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是作者在多年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組織編寫而成的。《經濟法》突出時效性、實用性和新穎性的特征,根據(jù)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學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特點,圍繞學生未來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所面臨的經濟法律問題,對內容進行取舍。本書共十四章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法基礎理論、企業(yè)法、公司法、企業(yè)破產法、合同法、市場規(guī)制法律制度(如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等)、證券法、保險法、會計法、稅法、勞動法、經濟糾紛的解決等內容。
《經濟法》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yè)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參加相關資格考試的參考資料,還可供其他從事法律、經濟實務工作或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參考與閱讀。
《經濟法》的編寫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時效性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日趨完善,我國立法機關對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了重大修訂。為更好地反映當前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與特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編者力求將本書的知識點與*修訂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等內容相吻合。
(2) 實用性強。本書根據(jù)經濟管理類本科學生的學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特點,圍繞學生未來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所面臨的經濟法律問題,對內容進行取舍。同時,本書在闡述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特別設置實踐實訓的環(huán)節(jié),注重知識的實用性,*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形式新穎。本書通過引導案例同步例題知識鏈接案例賞析實踐演練自測題等多種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組織,使學生在學練和做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經濟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終達到樂學善用的目標。
《經濟法》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yè)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參加相關資格考試的參考書,還可供其他從事法律、經濟實務工作或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參考與閱讀。
前言
隨著經濟法學科的設立和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各種版本的經濟法教材相繼出現(xiàn),為經濟法學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由于經濟管理與法律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許多財經、商貿、管理類等非法學專業(yè)也對經濟法學習產生強烈需求,但之前許多版本的教材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所以,培養(yǎng)懂經濟、懂法律,實踐應用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對經濟法教材的編寫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書的編寫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時效性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日趨完善,我國立法機關對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了重大修訂。為更好地反映當前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最新變化與特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最新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編者力求將本書的知識點與最新修訂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等內容相吻合。
(2) 實用性強。本書根據(jù)經濟管理類本科學生的學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特點,圍繞學生未來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所面臨的經濟法律問題,對內容進行取舍。同時,本書在闡述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特別設置實踐實訓的環(huán)節(jié),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形式新穎。本書通過引導案例同步例題知識鏈接案例賞析實踐演練自測題等多種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組織,使學生在學練和做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經濟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樂學善用的目標。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yè)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參加相關資格考試的參考書,還可供其他從事法律、經濟實務工作或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參考與閱讀。
本書的編寫工作分工為:第一章、第十章和第十三章由朱力編寫;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由沈樹明編寫;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八章由周朋程編寫;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由孫越編寫;全書由沈樹明統(tǒng)稿。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謝忱。同時,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筆者參考了當前經濟法律法規(guī)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人員的研究成果和網絡資源,鑒于篇幅有限,僅將主要參考文獻附于書后,對此,謹向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謝意。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和時間倉促,書中如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第一章 經濟法基礎理論 1
第一節(jié) 經濟法概述 1
一、法學基礎理論 2
二、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5
三、經濟法的特征 5
第二節(jié) 經濟法體系 8
一、經濟法體系的觀點 8
二、經濟法體系的結構 8
第三節(jié) 經濟法律關系 11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種類
和特征 11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12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
與終止 15
自測題 17
案例分析 19
第二章 企業(yè)法 20
第一節(jié) 企業(yè)法概述 20
一、企業(yè)的概念和特征 21
二、企業(yè)的分類 21
三、我國現(xiàn)行的企業(yè)法律制度 22
四、企業(yè)法的主要內容 22
第二節(jié) 個人獨資企業(yè)法 23
一、個人獨資企業(yè)的概念與法律
特征 23
二、個人獨資企業(yè)的設立 24
三、個人獨資企業(yè)的投資人及事務
管理 26
四、個人獨資企業(yè)的解散和清算 28
第三節(jié) 合伙企業(yè)法 30
一、合伙企業(yè)的概念與法律特征 30
二、普通合伙企業(yè) 31
三、有限合伙企業(yè) 39
四、合伙企業(yè)的解散和清算 42
第四節(jié) 實踐演練 43
一、合伙協(xié)議的簽訂 43
二、合伙企業(yè)登記程序 45
三、入伙和退伙 47
自測題 50
案例分析 52
第三章 公司法 55
第一節(jié) 公司和公司法概述 56
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56
二、公司的分類 57
三、我國現(xiàn)行的公司法律制度 61
四、公司法的主要特征 61
第二節(jié) 公司法的一般制度 62
一、公司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
能力 62
二、公司資本制度 64
三、公司的設立 69
第三節(jié) 有限責任公司 71
一、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71
二、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 73
三、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75
四、特殊的有限責任公司 79
五、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81
第四節(jié) 股份有限公司 82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82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83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86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fā)行
和轉讓 89
第五節(jié) 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
人員 92
一、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
任職資格 92
二、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
義務 92
三、股東訴訟制度 93
第六節(jié) 公司債券 94
一、公司債券概述 94
二、公司債券的發(fā)行 95
三、公司債券的轉讓 96
第七節(jié) 公司的財務會計 96
一、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96
二、公司利潤分配 97
三、公積金制度 99
第八節(jié) 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
和清算 100
一、公司合并 100
二、公司分立 102
三、公司解散 104
四、公司清算 106
第九節(jié) 實踐演練 108
一、公司的設立 108
二、股東的權利 112
三、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
義務 116
四、公司的解散與清算 119
自測題 122
案例分析 124
第四章 企業(yè)破產法 127
第一節(jié) 破產和破產法概述 127
一、破產的概念和特點 127
二、破產原因的界定 128
三、企業(yè)破產法的概念和特征 128
第二節(jié) 破產實體規(guī)則 129
一、管理人制度 130
二、債務人財產、破產費用與共益
債務 131
三、破產程序中的實體權利 133
第三節(jié) 破產程序 136
一、破產申請和受理 137
二、債權申報與確認 138
三、債權人會議 139
四、重整與和解制度 141
五、破產清算 143
第四節(jié) 實踐演練 145
一、實訓目標 145
二、實訓內容 145
三、實訓任務 146
四、實訓步驟 146
五、實訓評價標準 146
自測題 147
案例分析 150
第五章 合同法 151
第一節(jié) 合同和合同法概述 151
一、合同的概念 151
二、合同的分類 152
三、合同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則 154
第二節(jié) 合同的訂立 155
一、合同訂立的程序 155
二、合同的形式、內容及格式
條款 158
三、合同的成立 160
四、締約過失責任 161
第三節(jié) 合同的效力 161
一、合同的效力概念 161
二、效力待定的合同 162
三、無效合同 162
四、可撤銷合同 163
第四節(jié) 合同的擔保 165
一、合同擔保概述 165
二、保證 166
三、定金 169
第五節(jié) 合同的履行 170
一、合同履行概述 170
二、合同履行的規(guī)則 171
三、履行抗辯權 173
四、合同的保全 175
第六節(jié) 合同的變更、轉讓與終止 176
一、合同的變更 176
二、合同的轉讓 177
三、合同的終止 180
第七節(jié) 違約責任 181
一、違約責任的概念和特征 181
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182
三、違約形態(tài) 182
四、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183
五、違約責任的免除 184
第八節(jié) 實踐演練 185
一、實訓目的 185
二、實訓組織方式 185
三、實訓具體要求 185
自測題 185
案例分析 188
第六章 產品質量法 190
第一節(jié) 產品質量法概述 190
一、產品質量的概念與分類 190
二、產品質量法的概念、立法宗旨
與調整對象 191
第二節(jié) 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
義務 192
一、生產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192
二、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194
第三節(jié) 產品質量管理監(jiān)督制度 195
一、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查制度 195
二、企業(yè)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196
三、產品質量認證制度 196
四、產品質量標準制度 196
五、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197
第四節(jié) 產品質量責任制度 197
一、產品質量民事責任 197
二、產品質量行政責任 200
三、產品質量刑事責任 201
第五節(jié) 實踐演練 201
一、實訓目的 201
二、實訓所需條件 201
三、實訓內容與要求 202
四、實訓組織方法與步驟 202
五、實訓考核方法 203
自測題 203
案例分析 206
第七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8
第一節(ji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9
一、消費者的概念與特征 209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概念與立法
宗旨 209
第二節(jié) 消費者的權利與經營者的義務 210
一、消費者的權利 210
二、經營者的義務 213
第三節(jié)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與法律
責任 217
一、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 217
二、賠償責任主體的確定 217
三、法律責任 219
第四節(jié) 實踐演練 221
一、實訓目的 221
二、實訓所需條件 221
三、實訓內容與要求 221
四、實訓組織方法與步驟 222
五、實訓考核方法 223
自測題 223
案例分析 226
第八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 227
第一節(jié) 反不正當競爭法概述 227
一、競爭與不正當競爭概述 227
二、競爭法的產生和發(fā)展 228
三、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 229
第二節(jié) 不正當競爭行為 229
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要件 229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 230
第三節(jié)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
責任 235
一、民事責任 235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行政責任 235
三、刑事責任 235
四、其他法律責任 235
第四節(jié) 反壟斷法概述 236
一、壟斷的概念和特征 236
二、反壟斷法的產生與發(fā)展 236
第五節(jié) 壟斷行為 237
一、壟斷協(xié)議 237
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37
三、經營者集中 238
四、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行為 239
第六節(jié) 違反反壟斷法的法律責任 239
一、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 240
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
法律責任 240
三、行政執(zhí)法中的法律責任 240
第七節(jié) 實踐演練 241
一、實訓目的 241
二、實訓資料 241
三、實訓要求 241
自測題 242
案例分析 244
第九章 證券法 246
第一節(jié) 證券法概述 247
一、證券法與證券法律體系 247
二、《證券法》的適用范圍 247
三、《證券法》的基本原則 248
第二節(jié) 證券發(fā)行的法律制度 249
一、證券發(fā)行的概念及分類 249
二、證券發(fā)行管理 250
三、證券發(fā)行的條件 250
四、證券的承銷、代銷與包銷 252
第三節(jié) 證券上市的法律制度 253
一、股票上市 253
二、公司債券上市 254
第四節(jié) 證券交易法律制度 255
一、證券交易的概念與特征 255
二、證券交易的程序 255
三、證券交易的一般規(guī)則 256
四、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 256
第五節(jié) 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制度 259
一、上市公司收購的概念 259
二、上市公司收購的基本原則 259
三、上市公司收購的程序 260
四、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后果 261
第六節(jié) 證券監(jiān)管法律制度 261
一、我國的證券監(jiān)管體制 261
二、證券監(jiān)管的目標及具體內容 262
三、證券監(jiān)管的原則 262
四、證券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 263
第七節(jié) 實踐演練 265
一、證券發(fā)行程序 265
二、內幕交易的法律構成 265
自測題 266
案例分析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