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作者多年的Creo和機械設計的教學經驗,以及Creo的使用經驗編寫而成的,以Creo軟件為載體,依據機械設計知識為主線,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將機械設計知識與Creo軟件學習有機結合,以達到快速入門和應用的目的。
案例教學模式是目前普通教育的整體發展趨勢,其教學內容和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本書采用簡述基本知識后,用“案例分析→步驟點評→隨堂練習”的教學模式,更符合應用類軟件的學習規律,且鞏固了相關知識。(1)采用案例教學方式,知識點與實例緊密結合(2)內容滿足教學要求,符合工程實際應用(3)教學模式完善齊全,提供配套的教學資源解決方案(4)提供相關教學資料: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站本書頁面
前言
Foreword
PTC Creo是美國PTC公司開發的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它以功能強大、易學易用和技術創新三大特點,成為領先的、主流的三維CAD解決方案。機械設計是其重要的應用領域。本書以創建機械零件為基礎,講述與機械零件設計密切相關的實例操作,詳細介紹了使用PTC Creo建立機械零件的各種命令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案例教學模式是目前普通教育的整體發展趨勢,其教學內容和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本書在簡述基本知識后,采用“案例分析→步驟點評→隨堂練習”的教學模式,更符合應用類軟件的學習規律,且有助于讀者鞏固與機械相關的知識。本書特點: 1.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基本概念與使用常識樣樣俱全,適合初中級讀者了解掌握軟件的各種命令和技巧。2. 案例分析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精選能夠剖析與機械設計和軟件操作相關的案例,分析案例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步驟點評中加以強化分析和拓展。同時根據案例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研究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3. 步驟點評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雖然典型,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涵蓋各種不同的地區,通過點評可以使案例教學更加豐滿,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更加深入,更加有說服力。4. 隨堂練習本書各章后面的習題不僅起到鞏固所學知識和實戰演練的作用,并且對深入學習PTC Creo有引導和啟發作用。為方便學習鞏固,本書給出了大量實例的素材,可以讓不同層次的人員學習和使用,使其根據需要安排不同的練習內容。在第10章提供了13個實訓題,講述建模過程,可以讓讀者自己體會各種零件的設計和各種機械知識的掌握; 在第11章提供了比較完整的8套裝配體,以供安排綜合實訓。本書由魏崢、李騰訓、嚴紀蘭、煙承梅、王俊杰、李金鵬、姚樹磊、閆文杰編寫。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時間倉促,雖經再三審閱,此書仍有可能存在不足和疏漏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和朋友批評指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發送郵件到workemail6@163.com與作者進一步交流。編者2016年8月
目錄
Contents
第1章PTC Creo Parametric設計基礎
1.1設計入門
1.1.1在Windows平臺啟動Creo Parametric
1.1.2文件操作
1.1.3Creo Parametric建模體驗
1.1.4隨堂練習
1.2視圖的運用
1.2.1視圖控制
1.2.2視圖操作應用
1.2.3隨堂練習
1.3模型測量
1.3.1對象與模型分析
1.3.2對象與模型分析實例
1.3.3隨堂練習
1.4配置選項設置
1.4.1配置步驟
1.4.2隨堂練習
1.5上機練習
第2章參數化草繪建模
2.1繪制基本草繪
2.1.1草繪基本知識
2.1.2繪制簡單草繪實例
2.1.3隨堂練習
2.2繪制對稱零件草繪
2.2.1添加幾何約束
2.2.2建立對稱零件繪制方法
2.2.3對稱零件繪制實例
2.2.4隨堂練習
Creo應用與實訓教程
2.3繪制復雜零件草繪
2.3.1繪制常用基本幾何圖形
2.3.2繪制復雜零件草繪實例
2.3.3隨堂練習
2.4練習
第3章形狀建模
3.1拉伸建模
3.1.1拉伸特征創建流程
3.1.2拉伸特征應用實例
3.1.3隨堂練習
3.2旋轉建模
3.2.1旋轉特征創建流程
3.2.2旋轉特征應用實例
3.2.3隨堂練習
3.3掃描建模
3.3.1掃描特征創建流程
3.3.2掃描特征應用實例
3.3.3隨堂練習
3.4平行混合特征建模
3.4.1平行混合特征創建流程
3.4.2平行混合特征應用實例
3.4.3隨堂練習
3.5練習
第4章創建基準特征
4.1創建相對基準平面
4.1.1設置基準特征的顯示狀態
4.1.2創建基準面
4.1.3建立相對基準面實例
4.1.4隨堂練習
4.2創建相對基準軸
4.2.1基準軸
4.2.2建立相對基準軸實例
4.2.3隨堂練習
4.3練習
第5章使用輔助特征
5.1創建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
5.1.1恒定半徑倒圓
5.1.2倒角
5.1.3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應用實例
5.1.4生成圓角的建議
5.1.5隨堂練習
5.2創建可變半徑倒圓
5.2.1變半徑倒圓角
5.2.2變半徑倒圓角應用實例
5.2.3曲線驅動的倒圓角
5.2.4隨堂練習
5.3創建拔模、殼
5.3.1拔模
5.3.2殼
5.3.3拔模、殼應用實例
5.3.4分割拔模
5.3.5不等厚度抽殼
5.3.6隨堂練習
5.4創建孔
5.4.1孔
5.4.2孔應用實例
5.4.3以草繪方式創建孔
5.4.4隨堂練習
5.5創建筋、鏡像
5.5.1筋
5.5.2鏡像
5.5.3筋、鏡像應用實例
5.5.4隨堂練習
5.6陣列
5.6.1陣列特征
5.6.2陣列應用實例
5.6.3隨堂練習
5.7上機練習
第6章高級實體造型
6.1掃描混合特征
6.1.1掃描混合特征創建流程
6.1.2掃描混合特征應用實例
6.1.3隨堂練習
6.2螺旋掃描特征建模
6.2.1螺旋掃描的特征創建流程
6.2.2螺旋掃描的特征應用實例
6.2.3隨堂練習
6.3創建可變截面掃描特征
6.3.1可變截面掃描特征創建流程
6.3.2可變截面掃描特征應用實例
6.3.3隨堂練習
6.4練習
第7章參數化零件建模
7.1創建關系和參數
7.1.1關系和參數
7.1.2關系和參數應用實例
7.1.3隨堂練習
7.2零件族表
7.2.1族表的簡介
7.2.2建立零件族表應用實例
7.2.3隨堂練習
7.3上機練習
第8章裝配建模
8.1從底向上設計方法
8.1.1術語定義
8.1.2零件裝配的基本步驟和流程
8.1.3裝配約束
8.1.4從底向上設計方法建立裝配實例
8.1.5隨堂練習
8.2創建組件陣列
8.2.1組件陣列
8.2.2組件陣列應用實例
8.2.3隨堂練習
8.3自頂向下設計方法
8.3.1組件陣列
8.3.2自頂向下設計方法建立裝配實例
8.3.3隨堂練習
8.4上機練習
第9章工程圖的構建
9.1物體外形的表達——視圖
9.1.1視圖
9.1.2視圖應用實例
9.1.3隨堂練習
9.2物體內形的表達——剖視圖
9.2.1剖視圖的種類
9.2.2剖視圖應用實例
9.2.3隨堂練習
9.3斷面圖、斷裂視圖和局部放大視圖
9.3.1斷面圖、斷裂視圖和局部放大視圖
9.3.2斷面圖、斷裂視圖和局部放大視圖應用實例
9.3.3隨堂練習
9.4零件圖上的尺寸標注
9.4.1標注組合體尺寸的方法
9.4.2尺寸標注應用實例
9.4.3隨堂練習
9.5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
9.5.1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9.5.2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填寫實例
9.5.3隨堂練習
9.6標題欄、明細表
9.6.1裝配圖中零部件的序號及明細欄
9.6.2裝配圖中零部件的序號及明細欄應用實例
9.6.3隨堂練習
9.7上機練習
第10章實訓
10.1實訓一繪制草圖
10.1.1實訓目的
10.1.2實訓步驟
10.2實訓二基礎特征建模
10.2.1實訓目的
10.2.2實訓步驟
10.3實訓三創建基準特征
10.3.1實訓目的
10.3.2實訓步驟
10.4實訓四使用輔助特征
10.4.1實訓目的
10.4.2實訓步驟
10.5實訓五高級實體造型
10.5.1實訓目的
10.5.2實訓步驟
10.6實訓六參數化零件建模
10.6.1實訓目的
10.6.2實訓步驟
10.7實訓七軸套類零件設計
10.7.1實訓目的
10.7.2實訓步驟
10.8實訓八盤類零件設計
10.8.1實訓目的
10.8.2實訓步驟
10.9實訓九叉架類零件設計
10.9.1實訓目的
10.9.2實訓步驟
10.10實訓十蓋類零件設計
10.10.1實訓目的
10.10.2實訓步驟
10.11實訓十一箱殼類零件設計
10.11.1實訓目的
10.11.2實訓步驟
10.12實驗十二裝配建模
10.12.1實驗目的
10.12.2實驗步驟
10.13實驗十三構建工程圖
10.13.1實驗目的
10.13.2實驗步驟
第11章實訓練習題庫
11.1實訓要求
11.2題庫一整體式油環潤滑滑動軸承設計
11.3題庫二剖分式油環潤滑滑動軸承設計
11.4題庫三回油閥設計
11.5題庫四安全閥設計
11.6題庫五安全旁路閥設計
11.7題庫六機床尾架設計
11.8題庫七風扇驅動裝置設計
11.9題庫八錐齒輪啟閉器設計
參考文獻
第5章 使用輔助特征
輔助實體特征必須建立在實體特征基礎上,包括: 孔、殼、筋、斜度、倒圓角和倒角等。5.1創建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本節知識點: (1) 創建恒定半徑倒圓的方法; (2) 邊緣倒角的方法。5.1.1恒定半徑倒圓圓角用于在零件上生成一個內圓角或外圓角面,還可以為一個面的所有邊線、所選的多組面、所選的邊線或邊線環生成圓角。圓角特征創建流程: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1) 圓角類型; (2) 設置放置參考; (3) 輸入圓角半徑值; (4) 單擊【確定】按鈕。倒圓角的參考可以為: 邊、邊鏈、面—邊和面—面。1. 邊和邊鏈通過選取一條或多條邊或者使用一個邊鏈來放置倒圓角。以此邊參考為邊界的曲面將形成該倒圓角的滾動相切連接,如圖51所示。注意: 倒圓角沿著相切的鄰邊進行傳播,直至在切線中遇到斷點。但是,如果使用“依次”鏈,倒圓角則不會沿著相切的鄰邊進行傳播。
圖51邊和邊鏈
參考為邊鏈(倒圓角會沿著相切的鄰邊進行傳播)。2. 面—邊通過先選取曲面,然后選取邊來放置倒圓角,如圖52所示。該倒圓角與曲面保持相切。邊參考不保持相切。注意: 圖中紅色面的寬度必須大于紅色線所在豎直面的高度才能構建幾何。3. 面—面通過選取兩個曲面來放置倒圓角,如圖53所示。倒圓角的邊與參考曲面仍保持相切。
圖52邊和面
圖53面和面
5.1.2倒角倒角工具的作用是在所選邊線、面或頂點上生成一個傾斜特征。圓角特征創建流程: (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角】按鈕,出現【倒角】選項卡; (2) 選擇倒角類型; (3) 輸入有關數值; (4) 選擇邊線、面或頂點; (5) 單擊【確定】按鈕。邊倒角包括4種倒角類型。(1) 45×D: 創建一個倒角,它與兩個曲面都成45°角,且與各曲面上的邊的距離為D。(2) D×D: 在各曲面上與邊相距D處創建倒角。Creo默認選取此選項。(3) D1×D2: 在一個曲面距選定邊(D1)、在另一個曲面距選定邊(D2)處創建倒角。(4) Angle×D: 創建一個倒角,它距相鄰曲面的選定邊距離為D,與該曲面的夾角為指定角度Angle。5.1.3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應用實例建立如圖54所示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模型。
圖54恒定半徑倒圓、邊緣倒角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零件成對稱。(2) 采用恒定半徑倒圓角。建模步驟如表51所示。
表51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2. 操作步驟
圖55【拉伸】選項卡
步驟一: 新建文件,創建毛坯。(1) 新建文件Edge_Blend.prt。
(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15”。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5所示。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從【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6所示,單擊【完成】按鈕。④ 返回【拉伸特征】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7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3) 單擊【草繪工具】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單擊【使用先前的】按鈕,進入草繪模式。① 選擇【設置】區域的【參考】命令,出現【參考】對話框,在【導航區】選擇左右兩面為參考。
圖58繪制草圖
② 在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圖58所示,單擊【完成】按鈕。(4) 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5)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 ② 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40”,如圖59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設置拉伸的深度值
(6)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① 單擊【創建簡單孔】按鈕; ② 在【直徑】文本框中輸入“20”; ③ 單擊【穿透】按鈕; ④ 選取前端面來放置孔; ⑤ 選擇【放置】選項卡,激活【偏移參考】列表; ⑥ 在圖形區,按住Ctrl鍵,選擇邊線和FRONT基準面,偏移量均為0,如圖510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0打孔
步驟二: 倒圓角。(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3.00”;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兩邊,如圖511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1倒圓角
(2)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5.00”;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4邊,如圖51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2倒圓角
步驟三: 倒斜角。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角】按鈕,出現【倒角】選項卡。(1) 從【邊倒角類型】列表中選擇45×D選項; (2) 在【距離】文本框中輸入“8.00”; (3)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兩邊線,如圖51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3倒斜角
步驟四: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對于步驟三: 關于多半徑倒圓角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1)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3.00”; (2) 單擊【設置】按鈕,出現【設置】下滑面板。(3)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兩條邊線,如圖514所示。
圖514倒R3圓角
(4) 單擊【新建集】按鈕。(5)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5.00”。(6)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4邊,如圖51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5倒R5圓角
5.1.4生成圓角的建議一般而言,在生成圓角時最好遵循以下規則。(1) 在添加小圓角之前添加較大圓角。當有多個圓角會聚于一個頂點時,先生成較大的圓角。 (2) 在生成圓角前先添加拔模。如果要生成具有多個圓角邊線及拔模面的鑄模零件,在大多數情況下,應在添加圓角之前添加拔模特征。 (3) 最后添加裝飾用的圓角。在大多數其他幾何體定位后嘗試添加裝飾圓角。如果越早添加它們,則系統需要花費越長的時間重建零件。 (4) 如要加快零件重建的速度,請使用一單一圓角操作來處理需要相同半徑圓角的多條邊線。然而,如果改變此圓角的半徑,則在同一操作中生成的所有圓角都會改變。 5.1.5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16和圖517所示模型。
圖516隨堂練習1
圖517隨堂練習2
5.2創建可變半徑倒圓本節知識點: 創建變半徑倒圓的方法。5.2.1變半徑倒圓角通常是選擇圖中一條邊,系統自動產生一個默認的半徑值。然后右擊在快捷菜單中選擇【添加半徑】命令添加圓角控制點。有幾個變半徑值就要添加幾個控制點。在這些點處的小數是該點在該線的位置,如圖518所示。5.2.2變半徑倒圓角應用實例建立如圖519所示可變半徑倒圓模型。
圖518變半徑倒圓角
圖519可變半徑倒圓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采用恒定半徑倒角R10。(2) 采用變半徑倒圓。建模步驟如表52所示。
表52變半徑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
2. 操作步驟步驟一: 新建文件,創建毛坯。(1) 新建文件Var_Radius.prt。(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30”;
圖520【拉伸】選項卡
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20所示;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21所示,單擊【完成】按鈕。④ 返回【拉伸特征】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2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21繪制草圖
圖522生成實體特征
(3)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10.00”;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兩邊,如圖52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23倒圓角
步驟二: 變半徑倒角。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1)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5.00”。(2) 在圖形區選擇邊,如圖524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24選取倒角邊
(3) 在選擇的邊上右擊,從快捷菜單中選擇【成為變量】命令,系統在此邊的兩個端點出現可調的圓角值,如圖525所示。
圖525端點圓角值成為變量
(4) 在【半徑】列表區域右擊,從快捷菜單中選擇【添加半徑】命令,在選擇的邊上多了一個控制點,如圖526所示。
圖526添加半徑
(5) 繼續添加半徑,設置半徑值和控制點的比率,如圖527所示。
圖527設置變半徑倒圓角
(6) 單擊【確定】按鈕,生成圓角。步驟三: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對于步驟二: 關于變半徑在【半徑】列表區域右擊,從快捷菜單中選擇【添加半徑】命令,在選擇的邊上多了一個控制點,此點包含了一個比例值和一個圓角值。修改比例值可以改變點在邊上的位置; 修改圓角值可以改變此點處圓角半徑大小。5.2.3曲線驅動的倒圓角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1) 激活【參考】列表,在圖形區選擇邊; (2) 激活【驅動曲線】列表,在圖形區選擇驅動曲線,如圖528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28曲線驅動圓角
5.2.4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29所示模型。
圖529隨堂練習圖
5.3創建拔模、殼本節知識點: (1) 創建拔模的方法; (2) 創建抽殼的方法。5.3.1拔模在工程領域中,凡是以開模方式產生的零件,如塑料模、壓鑄模、鑄造模和鍛模等開模時,考慮到成型工藝性,零件一般沿開模方向都要設計出拔模斜度,以便從模具中取出零件,隨著零件材料及成型工藝的不同,對拔模角大小也有不同的要求。拔模特征創建流程: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拔模】按鈕,出現【拔模】選項卡。
圖530拔模相關術語
(1) 設置選擇拔模類型; (2) 設置【參考】屬性; (3) 設置【分割】屬性; (4) 單擊【確定】按鈕。拔模相關術語,如圖530所示。(1) 拔模曲面: 要拔模的模型曲面。(2) 拔模樞軸: 曲面圍繞其旋轉的拔模曲面上的線或曲線(也稱作中立曲線)。(3) 拖動方向: 用于測量拔模角度的方向。(4) 拔模角度: 拔模方向與生成的拔模曲面之間的角度。5.3.2殼抽殼會使所選擇的面敞開,并在剩余的面上生成薄壁特征。如果沒有選擇模型上的任何面,可抽殼一個實體零件,生成一閉合的空腔。所建成的空心實體可分為等厚度及不等厚度兩種。殼特征創建流程: (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殼】按鈕,出現【殼】選項卡; (2) 輸入【厚度】參數; (3) 設置【參考】屬性; (4) 單擊【確定】按鈕。5.3.3拔模、殼應用實例建立如圖531所示煙灰缸模型。
圖531煙灰缸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零件成對稱。(2) 上端面采用面圓角。(3) 采用抽殼,殼體厚度為1mm。建模步驟如表53所示。
表53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步驟四步驟五
2. 操作步驟步驟一: 新建文件,建立毛坯。(1) 新建文件ashtray.prt。(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20”; 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32所示;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33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圖532【拉伸】選項卡
圖533繪制草圖
④ 返回【拉伸特征】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34所示,單擊【確定】按鈕。(3) 單擊【草繪工具】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① 選中上表面為草繪平面; ②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③ 從【方向】列表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④ 繪制草圖,如圖53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34生成實體特征
圖535繪制草圖
(4) 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5)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 ② 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16”; ③ 單擊【去除材料】按鈕,如圖536所示,單擊【確定】按鈕。(6)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10.00”;
圖536切除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外4條邊,如圖537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37倒外圓角
(7)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5.00”;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內4條邊,如圖538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38倒內圓角
步驟二: 創建拔模。(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拔模】按鈕,出現【拔模】選項卡。① 單擊【參考】按鈕; ② 激活【拔模樞軸】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面作為拔模樞軸; ③ 激活【拔模曲面】收集器,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取一組內曲面以進行拔模; ④ 在【角度1】文本框中輸入“8”,如圖539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39拔模內表面
(2)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拔模】按鈕,出現【拔模】選項卡。① 單擊【參考】按鈕; ② 激活【拔模樞軸】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面作為拔模樞軸; ③ 激活【拔模曲面】收集器,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取一組內曲面以進行拔模; ④ 在【角度1】文本框中輸入“8”,如圖540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40拔模外表面
圖541繪制草圖
步驟三: 切口。(1) 單擊【草繪】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① 選中RIGHT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② 選擇上表面為參考平面; ③ 從【方向】列表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④ 繪制草圖,如圖541所示,單擊【完成】按鈕。(2) 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3)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穿透】按鈕; ② 單擊【去除材料】按鈕; ③ 單擊【選項】按鈕,出現【選項】下滑板; ④ 從【側1】列表中選擇【穿透】選項; ⑤ 從【側2】列表中選擇【穿透】選項; 如圖54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42切口
圖543切口
(4) 用同樣方法切另一組口,如圖543所示。步驟四: 倒圓角。(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在【半徑】文本框中輸入“5.00”; ②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倒角邊,如圖544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44倒圓角
(2)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倒圓角】按鈕,出現【倒圓角】選項卡。① 單擊【集】按鈕; ② 單擊【完全倒圓角】按鈕; ③ 激活【參考】收集器,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兩條邊線,如圖54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45倒完整圓角
步驟五: 抽殼。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殼】按鈕,出現【殼】選項卡。(1) 在【厚度】文本框中輸入“1.00”; (2) 單擊【參考】按鈕,(3) 激活【移除的曲面】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底面,如圖546所示。
圖546抽殼
步驟六: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對于步驟五: 關于抽殼中的圓角抽殼前對邊緣加入圓角而且圓角半徑大于壁厚,零件抽殼后形成的內圓角就會自動形成圓角,內壁圓角的半徑等于圓角半徑減去壁厚。利用這個優勢可省去繁瑣的在零件內部創建圓角的工作。注意: 如果壁厚大于圓角半徑,內圓角將會是尖角。5.3.4分割拔模(1) 創建分割拔模特征。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拔模】按鈕,出現【拔模】選項卡。① 選擇【參考】選項卡; ② 激活【拔模樞軸】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面作為拔模樞軸; ③ 激活【拔模曲面】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曲面以進行拔模; ④ 在【角度1】文本框中輸入“8”; ⑤ 單擊【分割】按鈕,出現【分割】下滑面板; ⑥ 從【分割選項】列表中選擇【根據拔模樞軸分割】選項; ⑦ 在【角度2】文本框中輸入“15”。如圖547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47創建分割拔模特征
(2) 選擇曲線作為拔模樞軸,創建分割拔模特征。選擇曲線作為拔模樞軸,創建拔模特征,如圖548所示。
圖548選擇曲線作為拔模樞軸
5.3.5不等厚度抽殼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殼】按鈕,出現【殼】選項卡。(1) 在【厚度】文本框中輸入10.00; (2) 單擊【參考】按鈕;(3) 激活【移除的曲面】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移除的曲面; (4) 激活【非默認厚度】收集器,在圖形選取非默認厚度的面,指定此面厚度為30.00,如圖549所示。
圖549不等厚度抽殼
5.3.6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50所示模型。
圖550隨堂練習圖
5.4創建孔本節知識點: (1) 創建簡單孔的方法; (2) 創建異型孔的方法。5.4.1孔孔工具可向模型中添加直孔和標準孔,其中直孔包括簡單孔和草繪孔。通過定義放置參考、設置次(偏置)參考及定義孔的深度和孔徑來創建孔特征。孔特征創建流程: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1) 選取【孔】的類型。(2) 設置【孔】的主、次參考。(3) 輸入【孔】的直徑和深度。(4) 單擊【確定】按鈕。1. 鉆孔深度通過選取下列深度選項之一可指定鉆孔深度。【盲孔】按鈕: 表示在第一方向上從放置參考鉆孔到指定深度。此按鈕為默認命令。【對稱】按鈕: 表示在放置參考兩側的每一方向上,以指定深度值的一半進行鉆孔。【到下一個面】按鈕: 表示在第一方向上鉆孔直至下一曲面,此命令在組件中不可用。【穿透】按鈕: 表示在第一方向鉆孔直到與所有曲面相交。【穿至】按鈕: 表示在第一方向上鉆孔,直至鉆到與選定曲面相交,此命令在組件中不可用。【到選定項】按鈕: 表示在第一方向上鉆孔至選定點、曲線、平面或曲面。2. 鉆孔放置孔特征的放置類型共分為5種,有【線性】、【徑向】、【直徑】、【同軸】和【在點上】,這5種都必須首先選擇放置面(平面、曲面)或基準軸,稱為主參考,接著選擇次參考。(1) 設置【線性】放置類型,如圖551所示。
圖551設置【線性】放置類型
① 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實體特征的上表面; ② 從【類型】列表中選擇【線性】選項; ③ 激活【偏移參考】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選擇兩個線性參考并定義距離。實體邊、基準軸或基準面都可以作為線性參考。
(2) 設置【徑向】放置類型,如圖552所示。① 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圓柱表面; ② 從【類型】列表中選擇【徑向】選項; ③ 激活【偏移參考】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兩個垂直平面并定義距離和角度。
圖552設置【徑向】放置類型
(3) 設置【直徑】放置類型,如圖553所示。① 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圓柱上表面; ② 從【類型】列表中選擇【直徑】選項; ③ 激活【偏移參考】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選擇基準軸和平面并定義直徑和角度。
圖553設置【直徑】放置類型
(4) 設置【同軸】放置類型,如圖554所示。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基準軸和圓柱上表面。
圖554設置【同軸】放置類型
(5) 設置【在點上】放置類型,如圖555所示。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基準點。
圖555設置【在點上】放置類型
5.4.2孔應用實例建立如圖556所示支座模型。
圖556支座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零件拔模角度為9°。(2) 25圓周均布。建模步驟如表54所示。
表54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2. 操作步驟步驟一: 新建文件,建立毛坯。(1) 新建文件flange. prt。(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25”; 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57所示;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58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圖557【拉伸】選項卡
圖558繪制草圖
④ 返回【拉伸特征】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59所示,單擊【確定】按鈕。(3) 單擊【草繪工具】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① 在【導航區】選擇上表面為草繪平面; ②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④ 繪制草圖,如圖560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圖559生成實體特征
圖560繪制草圖
(4) 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5)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 ② 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51”,如圖561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1拉伸凸臺
(6)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拔模】按鈕,出現【拔模】選項卡。① 單擊【參考】按鈕,出現【參考】下滑面板; ② 激活【拔模樞軸】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面作為拔模樞軸; ③ 激活【拔模曲面】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外曲面以進行拔模; ④ 在【角度1】文本框中輸入“9”,如圖56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2拔模
步驟二: 打標準孔。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1) 單擊【創建標準孔】按鈕。(2) 在【直徑】文本框中輸入“38”。(3) 單擊【穿透】按鈕。(4) 單擊【添加沉孔】按鈕。(5)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放置】下滑面板。(6) 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按住Ctrl鍵,選擇基準軸和凸臺下底面,如圖56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3【異形孔向導】應用
(7) 單擊【形狀】按鈕,出現【形狀】下滑面板,輸入參數,如圖564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4確定孔形狀
步驟三: 打簡單孔。(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① 單擊【創建簡單孔】按鈕; ② 在【直徑】文本框中輸入“25”; ③ 單擊【穿透】按鈕; ④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放置】下滑面板; ⑤ 選取上端面來放置孔; ⑥ 從【類型】列表中選擇【直徑】選項; ⑦ 激活【偏移參考】收集器,在圖形區,按住Ctrl鍵,選擇基準軸和FRONT基準面; 與FRONT基準面角度為0,直徑為132,如圖56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5打周邊孔
(2) 在圖形區選擇孔,選擇【編輯】區域的【陣列】命令,出現【陣列工具】選項卡。① 從【陣列種類】列表中選擇【軸】選項; ② 選取基準軸作為陣列的中心,系統就會在角度方向創建默認陣列,陣列成員以黑點表示; ③ 在【陣列成員數】文本框中輸入“4”; ④ 在【陣列成員間角度】文本框中輸入“90”,如圖566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6圓周陣列孔
步驟四: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對于步驟三: 關于參數化設計思想如需建立本例中的圓周均布孔,根據參數化建模思想,應采用圓周陣列,不宜在草圖中建立圓周陣列點。5.4.3以草繪方式創建孔
圖567繪制草圖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1) 單擊【使用草繪定義鉆孔輪廓】按鈕; (2) 單擊【激活草繪器以創建剖面】按鈕,繪制草圖,如圖567所示; (3) 完成基本圖形的繪制后,單擊【草繪命令】工具欄上的【繼續當前部分】按鈕,完成草繪孔特征截面繪制; (4)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放置】下滑面板; (5) 激活【放置】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實體特征的上表面; (6) 從【類型】列表中選擇【線性】選項; (7) 激活【偏移參考】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選擇兩面并定義距離,如圖568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68以草繪方式創建孔
5.4.4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69所示模型。
圖569隨堂練習圖
5.5創建筋、鏡像本節知識點: (1) 創建筋的方法; (2) 創建鏡像的方法。5.5.1筋筋特征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鄰平面間添加加強筋,該特征是一種特殊的增料特征。根據相鄰平面的類型不同,生成的筋分成直筋和旋轉筋兩種形式。直筋: 如筋特征所附著的實體特征表面皆為平面,則稱其為直線型筋特征。旋轉筋: 如筋特征所附著的實體特征表面中有旋轉曲面,則稱其為旋轉型筋特征。筋特征創建流程: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筋】按鈕,出現【筋】選項卡。(1) 繪制筋的剖面; (2) 確定筋的創建方向; (3) 輸入筋的厚度; (4) 單擊【確定】按鈕。5.5.2鏡像鏡像工具允許創建在平面曲面周圍鏡像的特征和幾何的副本。使用此工具將簡單零件鏡像到較為復雜的設計中可節省時間。除了零件幾何,鏡像工具允許復制鏡像平面周圍的曲面、曲線和基準特征。 可用多種方法創建鏡像。(1) 特征鏡像: 允許采用兩種方法鏡像特征。① 所有特征: 此方法可復制特征并創建包含模型所有特征幾何的合并特征。要使用此方法,必須在“模型樹”中選取所有特征和零件節點。② 選定的特征: 復制特征并創建包含模型中所選定特征幾何的合并特征。(2) 幾何鏡像: 允許鏡像諸如基準、面組和曲面等幾何項目。也可通過在“模型樹”中選取相應節點來鏡像整個零件。5.5.3筋、鏡像應用實例建立如圖570所示底座模型。
圖570底座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零件成對稱。(2) 上端面采用面圓角。(3) 采用抽殼,殼體厚度為1mm。建模步驟如表55所示。
表55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步驟四
2. 操作步驟步驟一: 新建文件,建立毛坯。(1) 新建文件seat.prt。(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16”; 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71所示;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72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圖571【拉伸】選項卡
圖572繪制草圖
④ 返回【拉伸】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7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3) 單擊【草繪】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單擊【使用先前的】按鈕,進入草繪模式。① 選擇【設置】區域的【參考】命令,出現【參考】對話框,在【導航區】選擇上下兩面為參考。② 繪制草圖,如圖574所示。
圖573生成實體特征
圖574繪制草圖
(4) 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5)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 ② 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70”,如圖57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75拉伸凸臺
步驟二: 抽殼。單擊【工程】區域上的【殼】按鈕,出現【殼】選項卡。(1) 在【厚度】文本框中輸入“6.00”; (2) 激活【移除的曲面】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上表面; (3) 激活【非默認厚度】收集器,在圖形區選取16厚度的表面,改變厚度為16.00,如圖576所示。
圖576抽殼
步驟三: 創建直線型筋板。單擊【工程】區域上的【筋】按鈕,出現【筋】選項卡。(1) 在【寬度】文本框中輸入“6”; (2)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77所示; (3)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4) 在【導航區】選擇上表面為草繪平面; (5) 選擇FRON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6) 從【方向】列表中選擇【下】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7) 繪制草圖,如圖578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圖577【筋】選項卡
圖578繪制草圖
(8) 返回【筋】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79所示,單擊【確定】按鈕。步驟四: 創建旋轉型筋板并鏡像。(1)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筋】按鈕,出現【筋】選項卡。① 在【寬度】文本框中輸入“6”; ② 單擊【參考】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80所示;
圖579創建筋
圖580【筋】選項卡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④ 在【導航區】選擇RIGHT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⑤ 選擇TOP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⑥ 從【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⑦ 繪制草圖,如圖581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⑧ 返回【筋】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8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81繪制草圖
圖582創建筋
(2) 選擇筋,選擇【編輯】|【鏡像】命令,出現【鏡像】選項卡,在【導航區】選擇FRONT基準面為鏡像平面,如圖58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83鏡像筋
步驟五: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1) 對于步驟三: 關于筋的剖面(1) 筋特征的剖面必須是開放的,不允許封閉。(2) 筋開放剖面的兩端點要與實體邊對齊。2) 對于步驟三: 關于筋特征的厚度定義方式筋特征的厚度為兩側對稱延伸。3) 對于步驟四: 關于鏡像使用幾何體的鏡像來生成對稱的結構,既保證了特征結構的一致性,又減少了特征樹中特征的數量及設計工作量。5.5.4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84所示模型。
圖584隨堂練習圖
5.6陣列本節知識點: 創建陣列的方法。5.6.1陣列特征陣列特征是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復制特征。在建模過程中,如果需要建立許多相同或類似的特征,如手機的按鍵、法蘭的固定孔等,就需要使用陣列特征。系統允許只陣列一個單獨特征。要陣列多個特征,可創建一個組,然后陣列這個組。創建組陣列后,也可取消陣列或分解組以便對其中的特征進行單獨修改。(1) 創建一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一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水平尺寸,輸入【增量】為80,如圖585所示。
圖585創建一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一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
(2) 創建一個角度尺寸驅動一個方向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角度,輸入【增量】為30,如圖586所示。
圖586創建一個角度尺寸驅動一個方向的普通陣列
(3) 創建兩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一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垂直尺寸和水平尺寸,分別輸入【增量】為80和50,如圖587所示。
圖587創建兩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一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
(4) 創建一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兩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水平尺寸,輸入【增量】為70。③ 激活【方向2】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垂直尺寸,輸入【增量】為90,如圖588所示。
圖588創建一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兩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
(5) 創建一個角度尺寸和一個附加尺寸分別驅動一個方向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角度尺寸,輸入【增量】為30。③ 激活【方向2】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直徑尺寸,輸入【增量】為-20,如圖589所示。
圖589創建一個角度尺寸和一個附加尺寸分別驅動一個方向的普通陣列
(6) 創建兩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兩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① 單擊【尺寸】按鈕,出現【尺寸】下滑面板。② 激活【方向1】收集器,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輸入【增量】為80和50。③ 激活【方向2】收集器,在圖形區選擇垂直尺寸,輸入【增量】為50,如圖590所示。
圖590創建兩個尺寸驅動一個方向且沿兩個方向陣列的普通陣列
5.6.2陣列應用實例創建蓋板,如圖591所示。
圖591蓋板
1. 關于本零件設計理念的考慮(1) 零件成對稱。(2) 采用圓周陣列、線性整理。(3) 板厚4mm,孔直徑4mm。建模步驟如表56所示。
表56建模步驟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2. 操作步驟步驟一: 新建文件,建立毛坯。(1) 新建文件cover.prt。(2) 單擊【形狀】區域上的【拉伸】按鈕,出現【拉伸】選項卡。① 單擊【盲孔】按鈕,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4”; ②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草繪】選項,如圖592所示;
圖592【拉伸】選項卡
③ 單擊【定義】按鈕,出現【草繪】對話框; 在【導航區】選擇TOP基準面為草繪平面; 選擇RIGHT基準面為參考平面; 在【方向】列表中選擇【上】選項,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 繪制草圖,如圖593所示,單擊【完成】按鈕。
④ 返回【拉伸】選項卡,單擊【圖形】工具欄上的【已保存方向】按鈕,切換視圖為【標準方向】,如圖594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3繪制草圖
圖594建立毛坯
步驟二: 建立圓周陣列。(1) 單擊【基準】區域上的【平面】按鈕,出現【基準平面】對話框。① 在圖形區選擇毛坯的后表面; ② 曲面的約束條件為【偏移】; ③ 在【平移】文本框中輸入“15.00”,如圖595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5建立基準面1
(2) 單擊【基準】區域上的【平面】按鈕,出現【基準平面】對話框。① 在圖形區選擇毛坯的左表面; ② 曲面的約束條件為【偏移】; ③ 在【平移】文本框中輸入“25.00”,如圖596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6建立基準面2
(3) 單擊【基準】工具欄上的【軸】按鈕,出現【基準軸】對話框。① 按住Ctrl鍵,在圖形區選擇基準面1和基準面2; ② 基準面1的約束條件為【穿過】; ③ 基準面2的約束條件為【穿過】,如圖597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7建立基準面1
(4) 單擊【工程】區域上的【孔】按鈕,出現【孔】選項卡。① 單擊【創建簡單孔】按鈕; ② 在【直徑】文本框中輸入“4.00”; ③ 單擊【穿透】按鈕; ④ 選取前端面來放置孔; ⑤ 單擊【放置】按鈕,出現【放置】下滑面板,激活【偏移參考】列表; ⑥ 在圖形區,按住Ctrl鍵,選擇基準面1和基準面2; ⑦ 與基準面1偏移量為8,與基準面2偏移量為0,如圖598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8打孔
(5) 在圖形區選擇孔,選擇【編輯】|【陣列】命令,出現【陣列】選項卡。① 從【陣列種類】列表中選擇【軸】選項; ② 選取基準軸作為陣列的中心,系統就會在角度方向創建默認陣列,陣列成員以黑點表示; ③ 在【陣列成員數】文本框中輸入“6”; ④ 在【在陣列成員間角度】文本框中輸入“60”,如圖599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99圓周陣列
步驟三: 建立線性陣列。在圖形區選擇圓周陣列,選擇【編輯】|【陣列】命令,出現【陣列】選項卡。① 從【陣列種類】列表中選擇【方向】選項; ② 在圖形區選擇邊左邊線作為第一方向,在【成員數】文本框中輸入“2”,在【間距】文本框中輸入“30”; ③ 在圖形區選擇邊前邊線作為第二方向,在【成員數】文本框中輸入“4”,在【間距】文本框中輸入“30”,如圖5100所示。單擊【確定】按鈕。
圖5100線性陣列
步驟四: 存盤。選擇【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3. 步驟點評1) 對于步驟二: 關于軸陣列通過圍繞一選定軸旋轉特征,使用軸陣列來創建陣列。2) 對于步驟三: 關于陣列成員使用方向陣列在一個或兩個選定方向上添加陣列成員。5.6.3隨堂練習建立如圖5101所示模型。
圖5101隨堂練習圖
5.7上機練習建立如圖5102~圖5107所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