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講起,主要介紹了中國傳統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醫藥、養生、武術、飲食、科技和民俗等知識。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既注重內容的全面覆蓋,也對某些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剖析。同時,本書還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以幫助讀者理解和認識。
作者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教學科研等工作。在教學和實踐工作中,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重點和注意事項,并出版過多本相關教材,得到市場的肯定。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方面的通識課程教材
作者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教學科研等工作。在教學和實踐工作中,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重點和注意事項,并出版過多本相關教材,得到市場的肯定。
目錄
第一章遙遠的追憶:中華傳統文化概述1
第一節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3
一、文化的概念3
二、中國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6
三、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8
第二節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12
一、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自然環境12
二、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經濟環境17
三、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政治環境21
第三節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25
一、中華傳統文化對國人的影響25
二、中華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27
第四節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29
一、有助于把握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愛國情懷29
二、有助于提高人文素養30
三、有助于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30
第二章人生的探索:中國傳統哲學32
第一節中國傳統哲學的主要思想33
一、人與天的關系:天人合一34
二、陰與陽的關系:陰陽變易36
三、人與人的關系:中庸之道38
第二節中國傳統哲學主要流派44
一、儒家44
二、道家51
三、佛學55
四、墨家58
五、法家59
第三章心靈的歸宿:中國傳統宗教62
第一節佛教63
一、佛教傳入中國64
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64
三、佛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69
第二節道教72
一、道教的發展歷程72
二、道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75
第三節儒教76
一、儒學76
二、儒教77
三、儒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78
第四章不朽的詩篇:中國傳統文學81
第一節詩詞83
一、《詩經》83
二、楚辭86
三、樂府詩87
四、建安風骨88
五、唐詩89
六、宋詞97
七、明清詩詞99
第二節散文100
一、先秦散文100
二、兩漢散文101
三、魏晉南北朝散文102
四、唐宋散文102
五、明清散文104
第三節小說105
一、志人、志怪小說105
二、唐傳奇105
三、宋元話本106
四、明清小說107
第四節戲曲112
一、元雜劇112
二、南戲114
三、明清戲曲115
第五章璀璨的成就:中國傳統藝術118
第一節書法119
一、書法概述120
二、書法的發展歷史120
第二節繪畫131
一、繪畫概述131
二、繪畫的發展歷史132
第三節音樂、舞蹈142
一、中國傳統音樂142
二、中國古代著名樂曲146
三、中國傳統舞蹈148
第四節建筑153
一、宮殿與城市建筑153
二、園林建筑156
三、宗教建筑158
四、民居160
第五節雕塑163
一、陵墓雕塑163
二、宗教雕塑164
三、建筑雕塑166
四、紀念雕塑167
第六節民間工藝168
一、陶瓷168
二、剪紙170
三、花燈173
第六章世代的傳承:中國傳統醫藥、養生175
第一節中醫的發展歷史176
一、夏商周時期177
二、春秋至漢代177
三、魏晉至隋唐178
四、宋元時期178
五、明清時期179
第二節中醫藥學和中醫診斷學180
一、中醫藥學180
二、中醫診斷學183
第三節中醫養生185
一、傳統中醫養生學派185
二、中醫養生四要訣188
三、中醫養生的文化特點190
第七章精深的奧義:中國傳統武術192
第一節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193
一、秦代以前193
二、秦漢至唐代194
三、宋代194
四、明清時期195
第二節中華武德195
一、修身養性196
二、尊師重道196
三、行俠仗義197
第三節中國傳統武術的流派199
一、少林武術199
二、武當武術201
三、峨眉武術203
第八章愜意的生活:中國傳統飲食205
第一節食文化207
一、中國傳統飲食的發展207
二、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特色210
三、八大菜系212
第二節茶文化217
一、茶的起源和品種217
二、飲茶的方法219
三、茶文化的核心——茶道220
第三節酒文化223
一、中國酒的歷史223
二、中國的酒文化225
第九章多彩的生活:中國傳統民俗231
第一節中國傳統節日233
一、春節233
二、清明節235
三、端午節237
四、中秋節239
第二節中國傳統服飾240
一、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歷史241
二、中國傳統服飾與傳統禮制244
參考文獻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