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綜合實驗教程(第2版)》是一本高校生物技術實驗的教學指導用書,內容包括導言,植物細胞工程實驗技術,微生物工程實驗技術,蛋白質、核酸的提取與分離,層析、色譜及電泳技術等基因工程方面的主要實驗技術方法。《生物技術綜合實驗教程(第2版)》綜合了本專業多個學科涉及的研究內容,突出實驗的綜合性、現代性,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力求針對本科院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
第一章 導言
一、生物技術主要概念
二、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性
三、生物技術實驗基本要求
四、生物技術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植物細胞工程實驗技術
實驗一 培養基的配制、消毒與接種
實驗二 植物愈傷組織誘導及分化培養
實驗三 花藥培養
實驗四 細胞懸浮培養
實驗五 原生質體的游離、培養與融合
實驗六 植物細胞的生長計量技術
實驗七 植物快速無性繁殖
實驗八 細胞大規模培養及人工種子制備
實驗九 農桿菌介導的植物遺傳轉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微生物工程實驗技術
實驗一 培養基的配制及滅菌
實驗二 菌種的分離純化
實驗三 微生物形態的觀察和革蘭氏染色法
實驗四 稀釋平板計數法和細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實驗五 發酵罐的構造與實罐滅菌
實驗六 谷氨酸發酵工程系列實驗
Ⅰ 谷氨酸菌種的制備
Ⅱ 谷氨酸的中糖發酵及控制
Ⅲ 谷氨酸發酵過程還原糖含量的測定
Ⅳ 谷氨酸含量的測定與等電點回收
實驗七 啤酒發酵工程系列實驗
Ⅰ 協定法糖化試驗
Ⅱ 啤酒酵母純種分離
Ⅲ 啤酒酵母的計數
Ⅳ 啤酒酵母的質量檢查
Ⅴ 啤酒酵母的擴大培養
Ⅵ 麥芽汁的制備
Ⅶ 糖度的測定
Ⅷ 啤酒主發酵
Ⅸ 酸度和pH值的測定
Ⅹ 酒精度的測定及原麥芽汁濃度的計算
Ⅺ 色度的測定
Ⅻ 苦味質的測定
ⅩⅢ 啤酒質量品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蛋白質、核酸的提取與分離
實驗一 溶菌酶的提純與結晶
實驗二 果實菠蘿蛋白酶的活力測定
實驗三 酪蛋白的分離提取
實驗四 雙縮脲法定量測定酪蛋白的含量
實驗五 植物基因組DNA提取
實驗六 質粒DNA的分離提取
實驗七 植物RNA提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層析、色譜及電泳技術
實驗一 可溶性糖的硅膠G薄層層析
實驗二 迷迭香揮發油的氣相色譜定量分析
實驗三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飲料中的苯甲酸與山梨酸
實驗四 DNA瓊脂糖凝膠電泳
實驗五 SDS-PAGE測定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實驗六 非同位素銀染DNA測序技術
實驗七 纖維素薄膜電泳分離血清蛋白及永久膠片制作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聚合酶鏈反應
實驗一 常規PCR法擴增目的潮霉素基因片段
實驗二 PCR法制備潮霉素基因探針
實驗三 反轉錄PCR
實驗四 隨機引物PCR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分子雜交技術
實驗一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實驗二 Western雜交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基因重組及基因文庫構建
實驗一 DNA酶切、片段回收與重組連接
實驗二 重組體DNA遺傳轉化與克隆篩選
實驗三 真核生物基因組文庫的構建
實驗四 cDNA文庫的構建
實驗五 真菌Hog1及Pbs2基因功能驗證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常用激素的溶解
附錄二 常用消毒劑的使用和效果
附錄三 植物組織培養常用的培養基配方
附錄四 Kao和Minchayluk的KM8P培養基
附錄五 細胞篩孔徑(靘)與目換算表
附錄六 GUS染色方法
附錄七 主要溶液(母液)及緩沖液配制
附錄八 常見市售酸堿的濃度
附錄九 基因組文庫載體的種類和特征
附錄十 生命科學常用實驗儀器名稱中英文對照
附錄十一 幾種主要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及其作用位點
附錄十二 幾種主要的質粒載體的酶切位點及其選擇標記
附錄十三 實驗報告參考式樣
附錄十四 有關警告標志圖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教程(第2版)》:
b.按“SETUP”鍵,顯示屏顯示“Clear buffer”,按“ENTER”鍵確認,清除以前的校準數據。
c.按“SETUP”鍵,直至顯示屏顯示緩沖液組“1.68、4.04、6.86、9.18、12.46”,按“ENTER”鍵確認。
d.將電極小心從電極貯備液中取出,用去離子水充分沖洗電極,沖洗干凈后用濾紙吸干表面水(注意不要擦拭電極)。
e.將電極浸入第一緩沖液(6.86),攪拌均勻,等到數值穩定并出現“S”時,按“STANDARDIZE”鍵,等待儀器自動校準,如果校準時間過長,可按“ENTER”手動校準。校準成功后,作為第一校準點數據被存儲,顯示“6.86”和電極斜率。
f.將電極從第一緩沖液中取出,重復步驟c.,洗凈電極后,將電極浸入第二緩沖液(4.01),攪拌均勻,等到數值穩定并出現“S”時,按“STANDARDIZE”鍵,等待儀器自動校準,如果校準時間過長,可按“ENTER”手動校準。校準成功后,作為第二校準點數據被存儲,顯示“4.016.86”和電極斜率,斜率在95%~105%范圍內,可以接受。如果與理論值有更大偏差,將顯示錯誤信息(ERR),電極應清洗,并重復上述步驟重新校準。
g.重復以上步驟完成第三點校準(9.18)。
③測量: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電極,濾紙吸干電極表面殘留水分后將電極浸入待測溶液,測量過程中等待達到數值穩定,出現“S”時,即可讀取測量值。使用完畢后,將電極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濾紙吸干電極上的水分,浸于4mol/L KCl溶液中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