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制訂的《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版本對公共課的基本要求編寫的。
本書的*個版本是1996年的《計算機應用教程(A類)》,后續版本為《計算機應用教程(B類)》、《計算機應用教程(DOS 6.2/Windows 3x/95/98/2000/XP/Server 2003/7環境》等,實際上這是第13版。
全書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中英文鍵盤輸入法、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3、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13、多媒體基礎應用及PDF格式文件、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S6、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3、網絡基礎知識、Internet的使用、信息檢索與利用以及常用工具軟件等12章,并配有豐富的例題和大量習題,以方便教與學。
本書能夠滿足當前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基本需要,也可作為其它非計算機專業公共課和考試培訓班的教材,還可滿足辦公自動化人員的自學需要。
l 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本書正是正是基于這一要求進行編寫的。l 本書能夠滿足當前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基本需要,也可作為其它非計算機專業公共課和培訓班的教材,還可滿足辦公自動化人員的自學需要。
序言
滿足社會(包括就業)需要的各類專業與創新型人才應具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文科類專業與信息技術的相互結合、交叉、滲透,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視的新學科的一個生長點。加強文科類(包括文史哲法教類、經濟管理類與藝術類)專業的計算機教育,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是培養能夠滿足信息化社會對文科類人才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培養跨學科、復合型、應用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環節。為了更好地指導文科類各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編寫的《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下面簡稱《教學要求》)把大文科的本科計算機教學,按專業門類分為文史哲法教類、經濟管理類與藝術類三個系列。大文科計算機教學的知識體系由計算機軟硬件基礎、辦公信息處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美術與設計類計算機應用,以及音樂類計算機應用8個知識領域組成。知識領域分為若干知識單元,知識單元再分為若干知識點。大文科各專業對計算機知識點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相對有限的。由屬于一個或多個知識領域的知識點構成的課程則是不穩定、相對活躍、難以窮盡的。課程若按教學層次可分為計算機大公共課程(也就是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小公共課程和計算機背景專業課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教學內容是文科各專業學生應知應會的。這些內容可為文科學生在與專業緊密結合的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這一層次的教學內容是對文科大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基本保證,起著基礎性與先導性的作用。第二層次是在第一層次之上,為滿足同一系列某些專業的共同需要(包括與專業相結合而不是某個專業所特有的)而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其教學內容,或者在深度上超過第一層次的教學內容中的某一相應模塊,或者拓展到第一層次中沒有涉及的領域。這是滿足大文科不同專業對計算機應用需要的課程。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其專業中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第三層次,也就是使用計算機工具,以計算機軟硬件為背景而開設的為某一專業所特有的課程。其教學內容就是專業課。如果沒有計算機作為工具支撐,這門課就開不起來。這部分教學內容顯示了學校開設特色專業的能力與水平。清華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面向高等院校大文科各類專業的大學計算機規劃教材,就是根據《教學要求》編寫而成的。它可以滿足大文科各類專業計算機各層次教學的基本需要。對教材中的不足或錯誤之處,敬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盧湘鴻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
盧湘鴻北京語言大學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原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顧問,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秘書長。第9版前言進入了多媒體網絡時代的計算機,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已成為人們經濟活動、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及科學思維意識,應用計算機獲取、表示、存儲、傳輸、處理、控制和處理信息、協同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文化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雖然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大文科各專業都已開設了相應的計算機課程,并且隨著社會對大文科專業的學生在計算機知識、技能和應用方面要求的提高,這門課程逐步增加了相關的內容,但是我國大學文科各專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情況,從總體上說,與信息化社會、專業本身以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對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要求,都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大文科各專業的學生,進一步加強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育,在面向應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其科學思維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對大文科專業的計算機教育按分類指導進行教學,完善大文科專業計算機教學的目標、要求和基本內容,不斷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了《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注1)(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教學要求》中的主體(知識體系及其內容)就是根據大文科本科文史哲法教類、經濟管理類和藝術類專業三大系列,以及文科計算機大公共課、計算機小公共課程,以及計算機背景專業課程不同教學層次的不同需要提出的。其中計算機大公共課程按知識領域(模塊化)形式進行設計,由分屬于計算機軟、硬件基礎,辦公信息處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等知識領域的知識點組成。這些內容都是大文科專業的學生應知應會的,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保證,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根據社會就業、自身專業以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對大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要求,高等學校各專業今后仍有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上普遍開設計算機公共課的必要。本書是根據《教學要求》中對計算機大公共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寫而成的。全書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中英文鍵盤輸入法、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3、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13、多媒體基礎應用及PDF格式文件、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S6、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3、網絡基礎知識、Internet的使用、信息檢索與利用以及常用工具軟件等12章,并配有豐富的例題和大量習題,以方便教與學。本書可滿足36~72學時(其中上機不少于一半學時)的教學需要。教師可分三個層次安排教學: 第一層次安排36學時,以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中英文鍵盤輸入法、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3、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3、Internet的使用為基本內容,重點是掌握文字處理的技能與Internet的基本使用(包括信息檢索與利用基礎);第二層次安排54學時,除了熟練掌握第一層次規定的那些模塊的內容外,還需掌握多媒體基礎應用與PDF格式文件、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S6,以及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13的基本使用等內容;第三層次安排72學時,除了掌握第二層次規定的內容外,還需比較全面地掌握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13、網絡基礎知識以及常用工具軟件等內容。安排教學時,應從不同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對計算機知識需要的基本要求出發,還要考慮到學時的允許,以及硬件設備和師資等方面的條件,來決定對知識模塊的取舍。本書由盧湘鴻組織編寫并任主編,盧衛、周林志任副主編。為本書提供初稿的主要有盧衛、盧湘鴻、陳潔、何杰、吳志山、周林志、徐娟、潘曉南。此次修訂,主要作者有盧湘鴻(第1章、第3章、第6章)、盧衛(第2章、第9章、第10章)、周林志(第4章、第5章、第7章、第8章)、徐娟(第11章)、吳志山(第12章)。參加某些章節部分內容、例題及習題初稿編寫的有劉麗、劉娉婷、陳勇軍、何路、李婭娣、侯杰波、夏露、喻煒等。全書最后由盧湘鴻審定(注2)。唐大仕老師亦對本書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本書能夠滿足當前高等學校大文科專業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基本需要,也可作為其它非計算機專業公共課和等級考試培訓班的教材,還可滿足辦公自動化人員的自學需要。計算機及其應用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于書中的不妥之處,敬請同行與讀者不吝指正。
作者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
注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制訂的《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2011年版)》,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注2: 本書前言中提供初稿的編寫者排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盧湘鴻 北京語言大學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原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原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文科專業委員會主任、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顧問、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秘書長
目錄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1
1.1計算機概述1
1.1.1計算機的定義、特點與
發展簡史1
1.1.2計算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及
發展趨向2
1.2信息化社會與計算機文化4
1.2.1信息化社會4
1.2.2計算機文化5
1.2.3計算機教育與計算思維
培養6
1.3計算機信息的表示、存儲單位及
其它8
1.3.1信息與數據8
1.3.2數制和數據的存儲單位8
1.3.3指令、指令系統、程序和
源程序9
1.3.4速度10
1.3.5主存儲器容量和外存儲器
容量10
1.3.6性能指標10
1.3.7ASCII碼和漢字碼11
1.4微型計算機系統結構12
1.4.1計算機系統構成12
1.4.2計算機的硬件系統13
1.4.3微型機的硬件構成14
1.4.4計算機的軟件系統23
1.4.5操作系統基本知識25
1.4.6文件的概念、命名、類型及
文件夾結構28
1.4.7用戶與計算機軟件系統和
硬件系統的層次關系30
1.5計算機的安全使用知識30
1.5.1計算機的環境要求30
1.5.2計算機的使用注意事項31
1.5.3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31
1.5.4計算機黑客與網絡犯罪32
習題133
第2章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37
2.1Windows 7概述37
2.1.1Windows 7簡介37
2.1.2Windows 7的運行環境
和安裝37
2.1.3Windows 7操作系統的
啟動與關閉39
2.2Windows 7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操作42
2.2.1鼠標的操作方法和鼠標指針
的不同形狀42
2.2.2桌面有關的概念與桌面的
基本操作43
2.2.3圖標與圖標的基本操作46
2.2.4任務欄48
2.2.5開始菜單50
2.2.6窗口與窗口的基本操作53
2.2.7菜單的分類、說明與基本
操作56
2.2.8對話框與對話框的基本
操作57
2.2.9剪貼板與對象鏈接和
嵌入(OLE)技術59
2.2.10獲取系統的幫助信息61
2.2.11在Windows 7下執行
DOS命令62
2.3文件、文件夾與磁盤管理62
2.3.1文件夾窗口62
2.3.2資源管理器63
2.3.3文件與文件夾的管理66
2.3.4磁盤管理70
2.4任務管理71
2.4.1任務管理器簡介71
2.4.2應用程序的有關操作71
2.5控制面板與環境設置73
2.5.1Windows的控制面板73
2.5.2顯示屬性設置74
2.5.3添加新的硬件設備75
2.5.4常見硬件設備的屬性設置76
2.5.5系統日期和時間的設置77
2.5.6Windows中漢字輸入法的
安裝、選擇及屬性設置78
2.5.7個性化環境設置與用戶
賬戶管理79
2.5.8備份文件和設置80
2.6Windows 提供的系統維護和其它
附件81
2.6.1系統維護工具81
2.6.2記事本的功能和用法84
習題284
第3章中英文鍵盤輸入法92
3.1鍵盤擊鍵技術92
3.1.1打字術和打字姿勢92
3.1.2打字的基本指法92
3.2漢字鍵盤輸入法概述93
3.3微軟拼音ABC漢字輸入風格94
3.3.1ABC的進入和退出94
3.3.2ABC單字、詞語的輸入94
3.3.3ABC數量詞和中文標點
符號的輸入方法96
習題396
第4章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399
4.1基本知識99
4.1.1Microsoft Office 2013和Word
2013簡介99
4.1.2Word 2013的啟動和
退出101
4.1.3Word工作窗口的組成
元素102
4.1.4Word功能區104
4.1.5Word工作窗口不同鼠標指針
符號的含義106
4.2Word中的宏107
4.3文檔創建、保存和基本的編輯
操作108
4.3.1新建文檔與模板概念108
4.3.2新建空白文檔的若干
問題109
4.3.3新建文檔的保存110
4.3.4基本的編輯操作112
4.4文件的編輯技巧114
4.4.1文件的打開與另存114
4.4.2查找和替換114
4.4.3文本塊的選定、刪除、移動
和復制116
4.5文件的版面設計117
4.5.1輸出頁面設置117
4.5.2字符格式設置120
4.5.3段落格式設置121
4.5.4樣式編排文檔124
4.5.5分節符概念與分欄排版125
4.5.6設置頁眉和頁腳,插入
頁碼127
4.6Word的圖文排版等功能128
4.6.1插入圖片與圖文混排128
4.6.2文字圖形效果的實現132
4.6.3首字下沉134
4.6.4文本框與文字方向135
4.6.5插入腳注、尾注和
題注等136
4.7表格的制作和處理136
4.7.1表格制作136
4.7.2表格處理138
4.7.3表格數據計算、生成圖表
及其它141
4.8Word的其它功能143
4.8.1拼寫和語法檢查143
4.8.2使用項目符號、編號和多級
列表144
4.8.3自動生成目錄145
4.8.4中文版式功能146
4.8.5郵件合并功能147
4.8.6利用Word創建和發送電子
郵件149
4.8.7利用Word創建網頁150
4.9文件打印150
習題4151
第5章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13159
5.1Excel 2013概述159
5.1.1Excel的啟動、工作窗口和
退出159
5.1.2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簿、
工作表和單元格160
5.2工作簿的建立和基本操作161
5.2.1工作簿的建立161
5.2.2工作簿的基本操作161
5.3工作表的建立161
5.3.1工作表結構的建立161
5.3.2工作表的數據輸入162
5.4工作表的編輯163
5.4.1數字、文字、日期和時間的
編輯163
5.4.2公式的輸入與編輯163
5.4.3單元格與數據區的選取165
5.4.4數據的復制和移動166
5.4.5數據填充166
5.4.6行、列及單元格的插入167
5.4.7數據區或單元格的刪除167
5.5工作表的管理167
5.5.1工作表的添加、刪除、重命名
等操作167
5.5.2工作表的移動和復制168
5.5.3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
凍結168
5.6工作表格式化169
5.6.1數字格式的設置169
5.6.2字體、對齊方式、邊框底紋
的設置170
5.6.3行高和列寬的調整171
5.6.4自動套用格式171
5.6.5單元格醒目標注的條件
格式設置171
5.7數據的圖表化172
5.7.1圖表的類型和生成172
5.7.2圖表的編輯和修改174
5.8函數174
5.8.1函數的使用174
5.8.2常用函數175
5.9數據清單的管理175
5.9.1數據清單的建立和編輯175
5.9.2數據排序176
5.9.3數據篩選176
5.9.4分類匯總177
5.10數據保護179
5.10.1保護工作簿179
5.10.2保護工作表180
5.11表和圖的打印180
習題5180
第6章多媒體基礎應用及PDF格式文件186
6.1多媒體概述186
6.1.1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186
6.1.2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及
應用187
6.2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組成188
6.2.1多媒體計算機的標準188
6.2.2多媒體計算機的軟、硬件
平臺188
6.3多媒體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及處理189
6.3.1聲音信息189
6.3.2圖像信息189
6.3.3視頻信息190
6.4多媒體開發工具191
6.4.1編程語言191
6.4.2多媒體創作工具191
6.5中文Windows 7中的多媒體
功能192
6.5.1錄音機192
6.5.2多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192
6.5.3多媒體娛樂中心Windows
Media Center193
6.5.4音量控制器194
6.6PDF格式文件Portable
Document Format194
6.6.1PDF格式文件概述194
6.6.2一般PDF格式文件的
創建195
6.6.3PDF格式文件的基本
操作197
習題6198
第7章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S6200
7.1基礎知識200
7.1.1圖像的基本屬性200
7.1.2圖像的格式201
7.1.3圖像的輸入和輸出設備201
7.2Photoshop的工作環境202
7.2.1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202
7.2.2圖像文件的操作203
7.2.3圖像處理工具204
7.2.4控制調板207
7.3圖層和通道210
7.3.1使用圖層210
7.3.2使用通道和蒙版211
7.4創建文字213
7.5濾鏡214
7.6綜合應用216
習題7217
第8章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3219
8.1PowerPoint 簡介219
8.2創建演示文稿219
8.2.1PowerPoint 的工作
界面219
8.2.2PowerPoint的視圖
方式219
8.2.3演示文稿的創建和保存221
8.3編輯演示文稿221
8.3.1插入文本221
8.3.2插入圖片和藝術字222
8.3.3插入表格和圖表223
8.3.4插入SmartArt圖形224
8.3.5插入聲音和影片224
8.3.6幻燈片的基本操作225
8.4設置演示文稿外觀226
8.4.1更改幻燈片版式226
8.4.2應用主題226
8.4.3設置背景227
8.4.4設置母版228
8.5建立動感的演示文稿228
8.5.1添加動畫效果228
8.5.2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229
8.5.3創建交互式演示文稿230
8.6放映演示文稿231
8.6.1啟動幻燈片放映231
8.6.2控制幻燈片放映232
8.6.3設置幻燈片放映方式233
8.7打包演示文稿233
8.8打印演示文稿234
習題8235
第9章網絡基礎知識237
9.1網絡概述237
9.1.1網絡的形成與發展237
9.1.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39
9.1.3網絡的分類242
9.1.4網絡的拓撲結構242
9.1.5網絡的基本應用243
9.2用戶端計算機訪問網上資源的
配置243
9.2.1局域網接入方式245
9.2.2無線網絡接入方式247
9.2.3ADSL接入方式249
9.3局域網的組建251
9.3.1雙機互聯網絡的組建251
9.3.2多機利用集線器或交換機
組建局域網252
9.4Windows 7網絡管理254
9.4.1用戶賬戶的管理254
9.4.2網絡共享資源的設置257
9.4.3網絡共享資源的使用258
習題9267
第10章Internet的使用270
10.1Internet概述270
10.1.1Internet簡介270
10.1.2Internet的主要功能270
10.1.3如何上網272
10.2如何使用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272
10.2.1IE 8工作窗口介紹272
10.2.2瀏覽網頁274
10.2.3收藏夾的使用和管理274
10.3文件的下載和上傳277
10.3.1下載文件的方法277
10.3.2文件的上傳283
10.4電子郵件Email283
10.4.1申請和使用免費電子
信箱284
10.4.2電子郵件客戶端軟件
Windows Live Mail的
使用288
10.5中文電子公告欄BBS297
10.5.1基于WWW的BBS
站點297
10.5.2訪問BBS298
10.6網絡虛擬空間299
10.6.1博客299
10.6.2微博客302
10.6.3社交網絡305
10.7Internet在線存儲309
10.7.1Internet在線存儲
概述310
10.7.2在線存儲客戶端軟件
Dropbox的使用310
習題10313
第11章信息檢索與利用317
11.1信息檢索系統317
11.1.1信息檢索原理317
11.1.2文獻分類法318
11.1.3信息檢索方法、途徑和
步驟321
11.2信息檢索工具的使用322
11.2.1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基本
知識322
11.2.2計算機信息檢索技術323
11.2.3網絡信息檢索工具324
11.3常用的信息檢索資源326
11.3.1中文數據庫326
11.3.2西文數據庫328
11.3.3特種文獻檢索329
11.3.4Internet信息查詢331
11.3.5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332
習題11334
第12章常用工具軟件336
12.1壓縮工具WinRAR336
12.1.1軟件信息336
12.1.2軟件簡介336
12.1.3WinRAR的應用
方法336
12.2看圖工具軟件ACDSee338
12.2.1軟件信息338
12.2.2軟件簡介338
12.2.3ACDSee的使用方法338
12.3下載工具迅雷340
12.3.1軟件信息340
12.3.2軟件簡介340
12.3.3迅雷的使用方法340
12.4機器翻譯軟件金山詞霸342
12.4.1軟件信息342
12.4.2軟件簡介342
12.4.3金山詞霸的使用方法342
12.5數據恢復工具EasyRecovery343
12.5.1軟件信息343
12.5.2軟件簡介344
12.5.3EasyRecovery 11.0的
使用方法344
12.6360安全軟件345
12.6.1軟件信息345
12.6.2軟件簡介345
12.6.3360軟件的使用方法346
12.7多媒體格式轉換軟件格式工廠348
12.7.1軟件信息348
12.7.2軟件簡介348
12.7.3格式工廠的使用方法348
12.8互聯網實時通信工具Skype349
12.8.1軟件信息349
12.8.2軟件簡介350
12.8.3Skype的使用方法350
參考文獻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