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工程實驗技術》是作者艾翠玲、邵享文在多年水質工程技術研究和實驗教學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完成的。全書共分為五章,內容主要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水樣的采集與保存方法、水質分析基礎實驗、水質工程實驗等。
《水質工程實驗技術》可作為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專業實驗課的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參考。
《水質工程實驗技術》是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是培養學生實驗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水質工程實驗技術》是作者艾翠玲、邵享文在多年水質工程技術研究和實驗教學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完成的。內容包括實驗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術兩部分,其中實驗基礎理論包括實驗設計和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實驗技術包括水樣的采集與保存方法、水質分析基礎實驗和水質工程實驗。本書在編排上盡量做到由淺入深,在實驗項目設計上具有較強的完整性、實用性、獨立性、系統性、正確性和科學性。
緒論
一、水質工程實驗的作用
二、水質工程實驗過程
第一章 實驗設計
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幾個基本概念
第二節 單因素優化實驗設計
一、均分法和對分法
二、黃金分割法
三、分數法
四、分批實驗法
第三節 多因素正交實驗設計
一、正交實驗設計
二、多指標的正交實驗及直觀分析
第二章 實驗數據分析處理
第一節 實驗誤差分析
緒論
一、水質工程實驗的作用
二、水質工程實驗過程
第一章 實驗設計
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幾個基本概念
第二節 單因素優化實驗設計
一、均分法和對分法
二、黃金分割法
三、分數法
四、分批實驗法
第三節 多因素正交實驗設計
一、正交實驗設計
二、多指標的正交實驗及直觀分析
第二章 實驗數據分析處理
第一節 實驗誤差分析
一、測量值及誤差
二、直接測量值誤差分析
三、間接測量值誤差分析
四、測量儀器精度的選擇
第二節 實驗數據整理
一、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二、實驗數據整理
三、實驗數據中可疑數據的取舍
四、實驗數據整理計算舉例
第三節 數據處理
一、單因素方差分析
二、正交實驗方差分析
三、實驗成果的表示法
四、回歸分析
第三章 水樣的采集與保存
第一節 水樣的采集
一、環境水樣的采集
二、廢水樣品的采集
第二節 水樣的保存
第三節 樣品的管理
第四章 水質分析基礎實驗
實驗4-1 水中色度、濁度、pH值的測定
實驗4-2 水中總不可濾殘渣的測定
實驗4-3 水中Cr6+的測定
實驗4-4 水中鐵的測定
實驗4-5 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實驗4-6 水中氨氮的測定
實驗4-7 水中亞硝酸鹽氮的測定
實驗4-8 水中硝酸鹽氮的測定
實驗4-9 水中凱氏氮的測定
實驗4-10 水中總氮的測定
實驗4-11 水中磷的測定
實驗4-12 水中氯離子的測定
實驗4-13 水中硫酸鹽的測定
實驗4-14 水中余氯的測定
實驗4-15 水中COD的測定
實驗4-16 水中BOD5的測定
實驗4-17 水中礦物油的測定
實驗4-18 水中揮發酚的測定
實驗4-19 水中陰離子洗滌劑的測定
第五章 水質工程實驗
實驗5-1 顯微鏡的使用與活性污泥微生物形態的觀察
實驗5-2 微生物對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
實驗5-3 微生物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
實驗5-4 活性污泥混合液耗氧速率的測定
實驗5-5 總大腸菌群數的測定實驗
實驗5-6 混凝沉淀實驗
實驗5-7 過濾實驗
實驗5-8 消毒實驗
實驗5-9 污泥比阻測定實驗
實驗5-10 活性污泥性能的測定
實驗5-11 氧總轉移系數的測定實驗
實驗5-12 污水充氧修正系數α、β值測定實驗
實驗5-13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觀測與運行
實驗5-14 曝氣池中環境因素的監測和菌膠團中生物相的觀察
實驗5-15 SBR法實驗
實驗5-16 加壓溶氣氣浮實驗
實驗5-17 膜生物反應器(MBR)實驗
實驗5-18 吸附動力學實驗
實驗5-19 塔式生物濾池實驗
實驗5-20 生物轉盤實驗
實驗5-21 污泥好氧消化
實驗5-22 臭氧氧化法處理污水實驗
附:臭氧濃度的測定
附錄
附錄1 常用正交實驗表
附錄2 離群數據分析判斷表
附錄3 F分布表
附錄4 相關系數檢驗表
附錄5 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常見的微生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