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測量儀器的發展概況
1.2 智能儀器的發展趨勢
1.3 智能儀器的分類、組成和特點
1.3.1 智能儀器的分類
1.3.2 智能儀器的組成
1.3.3 智能儀器的特點
1.4 智能儀器中微處理器的選擇
1.4.1 單片機概述
1.4.2 基于8051內核的單片機
1.4.3 MSP430系列單片機
1.4.4 PIC系列單片機
1.4.5 基于ARM內核的單片機
1.4.6 基于AVR系列的單片機
1.4.7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習題1
第2章 智能儀器輸入通道及接口技術
2.1 模擬量輸入通道概述
2.2 傳感器
2.2.1 傳感器的分類
2.2.2 傳感器的選用原則
2.3 放大器
2.3.1 程控放大器
2.3.2 儀用放大器
2.3.3 隔離放大器
2.4 模擬多路開關
2.4.1 模擬多路開關的性能指標
2.4.2 集成模擬多路開關
2.4.3 模擬開關的通道擴展
2.5 采樣/保持器
2.5.1 采樣/保持器的原理
2.5.2 集成采樣/保持器
2.5.3 采樣/保持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2.6 A/D轉換器
2.6.1 并聯比較型A/D轉換器
2.6.2 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
2.6.3 雙積分型A/D轉換器
2.6.4 Σ-Δ調制型A/D轉換器
2.6.5 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2.7 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2.7.1 并行輸出ADC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2.7.2 串行輸出ADC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2.8 開關量輸入通道
習題2
第3章 智能儀器輸出通道及接口技術
3.1 模擬量輸出通道
3.1.1 D/A轉換原理
3.1.2 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3.2 D/A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3.3 DAC的應用
3.4 開關量輸出通道
3.4.1 小功率驅動接口電路
3.4.2 中功率驅動接口電路
3.4.3 固態繼電器輸出接口電路
習題3
第4章 智能儀器人機交互接口
4.1 鍵盤與接口
4.1.1 鍵盤概述
4.1.2 鍵盤工作原理與接口電路
4.1.3 鍵值分析程序
4.2 LED顯示與接口
4.2.1 段碼式LED顯示原理與接口
4.2.2 點陣式LED顯示原理與接口
4.3 鍵盤/顯示器接口設計
4.3.1 ZLG7290芯片介紹
4.3.2 ZLG7290接口芯片的連接方法和程序設計
4.4 LCD顯示及接口
4.4.1 LCD顯示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4.4.2 筆段式LCD顯示器
4.4.3 點陣式LCD顯示器的接口
4.5 觸摸屏
4.5.1 觸摸屏簡介
4.5.2 觸摸屏的分類
4.5.3 觸摸屏的控制
4.6 打印記錄技術
4.6.1 RD系列熱敏微型打印機的接口信號
4.6.2 RD系列熱敏微型打印機的打印命令
4.6.3 漢字打印技術
4.6.4 RD系列打印機與單片機接口及編程
習題4
第5章 智能儀器的典型數據處理功能
5.1 概述
5.2 測量結果的非數值處理
5.2.1 查表
5.2.2 排序
5.3 隨機誤差處理與數字濾波
5.3.1 數字濾波的特點
5.3.2 數字濾波算法
5.4 系統誤差的處理
5.4.1 利用誤差模型校正系統誤差
5.4.2 利用離散數據建立模型校正系統誤差
5.4.3 利用標準數據校正系統誤差
5.4.4 傳感器的非線性校正
5.5 粗大誤差的處理算法
5.5.1 判斷粗大誤差的準則
5.5.2 測量數據的處理步驟
5.6 溫度誤差的校正方法
5.7 測量數據的標度變換
5.7.1 線性標度變換
5.7.2 非線性參數的標度變換
習題5
第6章 智能儀器自動測量和自檢技術
6.1 概述
6.2 儀器的自動校準
6.2.1 內部自動校準
6.2.2 外部自動校準
6.3 儀器的自動測量
6.3.1 量程自動轉換
6.3.2 觸發電平自動調節
6.4 硬件故障自檢
6.4.1 RAM的自檢
6.4.2 ROM的自檢
6.4.3 鍵盤與顯示器的自檢
6.4.4 輸入通道的自檢
6.4.5 輸出通道的自檢
6.4.6 總線的自檢
習題6
第7章 智能儀器抗干擾技術與可靠性設計
7.1 智能儀器的干擾問題
7.1.1 干擾的定義與來源
7.1.2 干擾的分類
7.1.3 干擾的耦合通道
7.2 從耦合通道抑制干擾的主要技術
7.2.1 隔離技術
7.2.2 濾波技術
7.2.3 屏蔽技術與雙絞線傳輸
7.2.4 接地技術
7.3 抗干擾的其他技術與措施
7.3.1 電源系統的抗干擾措施
7.3.2 靜電放電干擾和漏電干擾的抑制
7.3.3 線間竄擾的抑制
7.4 智能儀器可靠性概述
7.4.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7.4.2 影響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7.5 可靠性設計
7.5.1 硬件可靠性設計
7.5.2 軟件可靠性設計及軟件抗干擾措施
習題7
第8章 總線和數據通信技術
8.1 概述
8.2 內總線
8.2.1 I2C總線概述
8.2.2 I2C總線的術語
8.2.3 器件與I2C總線的連接
8.2.4 I2C總線數據的傳送
8.2.5 I2C總線器件與CPU的連接
8.2.6 I2C總線應用實例
8.3 通用接口總線
8.3.1 協議中用到的術語
8.3.2 儀器功能與接口功能
8.3.3 GPIB接口系統結構
8.3.4 GPIB接口工作過程
8.3.5 GPIB接口芯片
8.4 串行通信接口
8.4.1 RS-232C串行總線標準
8.4.2 RS-422標準
8.4.3 RS-485通信接口標準
8.4.4 通用串行總線(USB)
8.5 現場總線
8.5.1 現場總線概述
8.5.2 CAN總線的發展與特點
8.5.3 CAN的分層結構
8.6 藍牙技術
8.6.1 藍牙技術概述
8.6.2 藍牙技術原理
8.7 ZigBee技術
8.7.1 ZigBee技術概述
8.7.2 ZigBee技術原理
8.8 工業以太網
8.9 電力線載波通信
習題8
第9章 智能儀器設計
9.1 智能儀器的設計要求、原則及步驟
9.1.1 智能儀器的設計要求
9.1.2 智能儀器的設計原則
9.1.3 智能儀器的設計步驟
9.2 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9.2.1 數據采集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9.2.2 數據采集系統設計考慮的因素
9.2.3 心電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9.3 簡易單回路溫度控制器
9.3.1 功能需求和總體思路
9.3.2 溫度測控電路設計
9.3.3 PID控制算法的實現
9.3.4 控制器和PC之間的數據通信
9.3.5 溫度控制器軟件流程
習題9
第10章 智能儀器設計工程實例
10.1 需求分析
10.2 雙通道電子皮帶秤的功能說明
10.3 雙通道電子皮帶秤的原理
10.3.1 雙通道電子皮帶秤的組成
10.3.2 雙通道電子皮帶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