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催化(第2版)》由作者多年在大學講授催化課程的講義經反復修改而成。共分5章:概論;催化中的吸附作用;催化劑制備;催化劑表征與測試;催化劑的失活。書中對多相催化的吸附作用進行了較深入仔細的討論,以使讀者建立正確的基本概念;對催化過程的核心問題--催化劑,關于其制備和表征的方法和原理做了全面介紹,其中涉及新概念的內容討論較細。在講清講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與應用的緊密結合。
《實用催化(第2版)》與大學三年級前的課程有很好的銜接。每章附有適量習題,以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用催化(第2版)》可作為理工科大學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石油化工、化工工藝、工業催化等專業的催化課程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非催化專業化學化工研究生的教材和供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有關催化作用和催化劑的定義、概念
1.2.1 催化作用
1.2.2 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壽命
1.2.3 補償效應
1.3 催化劑的組成、成分
1.3.1 工業催化劑一般需考慮的問題
1.3.2 催化劑成分
1.3.3 實例
1.4 催化體系的分類
習題
第2章 催化中的吸附作用
2.1 固體的表面結構
2.1.1 晶體結構和晶面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有關催化作用和催化劑的定義、概念
1.2.1 催化作用
1.2.2 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壽命
1.2.3 補償效應
1.3 催化劑的組成、成分
1.3.1 工業催化劑一般需考慮的問題
1.3.2 催化劑成分
1.3.3 實例
1.4 催化體系的分類
習題
第2章 催化中的吸附作用
2.1 固體的表面結構
2.1.1 晶體結構和晶面
2.1.2 晶體的不完整性
2.1.3 晶體的表面與體相的比較
2.1.4 晶體表面能量的不均勻性
2.1.5 晶體的不完整性與催化作用
2.2 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
2.2.1 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2.2.2 吸附質的可動性
2.2.3 吸附的位能曲線
2.2.4 化學吸附的類型和表面中間物的命名
2.3 吸附熱
2.3.1 吸附熱的測定及其結果的復驗性
2.3.2 化學吸附熱的計算
2.3.3 化學吸附熱和反應熱
2.3.4 化學吸附熱隨吸附量的變化
2.4 晶體的電子結構
2.4.1 分子軌道理論和固體能帶模型
2.4.2 價鍵理論
2.4.3 表面態和表面不飽和
2.5 金屬上的化學吸附
2.5.1 金屬的化學吸附活性
2.5.2 化學吸附中的幾何因素
2.5.3 吸附與催化--火山形原理
2.5.4 一些氣體的化學吸附態
2.6 半導體氧化物上的化學吸附
2.6.1 非化學計量的氧化物
2.6.2 半導體氧化物的能帶結構
2.6.3 邊界層理論
2.6.4 半導體氧化物上化學吸附的特點
2.6.5 一些氣體化學吸附的機理
2.7 絕緣體氧化物上的化學吸附
習題
第3章 催化劑制備
3.1 催化材料的類別
3.2 催化劑的類型
3.3 單一活性組分和載體
3.3.1 金屬鹽溶液
3.3.2 有控制的沉淀過程
3.3.3 凝聚和膠凝過程
3.3.4 洗滌和過濾
3.3.5 干燥
3.3.6 焙燒
3.4 二元氧化物
3.4.1 SiO2Al2O3
3.4.2 NiOAl2O3
3.5 活性組分的沉積
3.5.1 沉淀
3.5.2 吸附
3.5.3 離子交換
3.5.4 浸漬
3.5.5 活化
3.6 浸取
3.7 特殊類型
3.7.1 混合氧化物
3.7.2 黏結的氧化物
3.7.3 金屬網
3.7.4 蜂窩結構的單塊
3.8 催化劑成型
3.8.1 壓片
3.8.2 擠條
3.8.3 成球
3.8.4 薄片和錠劑
3.8.5 粒狀
3.8.6 粉狀
3.9 催化劑的工業制造
3.9.1 實驗室制法的重復和放大
3.9.2 連續的單元操作
3.9.3 節能和環境控制
3.9.4 對多種產品的適應性
3.9.5 機密性、秘密和訣竅保護
3.10 納米催化劑
3.10.1 固相合成法
3.10.2 氣相合成法
3.10.3 液相合成法
3.11 分子篩
3.11.1 簡介
3.11.2 沸石分子篩的結構
3.11.3 沸石分子篩的命名
3.11.4 沸石分子篩的合成
3.12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3.12.1 有序介孔硅材料的合成
3.12.2 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合成
3.12.3 有序介孔金屬氧化物的合成
3.13 三維有序大孔材料的合成
習題
第4章 催化劑的表征與測試
4.1 比表面積
4.1.1 物理吸附等溫線
4.1.2 BET方程
4.1.3 BET法測算比表面積
4.1.4 實驗方法要點
4.2 孔結構(孔隙組織)
4.2.1 比孔容的測量
4.2.2 用汞孔率計測定孔結構
4.2.3 氣體物理吸附法測定孔結構
4.2.4 氮吸附法與壓汞法測定孔徑分布結果的比較
4.2.5 微孔體積的測定
4.3 顆粒性質
4.3.1 顆粒大小及其分布
4.3.2 密度
4.4 機械性質和熱性質
4.4.1 機械性質
4.4.2 熱性質
4.5 本體性質
4.5.1 組成
4.5.2 相結構
4.6 表面性質
4.6.1 組成
4.6.2 形貌和結構
4.6.3 分散度(dispersion)
4.6.4 不均勻性
4.7 活性
4.7.1 實用的活性測試
4.7.2 測試動力學活性需考慮的問題
4.7.3 反應器科學中的基本概念
4.7.4 常用的實驗室催化反應器
習題
第5章 催化劑的失活
5.1 結焦
5.2 金屬污染
5.3 毒物吸附
5.3.1 金屬催化劑的中毒
5.3.2 半導體氧化物催化劑的中毒
5.3.3 固體酸催化劑的中毒
5.3.4 毒物的結構和性質對其毒性的影響
5.3.5 不同催化劑的耐毒性比較
5.3.6 中毒與反應條件
5.3.7 中毒與誘導期
5.3.8 選擇中毒
5.4 燒結
5.5 生成化合物
5.6 相轉變和相分離
5.7 活性組分被包埋
5.8 組分流失和揮發
5.9 顆粒破裂
5.10 結污
5.11 催化劑失活研究實例
5.11.1 汽車尾氣催化劑的失活
5.11.2 鉑催化重整催化劑的失活
5.11.3 SO2氧化用釩催化劑的失活
5.12 催化劑的再生和更換
習題
附錄 從事催化教學和科研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和科研單位名錄
主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