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大眾文化*重要的幾種形態,既從文化上加以研究討論,同時還從媒介傳
播的角度考察其傳播渠道、傳播方式以及對社會的影響,而大眾文化的商業性更是本書要
著重探討的。融合文藝學、傳播學、經濟學、管理學的學科理論和方法,對大眾文化進行
綜合的、全面的考察,是本書的重要特色。在這次修訂中,我們不僅大幅更新了分析的案
例,同時結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大眾文化的影響,修訂更新*版的一些觀點,
使本教材保持開放前瞻的視野與思考。
在文化創新、大眾創業的當下,本書所揭示的理論及其*范例對如何認識大眾文化,如何進行大眾文化創新及其傳播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序 言
大眾文化是文化與經濟高度融合的文化形態,大眾文化的發展與經濟、文化、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本書第一版出版于2011年6月,距今已有5年時間。5年時間里,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文化消費需求大幅提升。同時,IT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得到進一步普及。這些利好條件,使我國大眾文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基于此,我們決定對本書第一版進行全面修訂,將近年來大眾文化發展的新理念、新成就、新變化吸收到教材中,同時,將第一版中已經落后于時代的內容進行修改、完善,使教材跟上時代步伐。
本次修訂,我們著重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高度關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對大眾文化產業的積極影響,探討中國大眾文化產業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進行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與路徑。
學界和業界很多專家都認為,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遠遠大于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影響。因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發展得十分成熟,互聯網對其固然有促進甚至改變某些領域中力量、格局的作用,但遠沒有達到互聯網對中國的影響程度。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剛剛興起時,社會、經濟、文化整體發展水平很低,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用IT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從邊緣地帶入手,逐漸改變了陳舊的社會體制和陳舊的實業、傳統行業,促使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獲得了跨越式迅猛發展。2010年之后,我國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云計算陸續進入中國各行業、各領域。這一時期,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推動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級。正因為如此,國家提出了互聯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都是因應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制定出來的指導思想和國家戰略。在文化領域,中央和國家相關部門也制定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文化領域的企業和機構抓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先機,實現彎道超車。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對大眾文化產業的積極影響隨處可見。我們僅以電影業為例,略加說明。在我國傳統的商業模式中,電影的立項籌資、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市場營銷、院線發行放映、觀眾反饋等環節,本來應該密切關聯、頻繁互動。但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前,由于我國電影業整體發展水平的落后,上述各環節之間存在著各自為政、溝通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電影項目與目標受眾、電影項目與資本的溝通互動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導致電影投資盲目性很大,電影業發展一直不夠順暢。而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這四五年中,我國電影業市場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每年的票房收入以30%以上的速度迅猛提升。2014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達296億元,同比增長35.78%。2015年,國產片出現了少有的佳作迭出的局面,涌現出《捉妖記》《大圣歸來》《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我是路人甲》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大片。2015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突破440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十二五以來最高年度增幅。這些成就的取得,都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在電影的立項籌資、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市場營銷、院線發行放映、觀眾的反饋等環節的創新性應用直接相關,這些應用促成了我國電影業體制機制的完善,提高了電影業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釋放了電影從業者的創新創造潛力。
因此,本次修訂中,我們高度關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對大眾文
產業的積極影響,探討中國大眾文化產業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進行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與路徑。為此,我們依據這一基本理念,對全書內容做了全面修訂,增加了相關論述,刪除了過時的內容。我們在第一章里,還專門以一節的內容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討論了互聯網對大眾文化產業格局重塑問題,使讀者對此有一個深入具體的把握。
第二,高度關注近年來中國大眾文化發展的最新變化,梳理和總結中國大眾文化發展的經驗、路徑和規律,為中國大眾文化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益思考。
近年來,中國大眾文化以加速度、跨越式的態勢迅猛發展,通俗小說、類型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漫畫與動畫、時尚文化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在通俗小說領域,文學網站通過其商業運營,集聚網絡小說寫手與讀者,成為中國內地通俗小說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影響著內地通俗小說創作格局和未來走向。更值得一說的是,中國大眾文化產業的創業者們,遵循中國文化市場規律,探索出了一條由網絡小說進一步延伸到影視、動漫、游戲等下游產業鏈的中國大眾文化發展路徑。在漫畫與動畫領域,我國動漫從業者們依靠互聯網平臺積極創新,走出了一條和美國、日本完全不同的動漫發展之路。漫畫及動畫電視劇《十萬個冷笑話》、動畫電視劇《秦時明月》、動畫電影《大圣歸來》等的成功,就是這種創新的明證。
中國大眾文化近年的進步,與世界大眾文化發展相比,既有共同規律,也有自己特殊的規律、特色、路徑。將中國大眾文化發展的經驗、路徑和規律梳理總結出來,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本次修訂,我們根據這一宗旨,對全書的理論闡釋部分做了必要的修訂完善,同時根據大眾文化產業的最新發展,全部更新了每章的最后一節案例分析部分。
第三,根據國內外大眾文化發展情況,增加對相關大眾文化類型的介紹。
在西方大眾文化形態中,幻想文藝占據重要地位,受眾規模和社會影響力巨大,經濟收益可觀。幻想文藝主要體現在敘事類大眾文化形態中,主要表現為科幻、奇幻、恐怖三個細分門類。由于文化傳統原因,我國的幻想文藝一直都不發達,也沒有出現標志性的幻想文藝作家、作品。但隨著中國社會進一步開放,近年來我國幻想文藝開始發力,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幻想文藝類型開始出現,同時一些標志性作家也漸次登場。在通俗小說領域,以往在國內傳統出版中不存在的小說類型,如玄幻小說、穿越小說、盜墓小說、架空歷史小說等被創造出來,而以前國內傳統出版中雖然有,但發展程度比較有限的類型如恐怖懸疑小說、靈異小說、科幻小說等,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在我國通俗小說領域一直處于非主流地位的科幻小說,在近幾年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2015年8月,我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以《三體》獲得了世界科幻小說界最高獎項雨果獎,表明中國科幻小說與國外先進水平的距離大大縮短。
本次修訂,根據國內外大眾文化發展情況,增加對幻想文藝的介紹,使教材內容更加全面合理。
莫林虎
2016年3月27日
莫林虎,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出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財經新聞研究所所長。專注于大眾文化、出版產業、財經新聞研究,出版著作10余種,發表論文70余篇。
目 錄
第一章 活色生香的大眾文化
第一節 大眾文化的定義以及大眾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的關系 3
第二節 大眾文化的特征 10
第三節 大眾文化的主要形態 21
第四節 大眾文化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及其社會文化影響 36
第五節 個案研究:閱文集團互聯網對大眾文化產業格局的重塑 44
思考題 52
第二章 通 俗 小 說
第一節 通俗小說概說 54
第二節 通俗小說的重要類型 73
第三節 個案研究:以另類的方式傳遞主流價值觀、跨越雅俗以《斯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為中心 97
思考題 104
第三章 類 型 電 影
第一節 作為大眾文化形態的電影的特征與功能 107
第二節 商業電影的主要類型 120
第三節 個案分析:未來中國的面相《滾蛋吧!腫瘤君》研究 133
思考題 141
第四章 流 行 音 樂
第一節 流行音樂的特征 145
第二節 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 163
第三節 個案分析:中國搖滾的新傳人汪峰音樂研究 180
思考題 188
第五章 動 漫 文 化
第一節 動漫文化的特征與功能 191
第二節 動漫文化的發展歷程 202
第三節 動漫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208
第四節 個案分析: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破局之作《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解讀 214
思考題 225
第六章 音 樂 劇
第一節 音樂劇的特征 229
第二節 音樂劇的發展歷程 236
第三節 音樂劇的主要類型 245
第四節 個案分析:音樂劇《悲慘世界》研究 249
思考題 258
第七章 時 尚 文 化
第一節 時尚文化的特征和發展趨勢 261
第二節 媒體與時尚的互動 277
第三節 個案分析:從例外到方所創意推動時尚業的跨界式升級 287
思考題 295
參考文獻 296
后記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