨冊作為整個體系的第一部的《精神現象學》附在“精神哲學”內作為其中的一個環節來講,同時我們也反對認為《精神現象學》與“精神哲學”沒有差別的看法。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反映,同時也通過哲學的方式表達了他自己在那個時期內的政治態度和階級立場。黑格爾這時很關心政治局勢,經常閱讀當時政治中心巴黎和倫敦的報紙,在這書中他分析法國革命的“絕對自由和恐怖”是由前一階段注重抽象理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個人權利的啟蒙運動必然發展而來,而絕對自由和恐怖又必然會過渡到它的反面無自由、武力鎮壓和個人專制。因此他對于主觀任性的自由和各式各樣的個人主義,都在分析批判意識形態發展過程中指出其應該受到揚棄的歷史發展過程,而強調倫理的國家和全體。但由于他這時還不是“官方哲學家”,當時德國也還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政府,他沒有表示突出擁護普魯士君主和貴族的保守思想。所以他采取比較接近資產階級民主的態度。他不象費希特那樣從道德倫理出發,對當時的社會和人物的自私自利,采取詛咒和痛罵的態度(大家記得,費希特稱他的時代為“罪惡完成的時代”,并痛斥當時的德國反動統治階級說:“年齡愈長的人,自私愈甚;地位愈高的人,道德愈卑”),而只是冷靜地分析個人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的來源,及其必然的后果和逐漸克服的過程。他對當時拿破侖征服德國的態度,可以從他于耶拿戰爭的當天(1806 年10 月13 日)寫給他的好友尼塔麥的信中,看得很清楚。他說:“我看見拿破侖,這個世界精神,在巡視全城。當我看見這樣一個偉大人物時,真令我發生一種奇異的感覺。他騎在馬背上,他在這里,集中在這一點上他要達到全世界、統治全世界!彼哪睾途哂猩钜獾胤Q拿破侖為“馬背上的世界精神”,這話包含有認為拿破侖這樣的叱咤風云征服世界的英雄人物,也只不過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們的活動不只是完成他們的特殊意圖,而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爱斔麄兊哪康倪_到以后,他們便凋謝零落,就象脫卻果實的空殼一樣!绷硪环矫嬉埠兄S刺拿破侖的武力征服的意思,認為他只不過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暗示還有從別的方面體現世界精神的英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