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以護理人員的工作崗位(服務場所)為依據,以案例為載體,以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程序為邏輯來組織教學內容。除課程描述外,共有3個教學項目,11個學習任務,分別為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現場急救、創傷患者的現場急救、氣道梗阻患者的現場急救和常見意外傷害的現場急救)、院內急診科的救護(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急診救護、創傷患者的急診救護、中毒患者的急診救護、常見危重患者的急診救護)、ICU患者的監護(復蘇后患者的ICU監護、嚴重創傷患者的ICU監護、大手術后患者的ICU監護)。
第1章 緒論
第1節 急危重癥護理學概述
第2節 急危重癥護理學的學科特點與要求
第2章 院前急救護理
第1節 院前急救概述
第2節 院前急救中的護理工作
第3章 急診科的管理與護理
第1節 急診科的工作任務和設施
第2節 急診科的管理要求
第3節 急診患者的觀察分診
第4章 心搏驟停與心肺腦復蘇術
第1節 概述
第2節 心肺腦復蘇的發展史
第3節 心肺腦復蘇術
第4節 兒童(嬰兒)心肺復蘇
第5章 創傷患者的護理
第1節 概述
第2節 多發傷
第3節 復合傷
第6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搶救與護理
第1節 急性中毒概述
第2節 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護理
第3節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護理
第4節 鎮靜催眠藥中毒患者的護理
第5節 乙醇中毒患者的護理
第7章 理化因素傷病的搶救與護理
第1節 中暑
第2節 淹溺
第3節 觸電
第8章 常見急危重癥的護理
第1節 窒息患者的護理
第2節 抽搐患者的護理
第3節 暈厥患者的護理
第4節 出血患者的護理
第9章 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工作
第1節 ICU的基本概念
第2節 ICU的設置與要求
第3節 ICU的管理
第10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的護理
第1節 概述
第2節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護理
第3節 急性腎衰竭患者的護理
第11章 重要臟器功能監測及護理
第1節 循環功能監測及護理
第2節 呼吸功能監測及護理
第3節 腎功能監測及護理
第4節 腦功能監測及護理
第12章 常用急救技術
第1節 環甲膜穿刺術
第2節 氣管插管術
第3節 氣管切開置管術
第4節 動靜脈穿刺置管術
第5節 外傷止血、包扎、固定與搬運
實訓
實訓一 心肺復蘇術
實訓二 常用監測技術
實訓三 氣管插管術
實訓四 止血、包扎
參考答案
《急危重癥護理學(第二版)》:
二、院前急救的特.點
院前急救的任務不完全等同于醫院急診科的急救,在地點、時間、環境和患者對醫療服務要求等方面有許多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隨機性強、突發性強
患者隨時呼救,病種多樣,而且多為人們預料之外的突然發生的災害性事件中出現的傷員或患者,有時少數,有時成批。因此,要求救護人員能對急救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有全面的掌握。
(二)時間緊迫
一有呼救立即出動,一到現場立即展開搶救或運送,充分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性。突發性災害事故后,患者病情復雜者、危重者多,不少患者及家屬心理上十分焦慮和恐懼,因此要求救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沉著、冷靜、果斷。
(三)流動性大
院前急救系統平時在急救醫療服務區域內活動,而急救地點可以散在于所管轄的任何街道、工廠、學校及居民點。當發生重大突發性災害事故時,還可能跨市、跨區進行增援。
(四)靈活性強
重大災害發生后,傷員往往成批出現且傷情復雜,常會出現搶救器材、藥品和轉運工具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靈活機動地尋找代用品,就地取材獲得繃帶、夾板、擔架等,否則就會丟掉搶救時機,給傷員及患者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五)急救環境條件差
院前急救有時在事故現場,有時在路邊及轉運途中,光線、噪聲、震動等會對聽診、注射用藥、吸痰及生命體征的監測帶來困難。因此要求搶救人員在搶救過程中要冷靜、細心。
(六)對救護人員要求高
當災害發生時傷員往往種類多,傷情重,一個患者可能發生多個系統、多個器官同時受累的情況,搶救人員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初步診斷和緊急處理,因此需要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過硬的技術才能成功完成急救任務。
(七)對癥治療為主
院前急救因無充裕的時間和良好的條件做明確的醫療診斷或鑒別診斷,只能以對癥治療為主。
(八)體力勞動強度大
現場急救有時要上下樓搬運患者,有時要棄車步行,運送途中還要不斷觀察患者的病情,均需付出較大的體力勞動。
三、院前急救的任務
(一)平時對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這是主要和經常性的任務。負責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員接到患者的緊急呼救后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醫護人員應攜帶必需的醫療器械和藥品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呼救患者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1.短時間內有生命危險的患者稱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氣道阻塞、嚴重創傷、休克等。此類患者占呼救患者的10%~15%,其中進行就地心肺復蘇的特重患者<5%。此類患者必須進行現場搶救,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或維持其生命體征。
2.病情緊急但短時間內無生命危險的患者稱為急診(emergencycall)患者,如骨折、重癥哮喘、急腹癥、高熱等患者。此類患者占呼救患者的85%~90%,現場處理的目的在于穩定病情、減輕痛苦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二)災難或戰爭時對遇難者的院前急救
對遇難者除應做到平時急救要求外,還需要與現場的其他救災系統如消防、公安等部門緊密配合,同時注意救護者的自身安全。若遇特大災害或因戰爭有大批傷員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執行有關搶救預案,加強傷員的分類和現場救護,并合理分流運送。
(三)特殊任務的救護值班
遇有大型集會、重要會議、國際比賽等特殊活動時,要設立臨時急救中心,執行此項任務的人員要求加強責任心,嚴防擅離職守,一旦發生意外,隨時行動,快速處理。
(四)急救知識的普及教育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僅取決于院前急救人員的醫療救護水平、出動是否及時,還與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自救與互救的能力密切相關。為了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識,平時可通過各種媒體對公眾普及急救知識,開展有關現場急救及心肺復蘇的教育,使急救的初期技術從專業領域的醫務人員擴大到社會人員,從而達到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