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實務(第二版)》每章開頭都設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本章導航,便于學習者在學習各章之前,準確把握各章的學習要點、重點要求以及有關知識點的相互聯系;每章末都附有自測練習、案例分析、實訓操作及閱讀材料,便于學習者及時查驗前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及進行相關的延伸學習。本書同時配有習題答案和電子教案。本書是在*版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財務管理領域的新成果,組織多所高校的多位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組成編寫團隊共同編寫而成的。本書主要面向應用型本科學生而設計,也適合作為專科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作為成人教育、非財務管理專業相關人士,以及企業管理人員了解財務知識的參考書。
第三章資金籌集管理
知識目標
1.掌握資金籌集的概念、動機和要求;
2.掌握籌資規模的預測方法;
3.掌握權益資金的籌集方式;
4.掌握負債資金的籌集方式及其計算。
能力目標
1.會運用籌資規模的預測方法計算籌資量;
2.學會運用吸收直接投資、發行普通股股票和優先股票、內部留存收益等籌資方法;
3.能運用負債原理計算債券的發行價格、融資租賃的租金。
本章導航
籌資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習者將理解資金籌集的動機和要求、籌資的渠道和方法;掌握籌資規模的預測方法;總結籌資方式的優缺點。
*節資金籌集概述
一、資金籌集的概念、動機和要求
1.資金籌集的概念
籌資是指企業根據其生產經營、對外投資及調整資本結構的需要,通過籌資渠道和資金市場,并運用籌資方式,經濟有效地為企業籌集所需的資金。
資金籌集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它會影響乃至決定企業資金運動的規模及效果。企業經營者必須把握企業何時需用資金、需要多少資金、以何種合理的方式取得資金。還要考慮為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外投資及調整資本結構的需要,在籌資過程中還應考慮籌資成本、籌資風險、投資項目及其收益能力、資本結構及其彈性等影響因素,并遵守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成本節約、時機得當、依法籌資等籌資原則。籌資、投資和分配構成企業財務活動過程,它伴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反復不斷地進行,從而構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2.籌集資金的動機
籌資管理的動機是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的情況下,以較低的籌資成本付出和較小的籌資風險,獲取同樣多的資金或較多的資金。每次具體的籌資活動往往受特定動機的驅使。籌資動機對籌資行為和結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踐中,為實現籌資管理的目標,籌資動機有時是單一的,有時是復合的,企業籌資的具體動機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類。
(1)新建籌資動機。它是指企業在新建時為滿足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鋪底資金而產生的籌資動機。企業新建時,要按照經營方針所確定的生產經營規模核定固定資金需要量和流動資金需要量,同時籌措相應的資本金,資本金不足部分即需籌集短期或長期的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
(2)擴張籌資動機。它是指企業因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或追加對外投資而產生的籌資動機。具有良好發展前景、處于成長時期的企業通常會產生擴張籌資動機。例如,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供不應求,需要購置設備增加市場供應;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需要引進技術;擴大有利的對外投資規模;開拓有發展前景的對外投資領域;等等。擴張籌資動機所產生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的資產總額和權益總額的增加。
(3)償債籌資動機。它是指企業為了償還某項債務而形成的借款動機。償債籌資有兩種情況:①調整性償債籌資,即企業具有足夠的能力支付到期舊債,但為了調整原有的資本結構,舉借一種新債務,從而使資本結構更加合理;②惡化性償債籌資,即企業現有的支付能力已不足以償付到期舊債,被迫舉借新債還舊債,這表明企業財務狀況已經惡化。
(4)混合籌資動機。企業既需要擴大經營的長期資金又需要償還債務的現金而形成的籌資動機,即混合籌資動機。這種籌資包含了擴張籌資和償債籌資兩種動機,其結果既會增大企業資產總額,又能調整企業資本結構。
3.資金籌資的要求
企業籌集資金的基本要求是講求資金籌集的綜合經濟效益。具體要求如下。
(1)合理確定資金需要量,努力提高籌資效果。不論通過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籌集資金,都應該預先確定資金的需要量,既要確定流動資金的需要量,又要確定固定資金的需要量。籌集資金固然要廣開財路,但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界限。要使資金的籌集量與需要量相適應,防止籌資不足而影響生產經營或籌資過剩而降低籌資效益。
(2)周密研究投資方向,大力提高投資效果。投資是決定應否籌資和籌資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資收益與籌資成本相權衡,決定著要不要籌資,而投資規模則決定著籌資的數量。因此,必須確定有利的資金投向,才能做出籌資決策,避免不顧投資效果的盲目籌資。
(3)適時取得所籌資金,保證資金投放需要。籌集資金要按照資金投放使用的時間來合理安排,使籌資與用資在時間上相銜接,避免取得資金滯后而貽誤投資的有利時機,也要防止取得資金過早而造成投放前的閑置。
(4)認真選擇籌資來源,力求降低籌資成本。企業籌集資金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籌資渠道和方式的籌資難易程度、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各不一樣。因此,要綜合考察各種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研究各種資金來源的構成,求得*優的籌資組合,以便降低組合的籌資成本。
(5)合理安排資本結構,保持適當償債能力。企業的資本一般由權益資金和債務資金構成。企業負債所占的比率要與權益資金多少和償債能力高低相適應。要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既防止負債過多,導致財務風險過大,償債能力不足,又要有效地利用負債經營,借以提高權益資金的收益水平。
(6)遵守國家有關法規,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企業的籌資活動影響著社會資金的流向和流量,涉及有關方面的經濟權益。企業籌集資金必須接受國家宏觀指導與調控,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履行約定的責任,維護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
二、籌集資金的種類
企業籌集的資金可按不同方式進行分類,這里只介紹幾種*主要的方式。
1.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
按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不同,企業籌資分為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
(1)短期資金。它是指供一年以內使用的資金。短期資金主要投資于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一般在短期內可收回。短期資金常采用商業信用、銀行流動資金借款等方式來籌集。
(2)長期資金。它是指供一年以上使用的資金。長期資金主要投資于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生產規模的擴大、廠房和設備的更新,一般需幾年或幾十年才能收回。長期資金通常采用吸收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長期借款、融資租賃、留存收益等方式來籌集。
2.所有者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
按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企業籌資分為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
(1)權益資金。它是指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吸收投資、內部積累等方式籌集的資金,都屬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不用還本,因而稱為企業的自有資金、主權資金或權益資金。自有資金不用還本,因此籌集自有資金沒有財務風險。但自有資金要求的回報率高,資本成本高。
(2)負債資金。它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銀行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的資金,屬于企業的負債,到期要歸還本金和利息,因而又稱為企業的借入資金或負債資金。企業采用借入的方式籌集資金,一般承擔較大的財務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本成本小。
3.內部籌資和外部籌資
按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企業籌資分為內部籌資和外部籌資。
(1)內部籌資。內部籌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其主要包括:企業自有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和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購并中,企業都盡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
(2)外部籌資。外部籌資渠道是指企業從外部所開辟的資金來源,其主要包括:專業銀行信貸資金、非金融機構資金、其他企業資金、民間資金和外資。從企業外部籌資具有速度快、彈性大、資金量大的優點,因此,在購并過程中外部籌資一般是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其缺點是保密性差,企業需要負擔高額成本,因此產生較高的風險,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
4.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按籌資活動是否通過金融機構,企業籌資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1)直接籌資。它是指企業不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與資本所有者協商,融通資本的一種籌資活動。直接籌資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和商業信用等籌資方式。通過直接籌資既可以籌集股權資金,也可以籌集債務資金。按法律規定,公司股票、公司債券等有價證券的發行需要通過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但證券公司所起到的只是承銷的作用,資金擁有者并未向證券公司讓渡資金使用權,因此發行股票、債券屬于直接向社會籌資。
(2)間接籌資。它是指企業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融通資本的籌資活動。在間接籌資方式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了中介的作用,預先集聚資金,資金擁有者首先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讓渡資金的使用權,然后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資金提供給企業。間接籌資的基本方式是向銀行借款,此外還有融資租賃等籌資方式。間接籌資形成的主要是債務資金,主要用于滿足企業資金周轉的需要。
(3)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的區別。
①籌資機制不同。直接籌資依賴于資本市場機制,以各種證券作為載體;而間接籌資既可運用市場,也可運用計劃或行政機制。
②籌資范圍不同。直接籌資具有廣闊的領域,可利用的籌資渠道和方式較多;而間接籌資的范圍比較窄,籌資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
③籌資效率和費用高低不同。直接籌資的手續較為繁雜,所需文件較多,準備時間較長,故籌資效率較低,籌資費用比較高;而間接籌資手續比較簡單,過程比較簡單,故籌資效率較高,籌資費用較低。
三、籌資的渠道和方式
企業的籌資活動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來完成,同一渠道的資本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取得,而同一籌資方式又可以籌集不同籌資渠道的資本。利用多種籌資渠道、選擇合理籌資方式籌集企業*佳規模的資金是企業籌資管理的關鍵。
1.籌資渠道
籌資渠道是指籌集資金來源的方向與通道,體現資金來源與供應量。我國企業目前籌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家財政資金。國家對企業的直接投資是國有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特別是國有獨資企業,其資本全部由國家投資形成,從產權關系上看,產權歸國家所有。
(2)銀行信貸資金。銀行對企業的各種貸款是我國各類企業*為主要的資金來源。我國提供貸款的銀行主要有兩個: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營利為目的,為企業提供各種商業貸款,政策性銀行為特定企業提供政策性貸款。
(3)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指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租賃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企業集團所屬的財務公司。他們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既包括信貸資金的投放,也包括物資的融通,還包括為企業承銷證券。
(4)其他企業資金。其他企業資金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部分閑置的資金,可以互相投資,也可以通過購銷業務形成信用關系形成其他企業資金,這也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5)居民個人資金。居民個人資金是指“游離”于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之外的個人資金,可用于對企業進行投資,形成民間資金來源。
(6)企業自留資金。企業自留資金是指企業通過計提折舊、提取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形式形成的資金,這些資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業無須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籌集,它們是企業內部自動生成或轉移的資金。
2.籌資方式
籌資方式是指企業籌集資金所采用的具體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的籌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吸收直接投資;②發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商業信用;⑤發行債券;⑥融資租賃;⑦銀行借款。
企業籌資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針對客觀存在的籌資渠道,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進行籌資,有效的籌資組合可以降低籌資成本,提高籌資效率。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一定的籌資方式只適用于某一特定的籌資渠道,具體的對應關系可用表3.1描述。
表3.1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的對應關系
籌資渠道吸收直
接投資發行股票利用留
存收益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融資租賃
國家財政資金√√
銀行信貸資金√
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
其他企業資金√√√√
居民個人資金√√√√
企業自留資金√√
第二節籌資規模的預測
企業在籌資之前,應當采用一定的方法預測資金需要數量,只有這樣,才能使籌集來的資金既能保證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又不會有太多的閑置。資金需要量預測有定性預測分析和定量預測分析兩種方法。
一、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是指利用直觀的資料,依靠個人的經驗和主觀分析、判斷能力,預測未來資金需求量的方法。這種方法通常在企業缺乏完備、準確的歷史資料情況下采用。其預測過程是:首先由熟悉財務情況和生產經營情況的專家,根據過去所積累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提出預測的初步意見;然后,通過召開座談會或發出各種表格等形式,對上述預測的初步意見進行修正補充。這樣經過一次或幾次以后,得出預測的*終結果。
定性預測法是十分有用的,但它不能揭示資金需要量與有關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例如,預測資金需要量應和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聯系。生產規模擴大,銷售數量增加,會引起資金需求增加;反之,則會使資金需求量減少。
二、定量預測法
定量預測法是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和市場數據,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等進行數據分析,再進行成本效益比較,從而找出合理籌資數量和方式的方法。以下主要介紹兩種方法。
1.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分析調整法,是以有關項目基期年度的平均資金需要量為基礎,根據預測年度的生產經營任務和資金周轉加速的要求,進行分析調整來預測資金需要量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計算簡便容易掌握,但有預測結果不太準確的缺點。它適用于品種繁多、規格復雜、資金用量較小的項目。因素分析法的計算公式為:
資金需要量=(基期平均資金占用額-不合理資金占用額)×(1±預測期銷售增減率)
×(1±預測期資金周轉速度變動率)
【例3.1】某企業上年度資金平均占用額為3000萬元,經分析,其中不合理部分為300萬元,預計本年度銷售增長率為5%,資金周轉加速率為3%。試計算預測年度資金需要量。
【解析】預測年度資金需要量=(3000-300)×(1+5%)×(1-3%)
=2749.95(萬元)
2.銷售百分率法
銷售百分率法是以資金與銷售額的比率為基礎,預測未來資金需要量的方法。應用銷售百分率法計算外界資金需要量的基本步驟如下。
(1)區分變動性項目(隨銷售收入變動而呈同比率變動的項目)和非變動性項目。通常變動性項目有: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等流動性資產。非變動性項目有: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等固定性資產。
(2)計算變動性項目的銷售百分率。計算公式為:
變動性項目的銷售百分比=基期變動性資產(或負責)基期銷售收入
(3)計算需追加的外部籌資額。計算公式為:
外界資金需要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式中:
增加的資產=增量收入×基期變動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增加的負債=增量收入×基期變動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增加的留存收益=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對于增加的留存收益,應該采用預計銷售收入計算,并且我國《公司法》規定企業應當按照當期實現的稅后利潤的10%計提法定公積金,5%計提法定公益金,所以銷售留存率不會小于15%。
【例3.2】ABC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如表3.2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