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結合計算機一級考證的內容,兼顧應試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課外的學習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全書分為6章,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7操作系統、文稿編輯軟件Word 2010、數據統計與分析軟件Excel 2010、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 2010、計算機網絡基礎。
本書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核心,適合作為職業教育中各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計算機一級考證的教材和輔導書,還可以作為成人高等院校、各類培訓、計算機從業人員和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本書結合計算機一級考證的內容,兼顧應試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通過課外的學習和聯系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全書分為6章,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7系統操作、文稿編輯軟件Word 2010、數據統計與分析軟件Excel 2010、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 2010、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與應用。
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掌握計算機應用成了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這對大學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較之以前有了顯著提高。針對本門課程學情的變化,本書從實際情況出發,與時俱進,對教材內容的定位、選擇和編排做了精心的挑選與安排,使之更適合時下師生的教與學。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面臨改革,一是教學內容的調整;二是教學課時的縮減。但是本課程又是對接計算機一級考證的課程,如何在面臨改革、課時量縮減的情況下,保證學生考證的通過率,同時又能避免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書針對上述的情況,在知識點的選擇上突出重點、難點,同時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力求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兩者中間找到平衡點。
針對本課程的學情,結合本書的編寫思路,我們提出以下教學建議,供師生參考。
(1) 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課時少的情況下,學生應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做中學,做中教,鍛煉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對本門課程知識點的掌握。
(2) 分層次教學。一方面,近年我國加快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進程,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學過信息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學生家庭的計算機擁有率也較高,很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由于中小學計算機應用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同,以及家庭環境的不同,造成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距較大的現狀。針對這種情況,要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基礎的同學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基礎不佳的學生的關懷,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3) 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對信息化手段越來越依賴,教學要多采用一些信息化的手段來適應學生的個性特征。教學中多采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利用平臺的闖關游戲式的測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利用各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點的教學和考核。采用微課視頻解題視頻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采用QQ群、微信群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為教學資源的共享提供渠道。
本書主要是針對網絡學習云平臺進行開發的,適用于各類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實用性強,方便教學與自學。
本書由劉宏烽擔任主編,鄭永芹、劉芳先擔任副主編。其中第1章、第2章、第5章、第6章由劉宏烽編寫,第3章由鄭永芹編寫,第4章由劉芳先編寫。全書由劉宏烽統稿,并負責協調全書的編寫工作。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當和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編者Email: eeehong@163.com。
編者2018年5月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1
1.1計算機概述1
1.1.1計算機發展史1
1.1.2計算機系統的組成2
1.2數制與信息編碼14
1.2.1數制的概念14
1.2.2不同進制數間的轉換15
1.2.3信息存儲單位18
1.3多媒體技術基礎18
1.3.1多媒體技術概述18
1.3.2多媒體的組成元素19
1.3.3多媒體技術的特點20
1.3.4流媒體技術概述21
1.4計算機安全22
1.4.1計算機病毒概述22
1.4.2計算機病毒防范24
1.5習題24
第2章Windows 7操作系統27
2.1Windows 7操作系統基礎知識27
2.1.1Windows 7簡介27
2.1.2Windows 7的啟動與退出28
2.1.3Windows 7的桌面29
2.1.4Windows 7的窗口30
2.2Windows 7操作系統的應用31
2.2.1文件與文件夾的基本操作31
2.2.2系統查找功能34
2.2.3文件與文件夾屬性的設置35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目錄2.2.4文件的壓縮與解壓縮37
2.3習題38
第3章文稿編輯軟件Word 201039
3.1Word 2010概述39
3.1.1Word 2010的窗口組成39
3.1.2文件保存與安全設置42
3.1.3Word 2010中的選項設置43
3.2Word文稿的輸入44
3.2.1頁面設置44
3.2.2使用模板或樣式建立文檔格式47
3.2.3輸入特殊符號49
3.2.4輸入項目符號和編號50
3.2.5郵件合并功能52
3.3文檔的編輯55
3.3.1編輯對象的選定55
3.3.2查找與替換55
3.3.3文本的復制和移動57
3.3.4分欄操作59
3.3.5首字下沉與懸掛操作59
3.3.6分隔符60
3.3.7修訂與批注61
3.3.8中/英文在線翻譯61
3.4文檔格式化63
3.4.1字符格式化63
3.4.2段落格式化64
3.4.3應用樣式66
3.4.4設置圖片格式68
3.4.5底紋與邊框的設置71
3.4.6頁面的格式化設置72
3.5在文檔中插入元素72
3.5.1插入文本框72
3.5.2插入圖片73
3.5.3插入SmartArt圖形74
3.5.4插入公式75
3.5.5插入藝術字75
3.5.6插入超鏈接77
3.5.7插入書簽78
3.5.8插入表格78
3.5.9插入圖表82
3.6長文檔的編輯84
3.6.1文檔中應用主題效果84
3.6.2頁碼的設置84
3.6.3頁眉與頁腳的設置85
3.6.4腳注與尾注的設置86
3.6.5目錄與索引87
3.7習題90
第4章數據統計與分析軟件Excel 201092
4.1Excel 2010基礎92
4.1.1Excel 2010工作表92
4.1.2Excel 2010的用戶界面93
4.1.3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94
4.2工作表數據的輸入與工作表的格式化101
4.2.1工作表數據輸入基礎101
4.2.2文本的輸入102
4.2.3數字的輸入102
4.2.4公式的輸入104
4.2.5函數的輸入105
4.2.6單元格公式的引用107
4.2.7創建迷你圖109
4.2.8提高數據輸入正確性和效率的方法110
4.3工作表的格式化操作112
4.3.1單元格內的字體設置112
4.3.2單元格內字符的對齊方式113
4.3.3表格邊框線和線型的設置115
4.3.4表格底紋和圖案的設置117
4.3.5表格列寬和行高的設置118
4.3.6數字格式的設置119
4.3.7單元格可見性的設置120
4.3.8單元格內容的保護121
4.3.9單元格樣式的設置122
4.3.10條件格式的設置122
4.3.11套用表格格式的設置124
4.4基礎函數125
4.4.1求和函數SUM125
4.4.2平均值函數AVERAGE127
4.4.3最大/最小值函數MAX/MIN128
4.4.4邏輯條件函數IF129
4.4.5日期時間函數YEAR和NOW130
4.4.6統計函數COUNT132
4.5專業函數134
4.5.1財務函數FV、PMT134
4.5.2排名函數RANK137
4.5.3搜索元素函數VLOOKUP138
4.5.4條件統計函數COUNTIF140
4.6Excel圖表的應用142
4.6.1圖表概述142
4.6.2建立圖表143
4.6.3圖表的編輯和格式化144
4.7Excel數據的應用與分析146
4.7.1數據的排序146
4.7.2數據的篩選146
4.7.3數據的分類匯總150
4.7.4數據透視表152
4.7.5數據有效性153
4.7.6模擬運算表155
4.7.7數據的合并計算156
4.8習題158
第5章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 2010160
5.1PowerPoint 2010概述160
5.1.1認識PowerPoint 2010160
5.1.2PowerPoint 2010的窗口界面161
5.1.3PowerPoint 2010的視圖方式162
5.1.4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162
5.1.5幻燈片的基本操作167
5.2演示文稿的編輯與美化172
5.2.1輸入文本172
5.2.2插入圖片172
5.2.3插入音頻173
5.2.4插入視頻174
5.2.5插入藝術字174
5.2.6插入圖表175
5.2.7插入SmartArt圖形176
5.2.8插入頁眉和頁腳177
5.3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放映177
5.3.1設置幻燈片放映的切換方式177
5.3.2設置幻燈片的動畫效果179
5.3.3設置幻燈片的超鏈接效果182
5.3.4幻燈片的放映控制183
5.4幻燈片制作的高級技巧185
5.4.1利用幻燈片母版制作公共元素185
5.4.2演示文稿的打包187
5.5習題189
第6章計算機網絡基礎190
6.1計算機網絡概述190
6.1.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與功能190
6.1.2計算機網絡的類型191
6.1.3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191
6.1.4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193
6.1.5計算機網絡的硬件與軟件194
6.1.6Internet簡介197
6.1.7IP地址與域名系統199
6.1.8Internet的相關概念200
6.2計算機網絡的應用202
6.2.1IE瀏覽器的應用202
6.2.2搜索引擎的使用206
6.2.3FTP的應用206
6.2.4電子郵件208
6.3習題210
參考文獻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