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樹木栽植與養護技術》是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農林牧漁系列之一。本教程內容主要包括園林樹木樹體結構、枝芽特性及物候特征的觀察,苗木生產技術,以及各種園林用途樹木的栽植與養護技術等三部分,共分成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十九個實訓項目,囊括了園林樹木生產實踐的各個環節。每個項目中由“學習目標”、“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能實訓”和“思考與探索”四個部分組成。“思考與探索”簡要介紹了與本項目有關的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同時提出了更深層次或更高要求的相關問題,為學習者適應將來的進步與發展奠定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本教程既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園林園藝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技術培訓用書。
當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已經進入到以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旋律的發展新階段。各高職高專院校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行業進步,積極開展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在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的各個側面加大投入,不斷改革、創新和實踐。尤其是在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上,許多學校都非常關注利用校內、校外兩種資源,積極推動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如邀請行業企業參與制定培養方案,按職業要求設置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根據工作過程設計課程內容和改革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突出實踐性,加大生產性實訓比例等,這些工作主動適應了新形勢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辦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舉措。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物化成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明確要求要“加強教材建設,重點建設好3000種左右國家規劃教材,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并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目前,在農林牧漁類高職院校中,教材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行業變革較大與課程內容老化的矛盾、能力本位教育與學科型教材供應的矛盾、教學改革加快推進與教材建設嚴重滯后的矛盾、教材需求多樣化與教材供應形式單一的矛盾等。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行業對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提高,組織編寫一批真正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行業生產經營規律、適應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具有創新性和普適性的教材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項目一 園林樹木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的觀察
項目二 園林樹木的物候觀察
項目三 園林樹木苗圃的建立
項目四 園林樹木的引種與馴化
項目五 園林樹木的種子繁殖
項目六 園林樹木的壓條與分株繁殖
項目七 園林樹木的嫁接與扦插繁殖
項目八 園林樹木的育苗新技術
項目九 園林樹木的大苗培育
項目十 園林樹種的選擇與配置
項目十一 園林樹木的一般栽植技術
項目十二 園林樹木的大樹移植工程
項目十三 園林樹木的整形與修剪
項目十四 園林樹木的土、肥、水管理
項目十五 屋頂及垂直綠化樹木的栽植與養護
項目十六 園林樹木的傷口處理與樹洞修補
項目十七 園林樹木常見災害的防治
項目十八 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
項目十九 古樹名木的養護與管理
參考文獻
項目一 園林樹木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的觀察
【知識目標】
理解園林樹木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觀察的目的和意義,掌握園林樹木樹體的基本組成與結構,熟悉園林樹木的枝芽特性。
【技能目標】
學會園林樹木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的觀察方法。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園林樹木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觀察的目的和意義
樹體結構是指一株樹木整體的組成和結構,它決定了一株樹木地上部分的形態特征和地下根系的分布特點。枝芽特性是指樹木枝芽的類型、組成和生長發育特點,它決定著樹木地上部分結構和形態的變化趨勢。因此,了解園林樹木的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在園林生產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①可以為園林樹木的種植設計和樹種選配提供可靠的樹體形態,以及其變化特點等相關方面的科學依據;
②可以為園林樹木栽培管理提供相應的生物學依據,如通過觀察了解園林樹木的樹體結構與枝芽特性,可以確定整形修剪的時間、對象和方法,還可以根據根系的組成和分布特點來確定栽植地的選擇、施肥的范圍和方式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