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養與依法治國”系列叢書旨在總結整理清華大學司法培訓中心在過去十年主持的法律人培訓教學的相關成果,并用作今后法律職業及相關公務員培訓的教學參考資料,并進而作為全國法律工作者業務參考書。本書主要包括:行政執法裁量基準、法律語言、法律文書寫作、法庭辯論、法律職業風險防范,監獄工作、服刑人員心理矯治、基層民警執法為民八個專題,以此展開并探討依法治國背景下一線法律職業工作者的隊伍建設及工作方式。
自從黨的十六大正式確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國策以來,經舉國上下近二十年的艱辛努力,我國的法治建設事業已經有了相當顯著的成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將這一偉大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新高度的標志,四中全會決議首次提出了“法治工作隊伍”的概念,并將“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提上了國家大事日程。決議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在這一“隊伍建設”工程中,決議特別強調要以“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為首要任務,這一指示為我們未來的法律職業教育培訓事業指明了方向。清華大學司法培訓中心組織編寫《法律素養與依法治國》叢書,旨在貫徹落實四中全會決議提出的莊嚴任務,推進新形勢下的法治工作隊伍建設事業,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據我所知,清華大學司法培訓中心成立于2006年,時任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同志曾題名鼓勵。經十年努力建設,該中心現已成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要的政法干部培訓基地之一。十年來,該中心受中央或地方各級政法機關委托,先后舉辦了各類法律職業教育培訓班450余期,幾乎涉及全國所有省份,培訓人員達25000余人次。該中心的培訓對象范圍,廣及各級政法委、紀檢委(含監察)、人大立法、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含監獄、勞教/戒毒)、政府法制、信訪、城管、文化執法、律師、公證等十幾個系統,幾乎遍及廣義政法系統的每一個部分。從中國特色的法制體系來講,該中心十年努力探索的,正是中國特色的廣義法律職業崗位培訓;其培訓對象,正是中國特色的廣義“法律人”或“法律職業人員”。近一兩年里,該中心進一步突出法律人的職業理念和素養的培訓,為各省政法系統舉辦了一系列以強化法律人職業理念和職業素養為宗旨的培訓班。十年培訓實踐中,該中心延請中央或各省政法系統的資深理論專家及知名法學學者、知名律師為主講人或輔導人,采取講授、討論、觀摩、調研、辯論、實驗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緊扣法律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各類緊迫問題,長期堅持不懈,已經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獲得了各委托單位的普遍好評。現在結集出版的《法律素養與依法治國》系列叢書,正是這一系列教育培訓項目的探索結晶。
法律職業的理念和素養問題,我雖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但一直是很關注的。我一直認為,法律職業是國家公共政治所不可或缺的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職業,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專門技術職業;法律人所掌握運用的知識技能體系,可以視為一種專門職業理論與技術體系。從“應然”的意義上講,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必然要求或多或少是一個“技術專家”,而不僅僅是受國家委任辦公事的人員。這類法律職業技術,當然不僅僅是傳統中國百工賴以營生的那種“一技之長”式的技藝;這類專門技術人員,也不僅僅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種意義上的手藝人或匠人。與傳統的百工及其技藝不同,法律職業有著“國家治理”或“社會管理”的屬性,因而必然要求其具備較高程度的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公共社會政治的文化知識、處理公共事務并解決相關糾紛的技能藝術。將這種或升華于一般意義上的專業技藝的“公平正義”理念、知識、技能體系作為從業基本要求,就是法律職業本質的屬性。
古語云“習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又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其實就是把治國理政或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當成一種“技藝”或“道術”。所謂“文武藝”,也就是“治平術”,其實就是將“王道”“德禮”“寬政”“柔術”等“文”的一手,與“霸道”“政刑”“猛政”“剛術”等“武”的一手綜合運用以妥善處理公共事務的治理藝術,即寬嚴相濟的策略;古代中國的官吏系統因此也可以視為宏觀管理意義上的專門職業技術隊伍。如今,雖然時代發生了巨變,但運用體現國民公意的法律進行治國理政,處理公共事務,解決各類糾紛,仍然需要有一個專門職業技術隊伍,所以法律理念知識技能體系仍可以視為當今中國的“文武藝”。只不過,如今的法律職業人所學成或習得的這些“文武藝”,不再“貨與帝王家”,而是通過現代任用途徑(任命、選任或應聘)“貨與”國家這個大的“企業”以及其“東家”——全體人民了。
今天,作為法律人從業履職依據的那個本領(本事)體系,可能包含三個層次。淺層次,肯定是技能層次,就是依據法律處理各種公共管理事務特別是解決各類糾紛的能力(技術、藝術、技巧);中間層次,就是知識層次,也就是與公共事務管理特別是糾紛解決有關的全部知識理論體系,就是作為技能之資源的那些知識儲備(沒有這些資源就沒有技能);層次,就是志念層次,也就是關于公共事務的價值理念層次,簡言之,就是關于公共社會生活的靈魂——包括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認知程度和服膺強弱,這既是志向問題,又是德性問題。
我們的法律職業教育培訓,廣義上包括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兩個層次。在各類普通法律學校(院),其教育培訓一般突出上述第二個層次,兼顧層次和第三個層次。在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紀檢監察等系統主辦的各類職業培訓學院里,教育培訓一般突出層次,兼顧第二和第三層次。在各普通高校為法律職業系統舉辦的法律人培訓班里,教育培訓一般突出第三層次,兼顧和第二層次。三類不同的法律教育培訓,側重點各不相同。“清華司法中心”舉辦的培訓班,正屬于第三類培訓,重點突出法律職業理念和素養的培訓。
為了突出法律職業理念和素養的培訓,近年來,清華司法中心在自己舉辦的一系列法律職業教育培訓中特別關注如下重要問題:法律人的歷史使命與現實責任,法律人的理性自覺與職業素養,法律人的法律理念及思維,法律人的人倫品德素養,法律人的傳統文化素養,法律人的程序思維,法律人的行為模式,法律人的博弈思維,法律人的科學素養,法律人的職業心理素養,司法禮儀文化與司法正義追求,法律人的職業風險防范、法庭辯護技巧、法律談判技巧,等等。對于這些重要問題,授課專家學者們長期進行了一系列理論探討,也與受訓學員間切磋互動、教學相長,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作為這一系列探討的階段性成果,該中心結集編成《法律素養與依法治國》系列叢書,正式向全社會推介。叢書首批將推出三冊,即《法治工作素養及養成》《法治思維與法治理念》《法治工作方式》,其余內容也將逐一整理成書,逐步出版。本書的編著,旨在總結整理過去十年該中心主持的法律人培訓教學的相關成果,并用作今后法律職業及相關公務員培訓的教學參考資料,進而作為全國法律工作者業務參考書。作為探索試驗的結晶,難免有其局限和失誤,故叢書出版實為向全國同行征求批評教益的形式之一。
我國《法官法》《檢察官法》《警察法》都規定,擔任法官、檢察官、警察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必須“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我國的《律師法》也規定執業律師有“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義務。提高法律職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強化其法律職業素養和職業倫理的養成,升華其法律職業理念,是黨和政府多年來一貫重視的法治基礎工程之一。這一工程,是依法治國工程中重要的基礎工程。如果沒有這一系統工程對法律職業人員進行全面陶冶或塑造,那么法治就可能淪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先秦思想家荀子關于“君子者,法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的論斷,對我們今天的法律職業隊伍建設仍有特別的啟示意義:法治時代的“君子”隊伍,就是具有以法治的“公平正義”為靈魂的職業理念、素養、知識、技能的公職人員隊伍,特別是法律職業隊伍;這個隊伍的清濁,就決定了法治這條河流的清濁。污濁的法律職業人,敗壞法治的水源,遠比單個罪犯敗壞法治的水流更可怕。正因為認識到法律職業理念和素養這一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無論怎么重視法律職業教育培訓都不為過。正因如此,清華的有關同人邀我加入這一叢書的編寫工作,我欣然同意。謹匆忙整理自己關于法律職業培訓的一些想法,求教于全國同人,并權充本叢書序言。
我希望中國的法律職業教育培訓有更加長足的發展,特別希望“清華司法中心”在這一方面取得更加顯著的成就!
現代行政裁量基準與統一規范執法余凌云 /
一、 裁量基準的內容 /
二、 裁量基準在我國的實踐情況 /
三、 設立裁量基準的主體和程序 /
四、 裁量基準的公開 /
五、 裁量基準的效力 /
六、 裁量基準的價值與問題 /
七、 結束語 /
法律文書寫作藝術陳建民 /
一、 法律文書寫作 /
二、 法律文書的寫作主旨和素材 /
三、 法律文書寫作的語言特點及要求 /
四、 法律文書的表達方式 /
法庭論辯技能劉曉兵 /
一、 開庭陳述 /
二、 直接詢問 /
三、 交叉詢問 /
四、 結案陳詞 /
五、 演練案例 /
法律人的語言表達藝術楊端 /
上篇 /
一、 法律口語表達的準確性 /
二、 法律口語表達的簡明性 /
三、 法律口語表達的嚴謹性 /
四、 法律口語表達的莊重性 /
五、 法律口語表達的權威性 /
下篇 /
六、 法律人口語敘述能力的培養 /
七、 法律人說明能力的培養 /
八、 法律人論證能力的培養 /
九、 法律人溝通能力的培養 /
十、 法律人發聲表達能力的培養 /
法律職業的風險防范羅旭陳沖 /
一、 法律職業的概述 /
二、 法律職業存在的風險 /
三、 法律職業風險存在的原因分析 /
四、 法律職業風險防范的措施 /
五、 總結 /
為了1900名罪犯的生命——阿壩監獄震后
千里大轉移紀實四川省監獄管理局 /
一、 血肉筑城: 最是可愛監獄人 /
二、 十萬火急: 阿壩監獄危在旦夕 /
三、 生死抉擇: 千里大轉移 /
四、 危機四伏: 兇險叵測轉移路 /
五、 尾聲: 阿壩監獄罪犯零傷亡 /
導引迷路的心靈回家喻家卿 /
一、 被破譯的服刑人員心鎖密碼 /
二、 81次心理疏導,自殺死亡線上的挽救 /
三、 就為了那零點零幾秒的思考 /
四、 讓服刑人員都能走進自己的內心 /
五、 個人的成功體現在團隊的力量 /
老百姓是他心中的天 /
一、 扎根在社區——勤勞下段,盡職盡責抓防范 /
二、 和諧在社區——創新方法,深入開展大調解 /
三、 愛心在社區——熱情服務,做群眾貼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