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依據總論—過程—專題展開對家庭社會工作的論述。總論部分主要介紹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發展過程及主要內容,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過程部分詳細闡述家庭社會工作在開始、評估、介入與結案等不同階段的具體方法與技巧;專題部分著重結合中國當前家庭的現實問題與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探討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單親家庭、空巢家庭與家庭暴力等不同類型的家庭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與技巧。
本教材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適合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作為家庭社會工作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為家庭社會工作實務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對家庭社會問題感興趣或為家庭問題所困擾的一般人群的閱讀學習材料。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概述3
第一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與特征 3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 10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內容 13
第二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17
第一節 家庭系統理論 17
第二節 家庭壓力理論 21
第三節 家庭發展理論 24
第四節 女性主義理論 28
第三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32
第一節 整合社會工作方法 32
第二節 家庭治療方法 41
第二篇 過程
第四章 家庭社會工作過程Ⅰ:開始與評估63
第一節 接案準備 64
第二節 開始階段 67
第三節 家庭評估 76
第五章 家庭社會工作過程Ⅱ:介入與結案91
第一節 設定目標與合約簽訂 92
第二節 介入技巧 93
第三節 父母親職訓練技巧 98 2
第四節 結案方式 106
第五節 結案步驟 107
第三篇 專題
第六章 夫妻關系的社會工作介入119
第一節 夫妻關系的內涵與特征 120
第二節 婚外情的社會工作介入 125
第三節 再婚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132
第七章 親子關系的社會工作介入138
第一節 親子關系及其特點 138
第二節 親子關系的問題 142
第三節 親子關系的介入方法與工作坊 148
第八章 單親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159
第一節 單親家庭概述 159
第二節 單親家庭的影響 161
第三節 單親家庭介入的方法與技巧 167
第九章 空巢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178
第一節 空巢家庭的現狀與特征 179
第二節 空巢家庭的成因與問題 181
第三節 空巢家庭的介入方法與技巧 186
第十章 家庭暴力的社會工作介入193
第一節 家庭暴力概述 194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介入家庭暴力的角色及指導原則 200
第三節 家庭暴力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與策略 209
參考文獻 222
第六章 夫妻關系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一節 夫妻關系的內涵與特征
一、夫妻關系的內涵
“夫妻”是人們對存續狀態下婚姻關系中的男女雙方的常見稱呼,又可稱為配偶。夫妻關系是男女雙方經過法律程序或某種特殊的禮儀認可后,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姻親關系,由此而形成家庭,并成為家庭關系中最重要、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關系。
夫妻關系作為家庭關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內涵。
從法律上講,夫妻關系包括夫妻的人身關系和夫妻的財產關系:
(1)夫妻人身關系。
夫妻人身關系是夫妻關系的主要內容,指的是夫妻雙方在婚姻中的身份、地位、人格等多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表現為夫妻雙方地位的平等、獨立,夫妻雙方都享有的姓名權,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夫妻雙方的人身自由權,夫妻住所選定權,禁止家庭暴力、虐待、遺棄,計劃生育義務等七方面內容。
(2)夫妻財產關系。
本無血親關系的男女雙方因婚姻結合為親人,成為夫妻、組成家庭,在產生夫妻人身關系的同時,也將產生夫妻財產關系。《婚姻法》規定的夫妻財產關系組成部分有三種,分別是:夫妻財產的所有權,包括夫妻一方的財產所有權和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所有權;夫妻間互相扶養的義務;夫妻間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夫妻之間本質上沒有血緣關系,而是以感情為紐帶建立聯系,夫妻關系屬于一種契約關系。既然是一種契約關系,自然就可以解除。這是夫妻關系不同于其他家庭成員關系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正因為此,有的人認為,姻親沒有血親穩定、牢固和深刻。親子之間、兄弟之間是血親,關系比較穩定;而夫妻之間是姻親,關系可能隨著感情破裂而解除,經法律準許離婚后,相互可以視為路人。但另一種觀點認為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這種愛是強烈而持久的,以至于如果不能結合,對雙方都是最大的不幸,為了結合,雙方甘冒很大的風險,直至以生命殉情。
事實上夫妻之間不僅有感情交往,還有其他的交往。夫婦之間需要高度的融合,圍繞著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如果有一兩個方面不相融洽,整個婚姻的生活就可能會擱淺,并影響整個家庭。夫妻要組織家庭生產,安排家庭日常生活,要密切合作,生兒育女,教育后代,完成人口的再生產,要操持家務,打理家庭中的一切。因此夫妻關系最全面的、最深刻,維持的時間也最為長久,它是家庭關系的樞紐,是家庭穩定的前提。
夫妻關系具有如下幾個關鍵階段:
(1)新婚。結婚初期是雙方互相協調、互相適應的關鍵時期,是第一個轉折期。在這一時期,雙方從戀愛的浪漫和自由中來到婚姻的現實和約束里,容易有幻想破滅感,對夫妻生活失望,會在角色期待、對權力與義務的理解上錯位,引發沖突和爭吵。
(2)孩子出生。孩子出生對雙方是一個新的考驗。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妻子做母親后,感情重心會移到孩子身上,影響對丈夫的感情;二是為人父母,家務增多,經濟緊張,往日的寧靜被打破,雙方容易爭吵。
(3)人到中年。中年丈夫一般上進心比較強,事業上有所成就,思想境界不斷提高,而中年妻子往往甘當配角,進取心減弱,思想、修養水平比較低,形成雙方的不平衡。加上許多人婚后不再注意保持自己的魅力,彼此間沒有了新鮮感,關系逐漸變得淡漠。
(4)步入老年。老年人因為生理、社會生活變更,性格會變得幼稚,情緒容易波動,抑郁而多疑,并且不能自我意識到,但能明顯地看到配偶的變化,覺得對方越老越古怪,影響雙方關系。女子更年期后性需求減弱,但老年男性仍有這方面的需求,常常為妻子的不配合感到不滿。這容易使夫妻關系緊張。
二、夫妻關系的特征
在當代工業社會中,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工作與家庭完全分離,男女平等主義的思想大造聲勢,出生率降低,生育與性行為分離,兒童教育和家務勞動社會化,婦女廣泛就業,家庭生活水平提高,這一系列因素對于家庭中的夫妻關系產生了以下重要影響:
(1)夫婦式的家庭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夫妻關系在家庭關系中占主要地位,家庭軸心從以往以親子關系為軸心轉向以夫妻關系為軸心。
(2)夫妻關系在家庭內部趨于平等,夫妻各自保持思想和經濟獨立,共同分擔家庭義務。
(3)在夫妻關系中,更受重視的是愛情情感支柱、友誼和伴侶關系的實現以及性的和諧與滿足,這些需要已經成為達到理想的家庭生活的前提(見表6—1)。
綜合夫妻關系的內涵及社會發展現狀來看,現代家庭的夫妻關系與其他家庭關系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一)夫妻以愛情為基礎結合,以公認的形式結合為兩性關系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夫妻多數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合在一起。這種夫妻關系起初并沒有感情可言,但隨著相處日久,也會培養出深厚的感情來。當前,愛情被視為婚姻和家庭的前提,缺乏愛情的婚姻和家庭被認為是不幸福的,也是難以想象的。
愛情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