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公司制企業為對象,在闡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原理的基礎上,介紹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財務管理基本觀念,以及企業籌資、投資、營運資金、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本書每章都設計了本章基本架構圖解和課后學習方案。其中,課后學習方案包括本章重點整理、延伸閱讀、思考與討論和自測與練習,并在本書附錄五中提供了每章自測與練習的答案。另外,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在附錄六中為讀者提供了客觀試題庫及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高職高專類經濟與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用書,還可作為企業財會管理人員提高財務管理理論水平的參考用書。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財務活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進行綜合性管理的工作。財務管理主要解決企業如何進行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和收益分配決策,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作為一種價值管理工作,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價值管理,管理的客體是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本書以公司制企業為對象,以價值管理為線索,梳理知識模塊的邏輯關系,在闡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原理的基礎上,系統地介紹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財務管理基本觀念以及企業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多年的財務管理教學實踐和研究,使我認識到一本合意的教材對教師組織教學工作的重要性。為了方便教師的教學和讀者的學習,這本財務管理教材除了精心安排全書的整體架構外,還特意在每章設計了本章基本架構圖解和課后學習方案。其中,課后學習方案包括了本章重點知識整理、延伸閱讀、思考與討論、自測與練習,并在附錄五中提供了每章自測與練習的答案。另外,為了檢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在附錄六中我們為讀者提供了客觀試題庫(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等題型)及答案。
本書是為適應高等院校經濟和管理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高職高專經濟與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用書,還可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提高財務管理理論水平的參考用書。
本書是在總結眾編者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相關同類教材和著述的觀點編寫而成,系統、準確、易懂。我們希望這本《財務管理學》能有助于您學習財務管理,讓您獲得一種觀看世界的新視角,給您帶來發現的快樂和學習的樂趣。希望通過本書,您可以深入系統地理解和把握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希望通過本書,教學相長,既便于教,又便于學。[2][4]財務管理學由于本書在編寫時兼顧了32課時、48課時、56課時和64課時財務管理教學的需要,且考慮到不同課時下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同,在附錄七中,我們設計了學時分配表,供讀者參考。
本書由常葉青、吳麗梅擔任主編,由沈亞軍擔任副主編,負責全書的總體設計、教材編寫、總纂和定稿,以及審閱和校對工作。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六章由常葉青執筆;第七章、第八章由沈亞軍執筆;第九章、第十章由吳麗梅執筆。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相關教材,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歡迎您的批評和指正,以便將來修訂和完善,在此提前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如果您有反饋,或其他咨詢事宜,歡迎您聯系我們,我的Email:changyeqing@163.com。
常葉青
2016年12月
第一章財務管理導論1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1
第一節認識財務管理2
一、 資金運動論2
二、 貨幣關系論2
三、 分配關系論2
四、 經濟活動論2
五、 本金論2
第二節財務管理的內容3
一、 財務活動3
二、 財務關系4
第三節財務管理的目標5
一、 主流財務管理目標的梳理與比較5
二、 影響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因素7
三、 不同利益主體在財務管理目標上的利益沖突和協調8
第四節財務管理的原則9
一、 競爭環境的原則9
二、 創造價值的原則12
三、 財務交易的原則14
課后學習方案16
本章重點整理16
延伸閱讀16
思考與討論17
第二章貨幣時間價值18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18
第一節認識貨幣時間價值18
一、 對貨幣時間價值觀念的認識19二、 貨幣時間價值計算中幾組相關概念的比較19
[2][4]財務管理學[4][3][1]目錄第二節貨幣時間價值的基本計算20
一、 一次性收付款項的復利終值與復利現值的計算20
二、 不等額系列收付款項的復利終值與復利現值的計算22
三、 年金終值與年金現值的計算23
第三節貨幣時間價值計算中的幾個特殊問題30
一、 利息率的計算30
二、 計息期數的計算30
三、 利率變動問題31
四、 資本投資回收的計算31
五、 償債基金的計算32
課后學習方案32
本章重點整理32
延伸閱讀33
思考與討論33
自測與練習33
第三章風險價值35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35
第一節認識風險35
一、 風險的定義35
二、 風險的分類36
三、 投資者的風險偏好36
四、 風險價值37
第二節認識收益38
一、 收益的含義38
二、 收益的類型38
第三節單項資產的風險與收益40
一、 單項資產風險的度量40
二、 單項資產風險和收益的關系42
第四節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44
一、 資產組合的概念44
二、 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45
三、 資產組合風險的度量45
四、 資產組合風險和收益的關系49
第五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50
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由來50
二、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一般形式51
三、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假設51
四、 理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推導需掌握的基本概念52
五、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般形式的導出54
課后學習方案57
本章重點整理57
延伸閱讀58
思考與討論58
自測與練習59
第四章財務估價61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61
第一節財務估價原理62
一、 財務估價中幾組相關概念的比較62
二、 折現現金流量法62
第二節債券估價63
一、 債券的概念63
二、 債券的基本要素64
三、 債券的價值評估65
四、 債券收益率的測算70
第三節股票估價71
一、 股票的有關概念71
二、 股票估價模型71
三、 股票收益率的測算74
第四節企業估價75
一、 認識企業價值75
二、 企業估價要了解的基礎概念76
三、 企業價值評估的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77
四、 企業價值評估的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81
課后學習方案84
本章重點整理84
延伸閱讀85
思考與討論85
自測與練習85
第五章長期資金的籌措87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87
第一節認識籌資88
一、 企業籌資的概念88
二、 企業籌資的動機88
三、 企業籌資的渠道89
四、 企業籌資方式89
五、 企業籌資類型的劃分90
六、 企業籌資數量的預測: 銷售百分比法91
第二節權益資金的籌措93
一、 股票的概念94
二、 股票的種類94
三、 普通股的發行95
四、 普通股的銷售方式97
五、 普通股的上市97
六、 普通股籌資評價98
第三節負債資金的籌措99
一、 長期借款籌資99
二、 發行債券102
三、 租賃融資106
第四節混合籌資方式112
一、 發行優先股112
二、 發行可轉換債券115
三、 發行認股權證118
課后學習方案121
本章重點整理121
延伸閱讀122
思考與討論122
自測與練習122
第六章籌資決策125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125
第一節認識資本成本126
一、 資本成本的含義126
二、 資本成本的作用127
三、 資本成本的類別128
四、 影響資本成本的因素128
五、 資本成本的計算128
第二節杠桿理論139
一、 應熟悉的幾組基本概念139
二、 經營杠桿141
三、 財務杠桿142
四、 聯合杠桿144
第三節資本結構決策145
一、 資本結構的概念145
二、 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145
三、 資本結構理論概述146
四、 最優資本結構的決策方法149
課后學習方案153
本章重點整理153
延伸閱讀154
思考與討論155
自測與練習155
第七章項目投資管理158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158
第一節認識項目投資158
一、 項目投資的概念159
二、 項目投資的內容159
三、 項目投資的財務決策過程159
四、 項目投資評估的原理160
第二節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估計160
一、 現金流量的概念與類型160
二、 估計現金流量應注意的問題161
三、 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估計163
第三節項目投資決策的財務評價方法165
一、 項目投資決策的非貼現法165
二、 項目投資決策的貼現法166
第四節無風險項目投資決策實務173
一、 無風險項目投資決策應注意的問題173
二、 新建固定資產投資決策173
三、 固定資產更新決策176
第五節風險性項目投資決策實務182
一、 風險調整折現率法182
二、 調整現金流量法183
課后學習方案185
本章重點整理185
延伸閱讀187
思考與討論187
自測與練習187
第八章營運資本管理189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189
第一節營運資本管理政策190
一、 營運資本的概念與特點190
二、 營運資本管理的內容與目標190
三、 營運資本管理政策191
第二節現金管理195
一、 現金管理的目的與管理內容195
二、 持有現金的動機196
三、 持有現金的成本196
四、 現金收支管理197
五、 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198
第三節應收賬款管理202
一、 應收賬款的功能202
二、 應收賬款的成本202
三、 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制定與選擇203
四、 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207
第四節存貨管理210
一、 存貨管理的目標210
二、 存貨的成本210
三、 經濟訂貨批量模型211
四、 存貨的日常控制217
第五節短期負債管理219
一、 短期借款219
二、 商業信用221
三、 短期融資券224
課后學習方案225
本章重點整理225
延伸閱讀226
思考與討論226
自測與練習226
第九章收益分配管理229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229
第一節認識股利230
一、 股利的概念和種類230
二、 股利支付程序231
第二節股利政策選擇233
一、 認識股利政策233
二、 股利政策類型233
三、 影響股利政策選擇的因素235
第三節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237
一、 股票股利238
二、 股票分割240
第四節股票回購241
一、 股票回購的概念241
二、 股票回購的動機242
三、 股票回購的方式243
四、 股票回購的影響244
第五節股利理論245
一、 股利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245
二、 股利理論流派245
課后學習方案248
本章重點整理248
延伸閱讀249
思考與討論250
自測與練習250
第十章財務分析253
本章基本架構圖解253
第一節財務分析基礎254
一、 財務分析的意義254
二、 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254
三、 財務分析的評價標準255
四、 財務分析的局限性及補救措施256
第二節財務分析方法257
一、 趨勢分析法257
二、 因素分析法258
三、 比率分析法260
第三節財務能力分析261
一、 償債能力分析261
二、 營運能力分析269
三、 盈利能力分析272
四、 發展能力分析276
五、 上市公司基本財務分析277
第四節財務綜合分析280
一、 財務比率綜合評分法281
二、 杜邦分析法282
課后學習方案285
本章重點整理285
延伸閱讀288
思考與討論288
自測與練習288
附錄一1元復利終值系數表293
附錄二1元復利現值系數表295附錄三1元普通年金終值系數表297附錄四1元普通年金現值系數表299附錄五每章課后自測與練習答案301附錄六每章客觀試題及答案322附錄七學時分配表378參考文獻379
風險價值第三章本章基本架構圖解
第一節認識風險
風險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詞匯,那究竟什么是風險呢?在認識風險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不同的對風險的解釋。到目前為止,對于風險的定義仍眾說紛紜,尚未有一個一致的說法。
一、風險的定義
在理論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第一種觀點是把風險視為機會,認為風險越[2][4]財務管理學[4][3][1]第三章風險價值大可能獲得的回報就越大;第二種觀點是把風險視為危機,認為風險是消極的事件,風險的發生可能產生損失;第三種觀點介于兩者之間,認為風險是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即在決策中如果將來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有可能不一致,就意味著是有風險的,它涵蓋了“不利的損失”,也涵蓋了“有利的機會”。
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概念傾向于以上第三種觀點,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即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會導致實際收益比預期收益更好或更差,比如,某人期望得到8%的投資報酬率,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可能獲得的報酬率為6%,也可能為10%,實際可能的結果與期望的報酬產生了偏離,而這種偏離的程度越大,風險越高;偏離的程度越小,風險越小。
二、風險的分類
風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最常見的是從風險產生的根源來劃分,將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一)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也稱市場風險、不可分散風險,是指由影響所有企業的因素導致的風險,如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等。通常,系統風險產生的根源來自企業外部的變化,如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戰爭、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等非預期因素的影響。由于這些因素將影響市場中所有的資產,投資組合也不能分散掉系統風險,因而,系統風險是不可分散的。
(二)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也稱公司特有風險、可分散風險,是指發生于某個行業或個別企業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風險,如信用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通常,非系統風險來自特定企業,是這些企業所特有的,不影響其他企業,如罷工、訴訟、新產品開發失敗、失去重要的銷售合同等,這類事件是非預期的、隨機發生的,只影響一個或少數公司,不會對整個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非系統風險是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來分散的,即發生于一家公司的不利事件可以被其他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消。當代證券組合理論認為,不同股票的投資組合可以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但組合中股票的種類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風險分散化效應就逐漸減弱。如果是充分的有效投資組合,則可以分散掉全部非系統風險。
將總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對研究風險的度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分散化消除,因此一個充分的有效投資組合幾乎沒有非系統風險。對有效組合來說,非系統風險可以被忽略,投資者只需關心系統風險。通常我們假設投資者都是理性的,他們會選擇充分投資組合,這樣非系統風險將與資本市場無關,市場不會對非系統風險給予任何價格補償,但投資者必須承擔系統風險并可以獲得相應的風險補償。
三、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意味著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風險價值也將不同。從理論上講,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可能有以下三種。
(一)風險厭惡
有些投資者不喜歡風險,他們厭惡風險,容不得風險。當對具有相同預期收益率的投資項目進行選擇時,厭惡風險的投資者通常會選擇其中風險最低的項目。然而,厭惡風險并不意味投資者不準備進行風險性投資,只是風險厭惡者對高風險的項目要求有比風險偏好者更高的收益作為回報才肯去投資。
(二)風險中性
有些投資者對風險持無所謂的態度,他們不關心風險的大小,不介意一項投資是否具有比較確定或者不那么確定的結果,他們只關心預期收益率的高低,只根據預期收益率的高低來選擇是否投資。這樣的投資者對風險不要求補償,他們對預期收益率相同但風險水平不同的兩個項目在選擇時沒有偏好。
(三)風險偏好
有些投資者喜歡冒險,他們承受風險的能力往往較高,風險偏好者一般會選擇具有較高風險水平的項目,以期獲得可能的高收益。
雖然有些投資者是愛好風險者,另有一些投資者可能是風險中性者,但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風險厭惡者。
四、風險價值
風險是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目標的可能性,有向好的方向偏離的可能,也有向不好的方向偏離的可能,是機會與危險的組合。由于更多的人是風險厭惡者,比起可能獲得的超額收益,他們更害怕發生額外的損失。因此,風險常常被理解為實際結果將不如預期結果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因此,企業和投資人往往要求一個更高的期望報酬率。
對理性投資者來說,寧愿要確定的某一報酬,而不愿意要不確定的同一報酬。對他們來說,要冒風險投資,就需要有額外的補償。風險價值就是投資者冒風險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補償的額外報酬。風險價值,又稱風險收益、風險報酬、風險溢價或風險溢酬,它是預期收益超過無風險收益的部分,反映了投資者對風險資產投資而要求的風險補償。
風險價值有兩種表示方法,即風險收益額和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額是投資者因冒風險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補償的額外收益,又稱為風險報酬額;風險收益率是風險收益額與投資額的比率,又稱為風險報酬率。由于風險收益率或風險報酬率是相對數指標,便于比較和計算,在財務管理中通常用風險收益率或風險報酬率來表示風險價值。
風險與收益相對應的原理,否定了傳統投資將預期收益最大化作為決策準則的思想。現代投資理論所確立的風險價值觀念,要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品種時,將風險和預期收益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在權衡二者的關系后才能做出有利的財務決策。
第二節認識收益
風險價值觀念是財務管理的重要觀念,有人戲稱財務管理第一觀念是貨幣時間價值觀念,排行第二的就是風險價值觀念。風險價值觀念的核心反映了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反映了投資者由于冒風險投資而獲得的額外補償,這種額外補償就是超額收益。在上一節中我們認識了風險,在本節中我們將了解一下收益的相關知識。
一、收益的含義
收益,又稱報酬,一般是指初始投資的價值增量。收益可以用利潤來表示,也可以用現金凈流量來表示,這些都是絕對數指標。在實務中,企業利用更多的是相對數指標,即收益率或報酬率。
收益率,又稱報酬率,是衡量企業收益大小的相對數指標,是收益額和投資額之比。收益率實質上就是利率,只不過是站在投資者角度上來衡量的利率。在財務管理中我們將用到很多收益率,它們的區分比較重要,一定要能夠區別不同收益率的含義與作用。
二、收益的類型〖*3〗(一)名義收益率名義收益率又稱名義報酬率,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名義收益率有不同的理解。
(1)認為名義收益率是票面收益率,如債券的票面利率、借款協議的利率、優先股的股利率等。這時的名義收益率是指在合同中或票面中標明的收益率。
(2)按慣例,一般給定的收益率是年利率,但計息周期可能是半年、季度、月甚至日。因此,如果以年為基本計息期,給定的年利率就是名義利率或名義收益率。如果一年復利計息一次,名義收益率就等于實際收益率。如果按照短于一年的計息期計算復利,實際收益率與名義收益率不同,名義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的換算關系是實際收益率=(1+r/M)M-1式中,M是一年復利的次數,r是名義收益率。
(3)在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名義收益率是實際收益率、通貨膨脹補償率和實際收益率與通貨膨脹補償率之積的和,用公式表示如下:rn=rr+i+irr(3.1)其中,rn為名義收益率;rr為實際收益率;i為通貨膨脹補償率。在一般情況下,式(3.1)中的irr相對其他兩項來說,數值較小。
所以有時為了簡化計算,也可以將上式寫為rn=rr+i(二)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又稱預期報酬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可能獲得的收益率,是以相應的概率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收益率,預期收益率=∑wiKi。預期收益是數學期望,并不代表將來可能獲得的收益,而只是反映了我們對一切可能獲得的有關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后,對資產未來平均獲利能力的一種估計。本章第三節和第四節將詳細介紹單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和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的計算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三)實際收益率
實際收益率又稱實際報酬率,是相對于名義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而言的,對實際收益率的理解如下。
(1)與預期收益率相對應,實際收益率是指已經實現或確定可以實現的收益率,是個事后計算的收益率,是實實在在可以得到的收益率。
(2)與名義收益率相對應,在一年內多次復利計息的情況下,實際收益率,即有效年利率=(1+r/M)M-1,式中,M是一年復利的次數,r是名義收益率。
(3)在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實際收益率近似等于名義收益率與通貨膨脹補償率的差,即rr=rn-i。
(四)必要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也稱為必要報酬率,是指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要求的最低的合理的報酬率或收益率。投資者進行投資是為了獲得報酬,必要收益率是投資者根據市場使用資金的報酬率和風險因素預測的最低可接受的報酬率。通常,必要收益率在計算中只考慮因承擔系統風險而要求的風險溢價,不包括因承擔非系統風險而要求的風險溢價。因為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減少甚至消除,因而不給予補償,也就是說,非系統風險的風險溢價為零。必要收益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收益率。因為它通常可以作為投資方案的取舍率。通常來說,如果某項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高于投資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投資者就應投資;反之,則不應投資。
(五)無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是指不考慮風險因素時所確定的收益率,它是貨幣時間價值率(純利率)與通貨膨脹補償率之和,一般用政府債券利率來近似衡量。最常見的做法是選用10年期的政府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也有人主張使用更長時間的政府債券利率。
(六)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是風險收益額與投資額的比率,又稱為風險報酬率,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收益率部分的額外收益。考慮到風險收益,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就由無風險收益和風險收益兩部分組成,即預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用公式表示為K=Rf+RR(3.2)其中:K為預期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RR為風險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Rf=貨幣時間價值率+通貨膨脹補償率必要收益率的本質是預期收益率,是指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要求的最低的合理的預期報酬,因此也存在以下關系: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第三節單項資產的風險與收益
風險價值觀念的核心是風險—報酬權衡原則。風險—報酬權衡原則是風險和收益的對等原則,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必須對收益和風險做出權衡,為追求較高收益而承擔較大風險,或者為減少風險而接受較低的收益。該原則告訴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風險和收益之間的數量關系,在權衡風險和收益的基礎上,做出有利的財務決策。由于分散化投資可以降低非系統風險,因此,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的數量關系不同于單項資產。鑒于此,本書先探討單項資產風險和收益,然后闡述資產組合的風險和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