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形態設計》系統介紹了產品形態的相關概念、設計要素、影響因素、設計原則、設計方法與程序等內容。本著通俗易懂、系統全面、深入淺出的宗旨,結合大量最新設計案例進行剖析,使《產品形態設計》具有很強的易讀性和可操作性。《產品形態設計》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產品設計的人員參考。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不僅重視產品的物質性和功能性,而且追求產品的情感性和象征性,產品作為企業與用戶溝通的橋梁,承載著滿足用戶需求和傳達品牌價值的雙重任務,產品形態作為產品的外在物化形式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各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大都開設了“產品形態設計”課程,其目的就是研究產品形態創新和形態的信息傳達問題。由于產品形態設計涉及到了眾多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一門單獨開設的課程,面面俱到地深入講解是不可行的,現有的教材也是各有側重。本書基于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思想,以點帶面,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結合圖例。盡可能深入淺出地分析產品形態設計的系統知識,書中圖例大都來自于國外知名設計獎項(Red Dot、IDEA、NORSK DESIGNRAD等)的商業化產品或著名企業的經典產品,希望學生在增加感性認識的同時,盡快掌握產品形態設計的要點和基本方法。希望對學習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朋友,或從事工業設計教學的同行有一點參考價值。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燕山大學張玉江老師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謝:感謝南京藝術學院何曉佑老師對本書評審工作做出的努力;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編輯人員的熱忱和推動。書中的部分圖片是互聯網收集的資料;部分是設計公司(工作室)的設計作品。由于時間倉促。未能一一與設計作品的作者取得聯系,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前言
第1章 產品形態概述
1.1 產品形態的概念
1.1.1 形態
1.1.2 產品形態
1.2 產品形態特征
1.2.1 功能性
1.2.2 審美性
1.2.3 象征性
1.3 產品形態觀的演變
1.3.1 功能至上的形態觀
1.3.2 注重人機的形態觀
1.3.3 突出情感滿足的形態觀
1.3.4 注重生態環境的形態觀
第2章 產品形態的要素
2.1 形狀
2.1.1 點
2.1.2 線
2.1.3 面
2.1.4 體
2.2 色彩
2.2.1 色彩的概念
2.2.2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2.2.3 色彩的效應
2.2.4 色彩的指示性
2.2.5 色彩的象征性
2.3 質感
2.3.1 質感的概念
2.3.2 質地與肌理
2.3.3 視覺質感與觸覺質感
2.3.4 肌理與形態
2.4 圖形用戶界面
2.4.1 界面的概念
2.4.2 圖形用戶界面的特征
第3章 影響產品形態設計的因素
3.1 功能與產品形態
3.2 技術與產品形態
3.3 材料與產品形態
3.3.1 材料的自然屬性
3.3.2 材料的感覺特性
3.3.3 材料與社會
3.3.4 材料與形態創新
3.4 結構與產品形態
3.4.1 結構與產品形態的關系
3.4.2 形態物理性能與結構
3.4.3 形態視覺特征與結構
3.4.4 結構創新與形態
3.5 環境與產品形態
3.5.1 物理性環境與產品形態
3.5.2 社會性環境與產品形態
3.6 生活形態與產品形態
3.7 時尚與產品形態
3.8 品牌與產品形態
第4章 產品形態設計的原則
4.1 創新性原則
4.2 功能性原則
4.3 審美性原則
4.4 感性化原則
4.5 識別性原則
4.6 環保性原則
第5章 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5.1 功能主導型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5.2 文化象征型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5.3 品牌形象主導型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5.4 藝術審美主導型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5.5 情趣型產品形態設計方法
第6章 產品形態設計的程序
6.1 產品形態設計流程
6.2 設計任務與設計計劃
6.2.1 設計任務
6.2.2 設計計劃
6.3 設計調查
6.4 產品概念
6.5 設計概念
6.6 方案設計
6.6.1 概念構思
6.6.2 概念評價
6.6.3 方案發展
6.6.4 方案優化
6.6.5 展示模型制作
6.7 方案評價
6.8 設計文件
6.8.1 設計報告
6.8.2 設計展示
6.8.3 設計制圖
6.9 原型測試與修改
參考文獻
1.1產品形態的概念
1.1.1形態
想要了解產品形態先要了解什么是形態以及形態的類型。許慎《說文解字》中:“形,象也;態,意也。”現在通常認為形態有兩種不同的含義:①形狀神態,形狀姿態;②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
與產品設計和藝術創作相關的形態,“形”指客觀物象的記錄與反映,是客觀、具體、理性、靜態的物質存在,涉及物體的尺寸、比例等;“態”是視知覺進行了積極的整合、組織或建構后,對“形”的感知和主觀意識的把握,富有內涵、生命力和靈魂。“形態”即物體外形與神態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正所謂“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無形而神則失.無神而形則晦”。中國歷代書畫家在創作中都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如圖1-1所示的白描圖畫中,通過對人物體形大小和曲直以及動作的對比,使小鬼的丑陋、猥瑣、渺小形態與鐘馗的剛正、威嚴、挺拔形態形成鮮明的對比,越發突出正與邪、善與惡的人物內心世界的對比。正應了“內心之動,形狀于外”的說法,把人物性格和造型完美地統一了起來,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如圖1-2所示,毛澤東書法作品《沁園春》氣勢磅礴,反映了作者的性格和遠大抱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