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高職藝術教育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者深刻體會到,在知識經濟時代、“平面構成”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對提升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平面設計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平面構成是在視覺領域對平面設計及應用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學科,它是進行繪畫創作和藝術設計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作者一方面對平面構成原理、本質、方法等平面基礎部分進行科學論證與翔實講解;另一方面對包括企業形象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建筑外觀設計、服裝視覺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平面應用進行系統的實踐研究,還站在社會學的高度上對平面設計進行宏觀把握。為不斷完善和提高三大構成基礎課教學,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特點的實用的教學方法,那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精講精練,注重項目教學,通過內容翔實、圖文并茂的表達形式,盡量把復雜、抽象的平面原理講得通俗易懂。
該書共分五章,重點講解如何將平面構成的技法知識應用到項目實踐中,并通過平面構成基本形及骨骼訓練技法、重復構成訓練技法、群化構成訓練技法、漸變構成訓練技法、發射構成訓練技法、對比構成訓練技法、特異構成訓練技法、形象切割構成訓練技法、格位放大構成訓練技法、視覺錯視構成訓練技法、浮色拓印構成訓練技法、對印構成訓練技法、壓印構成訓練技法、拼貼構成訓練技法、流淌構成訓練技法的實戰項目訓練,真正解決學生學習,平面構成不會實踐應用的問題,并最終把這些技能真正應用到廣告、包裝、環藝、服裝、產品等設計中。
根據本書各章內容的特點,本書的第4章和第5章圖的編號與標題沒有完全采用與前三章統一的格式。其中,第4章按照平面構成的類別,分門別類地列舉了_些圖片來說明不同構成類型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而第5章中的圖片羅列了平面構成的各種應用效果,主要用于賞析。
作者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遼寧傳媒學院、廣東科技學院、大連藝術學院、沈陽工學院、沈陽師范大學、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藝術幼兒師范學校、遼寧藝術職業學院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李培遠、李達、張軍、劉楊、史華、劉惠民、文慶忠老師和王宏、王櫻諾、譚景文、黃靜等同學的鼎力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作者水平有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多提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