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理論與實務兩個方面介紹了金融服務機構如何將非核心業務甚至部分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的服務供應商,以提高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全書共分為14章,分別為走近金融服務外包,國際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歷程、特點與趨勢,金融服務外包動因與效應,金融服務外包理論,金融服務外包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金融服務外包決策,銀行業務外包,保險業務外包,證券業務外包,金融后臺業務外包,金融服務離岸外包,金融服務外包風險及防范,金融服務外包監管。本教材結構體系嚴謹,內容新穎豐富,注重案例分析與實務操作相結合。
本書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結構體系嚴謹,內容新穎豐富,適用于各類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及專科生教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用書及金融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
金融服務外包是由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服務機構把非核心業務甚至部分核心業務,以合同形式發包給專業的服務供應商,以提高核心業務的競爭力,降低企業成本,分散經營風險的金融業務服務提供模式。
發端于歐美證券行業的金融服務外包,20世紀90年代后,在節約成本和技術升級的推動下,其范圍迅速向銀行、保險、證券各類金融機構擴展,業務范圍也從簡單的文檔事務性工作外包擴展到IT 技術、呼叫中心、抵押貸款、信用卡、理賠、核保、保單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資產管理、咨詢業務、信息數據處理等。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IT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空前發展,服務智能化、技術工程化等趨勢,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金融機構進一步推動商業模式改革和產品升級,促使金融服務外包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層次進一步提升,外包也由低端業務向高端業務,后臺業務向前臺業務,非核心業務向核心業務延伸拓展,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服務對象也由傳統的金融機構向所有開展金融業務的企業,如電子支付、財富管理咨詢、金融社交商等擴展。在這一趨勢下,對金融服務外包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強烈。
本書就是基于此背景及落實教育部創新高校、培訓機構和有關企業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產業急需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地方所屬高校的服務外包相關專業要以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主的精神而編寫完成的。
本書較為完整地從金融服務外包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理論、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實踐、金融服務外包監管四個方面對金融服務外包理論與實務做了詳細的介紹。全書共分為14章,五
個模塊。第一模塊,金融服務外包概述,主要包括第1章,以服務外包的內涵起源發展為線索,
介紹了金融服務外包的概念、分類和作用。第二模塊,國內外金融服務外包發展,包括第2
章與第5章。第2章介紹了國際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歷程,國際金融服務外包市場結構,國際
金融服務外包發展趨勢,離岸金融外包等;第5章介紹了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歷程、市場
現狀、趨勢等。第三模塊,金融服務外包理論基礎,包括第3章與第4章。第3章從發包企
業與發包國,接包企業與接包國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服務外包的動因與經濟效應;第4章在第3 章一般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四個基礎理論角度分析回答了進行外包的原因、決策條件及效果。第四模塊,金融服務外包實務,包括第6章到第13章。第6章是從總論的角度介紹了金融服務外包幾種常見的業務類型: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金融知識處理外包、營銷外包、財務會計外包;第7章分析了外包的決策主要依據與內容,選擇外包商的方法等;第
8章介紹了銀行業務外包的模式、類型,面臨的風險及風險控制策略;第9章介紹了保險業務
外包的類型、決策、風險管理;第10章介紹了證券業務外包類型、風險管理及公募基金的外
包流程;第11章介紹了金融后臺業務外包;第12章介紹了金融服務離岸外包;第13章介紹
了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風險及防范。第五模塊,金融服務外包監管,包括第14章,主要介紹了
余萬林,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與投資。主講課程有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金融學原理等,主持各類教學科研課題十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