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討論的問題,除了文學(特別是小說)的敘事和修辭之外,亦論及一般文學現象,尤其是文學及其功能的歷史演變。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經驗與想象、作者及其意圖、時間與空間、語言與修辭。作者在細讀中外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敘事的傳統資源,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逐一進行了論述和辨析。同時,本書還希望對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和18世紀以來的現代文學觀念的諸多方面,進行初步的反思 。
詩意品讀 理性賞鑒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格非邀您共赴一場華美的文學盛宴。
詩意打通閱讀與寫作、理論與文本、作者與讀者,經典格非式的敘述貫穿全書,從迷離的花非花開始,一路搖曳生姿,如此的文學盛宴豈能錯過?
本書所討論的問題,除了文學(特別是小說)的敘事和修辭之外,亦涉及一般文學現象,尤其是文學及其功能的歷史演變。在我看來,20世紀的文學研究,不論是在西方,還是在受其影響的中國,固然發現和發明了一系列的規范、模式、概念和方法,但也堆積了不少成見、偏失甚至是謬誤。我以為,在文學面臨大規模衰退的今天,重新來清理這些歷史的堆積物和分泌物,正當其時,因為這關系到文學可能的新生和出路。本書的寫作,主要以小說這一文體為考察對象,對文學寫作、批評和理論的諸多方面進行初步的辨析。
關于寫作本書更深一點的動機,讀者可參看導言一節,此處不再贅述。剩下的或許還有一個微不足道的愿望,那就是與讀者分享小說與文學之美。
文學雖為失敗者的事業,然物有獨至,小道可觀。因積授課、創作所思和暇日閱讀所感,以無益遣有涯,而成此書。野人獻芹,求教于博識通雅之士而已,豈有焦桐中郎之望?
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望春風》等,中短篇小說《隱身衣》、《蒙娜麗莎的微笑》《褐色鳥群》、《雨季的感覺》等;另有論著和散文隨筆《雪隱鷺鷥》、《小說敘事研究》等。
作品曾獲得多種文學獎項,其中主要有: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2014年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等。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意、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
自序
導言 現代文學的終結
第一章 經驗與想象
花菲花
遭遇和經歷
記憶
同質化
規訓與遮蔽
陌生化及其后果
記錄與超越
內在超越
第二章 作者及其意圖
什么是作者
霍桑的隱喻
意圖及修正
作者與傳統
典故與互文
作者與準文本
評點者的角色
知音
作者的聲音
作者之死
重塑經驗作者
第三章 時間與空間
時間與彼岸
幽明
麥秀黍離
物象中的時間
時空穿越
概述與場景
停頓
中國傳統敘事中的停頓
省略
敘事的重復與錯綜
《史記》的敘事錯綜
第四章 語言與修辭
語法與修辭
聚焦
距離與人稱
人物話語
方言與普通話
語言的準確性
抒情與議論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復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