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今解》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自然科學著作,闡述蓋天說和四分歷,是一部天文和歷算著作。自成書以來,歷代有多家對《周髀今解》做過考訂和校注。隨著各時代對天體構造和運行的認識在演變,以及漢語知識、古代文化背景知識的限制,大多數(shù)現(xiàn)代讀者存在閱讀困難,《周髀今解》各本互校,理順文意,加以注釋,據(jù)文繪圖、列表,使讀者能夠閱讀《周髀今解》,了解古人對于大自然所進行的探索。
序
前言
《周髀算經(jīng)序》
編 原數(shù)(周公、商高問答)
章 圓方勾股(卷上之一)
節(jié) 數(shù)法本原
第二節(jié) 趙君卿《勾股圓方圖》與《勾股圓方圖注》
附一:趙君卿《勾股圓方圖》與《勾股圓方圖注》之研究
附二:釋趙君卿《勾股圓方圖注》與《方圓之法》
第三節(jié) 用矩之道
第二編 天算(陳子、榮方問答)
第二章 術與學(卷上之二)
節(jié) 數(shù)術舉要
第二節(jié) 學算之道
第三章 測影望極
節(jié) 候勾定率
第二節(jié) 測日之高大
第三節(jié) 趙君卿《日高圖》與《日高圖注》
附:趙君卿《日高圖》與《日高圖注》之研究——兼論顧觀光校勘之誤
第四節(jié) 望極之遠近
第五節(jié) 周髀釋義
第四章 日道周徑
節(jié) 夏至日道周徑
第二節(jié) 冬至日道周徑
第三節(jié) 春秋分日道周徑
第五章 黃道周徑
第六章 日光所照與人所望見
節(jié) 日照四旁里數(shù)
附:《周髀》日照四旁十六萬七千里考釋
第二節(jié) 人所望見里數(shù)及從周南北望所及
第三節(jié) 夏至日中光南北照所及
第四節(jié) 冬至夜半日光南照所及
第五節(jié) 夏至日中與夜半日光過極相接里數(shù)
第六節(jié) 冬至日中與夜半日光不相及與去極里數(shù)
第七節(jié) 夏至日在周東西里數(shù)
第八節(jié) 冬至日在周東西里數(shù)
第九節(jié) 日照四極周徑與周城四至里數(shù)
第十節(jié) 總述日道與四極周徑及去周城里數(shù)
第七章 七衡(卷上之三)
節(jié) 趙君卿《七衡圖》與《七衡圖注》
附:趙君卿《周髀七衡圖》淺解
第二節(jié) 七衡六間與衡間相去里數(shù)及算法
第三節(jié) 七衡周徑及每度之長
第四節(jié) 四極周徑及每度之長
第五節(jié) 日一日南北游里數(shù)
第六節(jié) 日南北游算法
第八章 天地形象與晝夜易處(卷下之一)
第九章 北極璇璣
節(jié) 璇璣四游所極及其測算
第二節(jié) 推論極下、北極左右與中衡左右萬物生死之狀
第十章 二十八宿
節(jié) 以周天歷度定二十八宿度數(shù)
第二節(jié) 定日出入之宿度
第三節(jié) 牽牛、婁、角、東井去北極度數(shù)及算法(卷下之二)
第十一章 八節(jié) 二十四氣晷影(趙君卿新術)
附:《周髀》八節(jié) 二十四氣晷影舊術考
第三編 歷算
第十二章 月后天
節(jié) 月一日后天度數(shù)
第二節(jié) 小歲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三節(jié) 大歲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四節(jié) 經(jīng)歲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五節(jié) 小月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六節(jié) 大月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七節(jié) 經(jīng)月月不及故舍度數(shù)
第十三章 日月陰陽(卷下之三)
第十四章 歷法(章、薜、遂、首、極)
附:蓀首干支紀日推算法
第十五章 歷數(shù)溯源
附一:趙君卿究竟是什么時代人
附二:南宋鮑搟之撰《周髀算經(jīng)跋》
附三:《周髀今解》工作內(nèi)容簡介
附四:唐如川發(fā)表論文目錄
后記
唐福增(1908—2003),字如川,以字行,又名方之,遼寧省復縣(今瓦店市)人,東北大學畢業(yè),主要從事銀行工作。“九一八”以前,在沈陽曾參加“奉天會考”,中第四名,有紀念品銀盾一座,上鐫“學貫中西”四字。
家世:遠祖無可考。據(jù)家譜記載,明朝時,一世祖來自云南,落戶于山東省登州府黃縣野雞唐(今屬龍口市),十四世祖遷往遼寧省復縣,世代務農(nóng),傳至唐如川為第十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