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1章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1.1手工繪圖工具、儀器及用品
1.1.1圖板、丁字尺、三角板
1.1.2比例尺
1.1.3圓規和分規
1.1.4直線筆和繪圖筆
1.1.5繪圖用品
1.1.6專用繪圖機
1.2制圖的基本規定
1.2.1圖紙幅面和圖框格式(GB/T 14689—1993,等效采用ISO 5457)
1.2.2圖線及其畫法(GB/T 17450—1998,等同采用ISO 128?20)
1.2.3字體(GB/T 14691—1993,等效采用ISO 3098/1及3098/2)
1.2.4比例(GB/T 14690—1993,等效采用ISO 5455)
緒論
第1章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1.1手工繪圖工具、儀器及用品
1.1.1圖板、丁字尺、三角板
1.1.2比例尺
1.1.3圓規和分規
1.1.4直線筆和繪圖筆
1.1.5繪圖用品
1.1.6專用繪圖機
1.2制圖的基本規定
1.2.1圖紙幅面和圖框格式(GB/T 14689—1993,等效采用ISO 5457)
1.2.2圖線及其畫法(GB/T 17450—1998,等同采用ISO 128?20)
1.2.3字體(GB/T 14691—1993,等效采用ISO 3098/1及3098/2)
1.2.4比例(GB/T 14690—1993,等效采用ISO 5455)
1.2.5尺寸標注(GB/T 4458.4—2003)
1.3常用幾何圖形的畫法
1.3.1幾何作圖
1.3.2斜度和錐度
1.3.3圓弧連接
1.4平面圖形的分析與畫法
1.4.1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
1.4.2平面圖形的線段分析
1.4.3平面圖形的畫法
1.5繪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1.5.1用繪圖工具和儀器繪制圖樣
1.5.2用鉛筆繪制徒手草圖
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識
2.1投影法概述
2.1.1投影的概念
2.1.2投影的分類
2.1.3平行投影的特性
2.2物體的三視圖
2.2.1三投影面體系的建立
2.2.2三視圖的形成
2.2.3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
2.2.4三視圖之間的位置關系
2.2.5物體與三視圖之間的方位關系
2.2.6畫三視圖的方法與步驟
2.2.7第三角投影
第3章立體表面基本元素及基本體的投影
3.1平面立體的投影
3.2回轉體的投影
3.3基本體的尺寸標注
第4章截切體與相貫體的投影
4.1截切體
4.1.1截切體的有關概念及性質
4.1.2平面截切體
4.1.3曲面截切體
4.2相貫體
4.2.1相貫體的有關概念及性質
4.2.2立體表面的相貫線
4.3過渡線
4.4相貫線的簡化畫法
4.5截斷體(常常是帶有切口和穿孔的基本體)和相貫體的尺寸標注
4.5.1截斷體(常常是帶有切口和穿孔的基本體)的尺寸標注
4.5.2相貫體的尺寸標注
第5章軸測圖
5.1軸測投影的基本知識
5.1.1軸測投影圖的形成
5.1.2軸測投影的基本概念
5.1.3軸測軸的設置
5.1.4軸測投影的特點
5.1.5軸測投影圖的分類
5.2正等測軸測圖
5.2.1正等測圖的形成
5.2.2正等測圖的參數
5.2.3平面立體的正等測圖的基本畫法
5.2.4回轉體的正等測圖的基本畫法
5.3斜二測軸測投影圖
5.3.1斜二測圖的形成
5.3.2斜二測圖的參數
5.3.3斜二測圖的畫法
第6章組合體
6.1組合體的形體分析和組合形式
6.1.1組合體的形體分析
6.1.2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及表面連接關系
6.2組合體視圖的畫法
6.2.1疊加型組合體視圖的畫法
6.2.2切割型組合體視圖的畫法
6.3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6.4看組合體的視圖
6.4.1看圖要點
6.4.2看圖方法和步驟
6.4.3已知組合體二視圖補畫
第三視圖
第7章機件的表達方法
7.1視圖
7.1.1基本視圖
7.1.2向視圖
7.1.3局部視圖
7.1.4斜視圖
7.2剖視圖
7.2.1剖視圖的概念
7.2.2剖視圖的種類
7.3斷面圖
7.3.1斷面圖的概念
7.3.2斷面圖的種類
7.4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7.4.1局部放大圖
7.4.2簡化畫法
7.5讀剖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7.5.1讀剖視圖的方法
7.5.2讀剖視圖的步驟
第8章標準件和常用件
8.1螺紋
8.1.1螺紋的形成
8.1.2螺紋的五要素
8.1.3螺紋的規定畫法(GB/T 4459.1—1995)
8.1.4螺紋的種類與標注
8.2常用螺紋緊固件
8.2.1常用螺紋緊固件及其標記(GB/T 1237—2000)
8.2.2螺紋緊固件的連接畫法
8.3齒輪
8.3.1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的名稱、代號和尺寸關系
8.3.2直齒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8.4鍵連接、銷連接
8.4.1鍵連接
8.4.2銷連接
8.5滾動軸承
8.5.1滾動軸承的構造與種類
8.5.2滾動軸承的代號
8.5.3滾動軸承的畫法
8.6彈簧
第9章零件圖
9.1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9.1.1零件圖的作用
9.1.2零件圖的內容
9.2零件圖的視圖選擇
9.2.1主視圖的選擇
9.2.2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9.2.3典型零件的視圖表達方法選擇示例
9.3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9.3.1零件圖上的主要尺寸必須直接注出
9.3.2合理地選擇基準
9.3.3避免出現封閉尺寸鏈
9.3.4標注尺寸要便于加工和測量
9.3.5典型零件圖的尺寸標注示例
9.4零件上常見的工藝結構
9.4.1鑄造零件的工藝結構
9.4.2零件加工面的工藝結構
9.5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
9.5.1表面粗糙度(GB/T 131—2006)
9.5.2極限與配合(GB/T 1800.1—1997)
9.5.3形狀和位置公差及其標注
9.6零件測繪
9.6.1零件測繪方法和步驟
9.6.2零件尺寸的測量方法
9.6.3零件測繪時的注意事項
9.7讀零件圖
9.7.1讀零件圖的要求
9.7.2讀零件圖的方法與步驟
9.7.3讀零件圖舉例
第10章裝配圖
10.1裝配圖概述
10.1.1裝配圖的作用
10.1.2裝配圖的內容
10.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10.2.1規定畫法
10.2.2特殊畫法
10.2.3簡化畫法
10.3裝配圖中的尺寸和技術要求
10.3.1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10.3.2技術要求的注寫
10.4裝配圖中的零、部件序號和明細欄
10.4.1零、部件序號的編排方法
10.4.2明細欄
10.5裝配結構簡介
10.5.1接觸面的數量和結構
10.5.2轉折處的結構
10.5.3螺紋連接的結構
10.5.4維修、拆卸的結構
10.6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10.7讀裝配圖及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10.7.1讀裝配圖及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10.7.2讀裝配圖及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舉例
第11章測繪概述
11.1測繪分類與相關事項
11.1.1測繪分類
11.1.2測繪過程中需注意的相關事項
11.2測繪前的準備工作
11.2.1組織準備
11.2.2技術準備
11.3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
11.3.1測量過程
11.3.2測量工具
11.3.3常用的測量方法
11.3.4普通螺紋的測量
11.3.5齒輪的測量
11.4零件測繪的步驟
11.4.1零件測繪方法和步驟
11.4.2零件尺寸的測量方法
11.4.3零件尺寸測量的注意事項
11.5零件測繪的技術要求
11.5.1表面粗糙度的選擇
11.5.2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用方法
第12章計算機繪圖
12.1AutoCAD 2009基礎
12.1.1AutoCAD 2009的基本知識
12.1.2圖層、顏色、線寬、線型
12.1.3圖形界限的設置
12.1.4圖形顯示控制
12.1.5選擇對象和使用夾點編輯
12.2二維圖形的繪制、注寫文本和圖案填充
12.2.1二維圖形的繪制
12.2.2注寫文本
12.2.3圖案填充
12.2.4編輯圖案填充
12.3二維圖形編輯
12.3.1刪除對象
12.3.2復制對象
12.3.3鏡像對象
12.3.4偏移對象
12.3.5移動對象
12.3.6修剪對象
12.3.7陣列對象
12.4尺寸標注
12.4.1標注樣式
12.4.2標注尺寸
附錄
附錄A螺紋
附錄B常用標準件
附錄C極限與配合
附錄D標準結構
附錄E常用材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