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文字、圖片、光盤等展示當代人類學概貌,涵蓋了國內外人類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有廣泛知識涵蓋力,行文難易結合,深入淺出,概念清楚易懂。全書由教科書和影視教材兩部分組成,教科書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人類學理論的梳理和綜合、人類學相關重要議題如考古與博物、婚姻與家庭、濡化、社會化與涵化等。是一本綜合性、高水平、多角度提供人類學學科基礎知識的力作。
莊孔韶,人類學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弗里茨博士后研究(1990—1992);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講座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類學民 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著有《教 育人類學》(1989)、《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1920—1990)》(1996)、《行旅悟道》(2009)、《來自中國的影視文化視角:方法論、分析與電影呈現》(英文版,2012)、《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合著,2004),主編《人類學通論》(2002)。出版影視人類學作品《端午節》(英文版,華盛頓大學出版社,1992)等。
第一編
第一章人類學要義
第一節何為人類學?
第二節人類學的領域
第三節認識論與方法論主題
第二章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一)
第一節進化論
第二節傳播與社會、文化
第三節功能論
第三章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二)
第一節自然、結構與符號
第二節結構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理論
第三節后現代主義與人類學的重構
第四章人類體質的屬性
第一節什么是體質人類學?
第二節生命起源與人類進化
第三節人體差異與人類文化
第五章考古與博物
第一節考古學、考古史和考古人類學
第二節博物的研究
第六章田野研究的特征
第一節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第二節田野研究的類別選擇
第三節研究性質和田野倫理
第七章田野調查方法
第一節進入田野工作地點
第二節田野調查方法舉要
第三節田野資料與整理
第八章溝通的意義
第一節理解語言
第二節語言的社會文化關聯
第三節交際民族志
第九章游獵、游耕與游牧
第一節游獵
第二節游耕
第三節游牧
第十章鄉村與城市
第一節精耕農業與鄉村人類學
第二節城市社會
第十一章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
第一節性別與社會性別
第二節婚姻與家庭
第十二章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第一節人性與人格
第二節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第三節文化中斷與文化適應
第十三章族性與社會分層
第一節族群與族性
第二節族群認同與族群關系
第三節社會分層
第十四章政治組織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政治組織
第二節社會控制
第十五章宗教與儀式
第一節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
第二節儀式與巫術
第三節社會中的宗教
第十六章文化展示
第一節人類學與口述
第二節文化撰寫
第三節影視人類學
第四節藝術解讀
第十七章人類學的應用
第一節人類學的應用歷程
第二節人類學應用實例
第二編影視教材
第一部《酋長的第五位新娘》
第二部《我妻我女》
第三部《仲巴昂仁》
第四部《長江沿岸田野紀行》
第五部《蘭嶼觀點》
第六部《用第五個手指演奏薩朗長笛:來自西蘇門答臘島派酷布哈的抒情歌曲》
第七部《虎日》
重要術語小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