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第2版)》共分為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導論;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消費與簡單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修正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IS-LM分析;完整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總需求-總供給分析;財政體制與財政政策;金融體制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平衡與宏觀經濟政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新古典與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
為適應本科理論教學改革的需要,《宏觀經濟學(第2版)》在內容取舍上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注重實踐性。《宏觀經濟學(第2版)》適合作為本科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2009年由渤海大學張玉明教授主持的宏觀經濟學精品課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課程,2015年由張玉明教授主講的宏觀經濟學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課程。為了能夠與讀者分享教學體會與經驗,我們編寫了本教材。本教材以適應理論教學改革的需要為出發點,努力貼近本科教學實際,突出應用能力培養,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把握“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力求有所突破與創新。
為便于讀者的學習,本教材在每一章開始時都給出了“學習要點及目標”“核心概念”和“引導案例”,意在提醒讀者本章的精髓與實際案例。在每一章結束時,都針對本章內容給出“本章小結”,梳理出本章的要點。在“本章小結”后都列出本章的“實訓案例”“實訓課堂”及“復習思考題”,便于讀者鞏固所學知識并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與*版不同,在每一章的*后還增加了閱讀延伸,給出與本章相關知識的閱讀拓展資料,同時給出張玉明教授在超星主講的宏觀經濟學在線課程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移動端觀看視頻進行在線學習。
《宏觀經濟學(第2版)》的讀者對象是國內大專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學者,以本科生為主,也可供研究生班學員、MBA學員使用,還可供廣大實際經濟工作者自學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宏觀經濟學概述 2
一、宏觀經濟學的概念 2
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 3
三、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6
第二節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8
一、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 8
二、經濟理性主義的假定 9
三、均衡分析方法 10
四、靜態、比較靜態和動態分析
方法 10
五、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 11
六、需求分析與供給分析 11
七、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 11
八、事前變量分析與事后變量
分析 12
第三節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
關系 12
一、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
聯系 12
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
區別 14
第四節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6
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 16
二、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17
本章小結 18
復習思考題 19
閱讀推薦 21
第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22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 23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23
二、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
總值 24
三、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 25
四、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
總值與潛在國內生產總值 25
五、實際GDP和潛在GDP 27
第二節 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27
一、國民經濟總量核算的兩大
體系 27
二、對“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
的認識 28
三、支出法 29
四、收入法(或成本法) 32
五、生產法 33
六、國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調整 35
第三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總量 37
一、國內生產總值 37
二、國內生產凈值 37
三、國民收入 37
四、個人收入 38
五、個人可支配收入 38
六、國民收入概念中五個總量的
關系 38
第四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38
一、簡單宏觀經濟的構成 39
二、兩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與恒等關系 40
三、三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及恒等關系 42
四、四部門經濟的流量循環模型
及恒等關系 43
本章小結 45
復習思考題 45
閱讀推薦 48
第三章 消費與簡單凱恩斯宏觀經濟
模型 49
第一節 均衡產出 50
一、最簡單的經濟關系 50
二、均衡產出的概念 51
三、投資等于儲蓄 52
第二節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52
一、消費函數 52
二、儲蓄函數 55
三、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56
第三節 消費的其他理論 57
一、杜森貝里的相對收入理論 57
二、生命周期消費理論 58
三、持久收入消費理論 59
四、家庭跨時期消費的基本理論 59
五、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 62
第四節 國民收入的決定 63
一、兩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
決定 64
二、三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
決定 67
三、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
決定 69
四、國民收入的變動 72
第五節 乘數理論 74
一、乘數原理 75
二、價格水平變化對投資乘數的
影響 78
三、其他乘數 79
四、乘數理論的適用性 82
本章小結 83
復習思考題 84
閱讀推薦 87
第四章 修正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IS-LM分析 88
第一節 凱恩斯的投資理論與IS曲線 89
一、凱恩斯的投資理論 89
二、IS曲線及其推導 95
三、IS曲線的斜率 98
四、IS曲線的移動 99
第二節 貨幣市場均衡與LM曲線 101
一、貨幣供求與利率的決定 101
二、LM曲線及其推導 109
三、LM曲線的斜率 111
四、LM曲線的移動 113
第三節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般
均衡 114
一、兩市場均衡的確定 114
二、非均衡到均衡的調節 115
三、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的
變動 117
第四節 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 120
本章小結 121
復習思考題 122
閱讀推薦 125
第五章 完整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總需求-總供給分析 126
第一節 總需求曲線分析 127
一、總需求函數 127
二、總需求曲線 128
三、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131
第二節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供給曲線 134
一、新古典總供給曲線 134
二、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 139
三、總供給曲線的一般形狀及其
移動 142
第三節 總需求-總供給的凱恩斯宏觀
經濟模型的應用 144
一、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44
二、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運用 146
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與經濟的
動態調整 149
本章小結 151
復習思考題 151
閱讀推薦 155
第六章 財政體制與財政政策 156
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 157
一、宏觀經濟政策及理論的
演變 157
二、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158
三、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161
四、宏觀經濟政策實施中的
困難 162
第二節 財政體制與財政政策原理 162
一、財政體制及其基本結構 162
二、政府預算 165
三、財政政策的工具 166
四、自動的財政政策和酌情使用的
財政政策 167
五、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168
第三節 財政政策效果分析 169
一、IS曲線斜率對財政政策效果的
影響 169
二、LM曲線斜率對財政政策效果的
影響 170
三、財政政策效應特例:凱恩斯區域
與古典區域 171
四、財政政策乘數與財政政策
效果 172
五、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174
第四節 財政政策與財政收支平衡 176
一、財政收支平衡概述 176
二、財政平衡預算思想 177
三、功能財政 178
四、充分就業的預算盈余 179
五、公債的擠出效應和財政赤字
貨幣化 182
六、財政政策與平衡預算 182
本章小結 183
復習思考題 184
閱讀推薦 186
第七章 金融體制與貨幣政策 188
第一節 金融體制概述 189
一、金融體制的相關內容 190
二、中央銀行及其職能 191
三、金融中介及其業務 193
四、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框架 195
第二節 貨幣與國際貨幣體系 196
一、貨幣 196
二、國際貨幣體系 200
第三節 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和貨幣
供給 205
一、貨幣創造的過程 205
二、簡單的貨幣創造乘數 207
三、復雜的貨幣創造乘數 207
四、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 208
第四節 貨幣政策工具與貨幣政策的傳導
機制 209
一、貨幣政策 209
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210
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212
四、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213
五、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214
六、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217
第五節 貨幣政策效果分析 219
一、貨幣政策效果 219
二、IS曲線斜率對貨幣政策效果的
影響 219
三、LM曲線斜率對貨幣政策效果的
影響 220
四、貨幣政策效果特例:凱恩斯區域
與古典區域 220
五、貨幣政策乘數與財政政策
效果 221
六、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222
七、貨幣主義的挑戰 223
第六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
使用 224
一、政策選擇和需求結構 224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的
必要性 224
三、宏觀經濟政策配合中的相機
抉擇 225
本章小結 229
復習思考題 229
閱讀推薦 232
第八章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平衡
與宏觀經濟政策 233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匯率 234
一、國際貿易 234
二、匯率 239
第二節 國際收支的平衡 243
一、國際收支的定義 243
二、國際收支的衡量指標 244
三、國際收支衡量指標的類型 246
四、國際收支不平衡的類型 248
五、國際收支不平衡對經濟的
影響 249
第三節 IS-LM-BP模型分析 250
一、開放條件下的IS曲線 250
二、國際收支平衡:BP曲線 252
三、IS-LM-BP模型 255
第四節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財政政策
與貨幣政策 260
一、財政政策的效應分析 260
二、貨幣政策的效應分析 265
本章小結 269
復習思考題 270
閱讀推薦 273
第九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274
第一節 失業理論 275
一、失業的基本概念 275
二、失業的種類 278
三、奧肯定理 281
四、失業問題的嚴重性 281
第二節 通貨膨脹 282
一、通貨膨脹的界定及衡量 282
二、通貨膨脹的原因分析 284
三、惡性通貨膨脹 292
四、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293
五、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及其
治理 294
六、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通貨膨脹的
特點 297
第三節 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 298
一、凱恩斯的觀點:失業與通貨膨脹
不會并存 298
二、菲利普斯曲線:失業與通貨膨脹
之間的交替關系 299
三、貨幣主義的觀點:短期菲利普斯
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301
四、理性預期學派觀點:與橫軸
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線 302
五、停滯膨脹 303
本章小結 306
復習思考題 307
閱讀推薦 309
第十章 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 310
第一節 經濟增長基礎知識 311
一、經濟增長概念的內涵及其
指標 311
二、經濟增長的核算 313
三、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 314
第二節 經濟增長模型 317
一、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317
二、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 320
三、內生增長理論 328
第三節 經濟周期理論 330
一、經濟周期的基本知識 330
二、經濟周期的一般原因——
非凱恩斯理論 333
三、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周期
理論 337
本章小結 342
復習思考題 343
閱讀推薦 345
第十一章 新古典與新凱恩斯主義宏觀
經濟學 346
第一節 經濟學的三次革命與宏觀經濟學
流派 348
第二節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貨幣主義 350
一、貨幣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 350
二、貨幣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351
三、貨幣主義的兩個假設 352
四、貨幣主義的主要觀點 356
五、貨幣主義的經濟政策 357
第三節 供給學派 359
一、薩伊定律及拉弗曲線 359
二、恢復“薩伊定律”,強調“供給
第一” 361
三、降低稅率能刺激供給、促進經濟
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 362
四、反對國家干預,主張市場
調節 363
五、削減政府開支,主張財政
平衡 364
六、實施限制性貨幣政策,恢復金
本位制 364
第四節 理性預期學派 365
一、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基礎 366
二、理性預期學派的主要觀點 369
三、理性預期學派觀點的簡單
模型 372
第五節 新凱恩斯主義的基本觀點 376
一、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基本
特點 376
二、對新古典學派觀點的肯定和
吸收 377
三、對原有的凱恩斯主義觀點的
堅持 377
四、新凱恩斯主義的基本觀點 380
五、新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 383
第六節 宏觀經濟學的共識 385
一、宏觀經濟學應建立其微觀
基礎 386
二、在短期,總需求能夠影響一國
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 387
三、在長期,一國生產物品和勞務的
能力決定著該國居民的生活
水平 387
四、預期在決定經濟的行為方面
發揮著重要作用 388
五、反通貨膨脹政策的兩難選擇 390
六、貨幣政策已被普遍承認為穩定
經濟的主要工具 391
本章小結 392
復習思考題 393
閱讀推薦 394
參考文獻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