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實驗學包括經典實驗、綜合實驗、自設計實驗、虛擬實驗、人體機能實驗等內容。綜合實驗打破既往各相關學科獨立分散教學的模式,將生理、病理生理、藥理等實驗教學資源重新優化組合,培養同學們系統、全面的知識結構體系;自設計實驗使學生初步掌握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培養開拓型人才有重要意義。虛擬實驗使學生可以運用各種虛擬實驗器械和設備,對"實驗動物或標本"進行虛擬操作,完成各種預定的實驗項目,學生在預習、復習或拓展訓練時采用虛擬實驗比實時實驗有更大的優越性。人體機能實驗反映了國內外現代機能實驗的教學趨勢,學生通過人體機能學實驗,可記錄運動等生理情況下人體一些生理參數的變化,如血壓、心率、肺功能、動脈血氧、心電、肌電、腦電、反射時等,并進行聯網討論、分析。 加深了學生對整體人體機能的理解,促進了與后續臨床課程的接軌。 增加自學內容,提供最新參考書目和網上資源連接。
《機能實驗學》自2001年首次出版,已經歷了近10個年頭實踐磨煉,經過再版和多次重印,發行量已接近4萬冊。期間本教材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教材”,并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本教材對應的課程也于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本教材建設團隊十分感謝全國的使用者和同行專家的支持與幫助。
實驗教學改革是醫學教育改革中最活躍的部分,全國各地的專家同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與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教材和課程的建設團隊在總結實驗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實驗教學的“四性”、“五結合”原則。強調實驗教學中應突出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和創新性,注重教學與科研、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床、虛擬與實訓、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本教材力圖將這些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本次修訂繼承了第2版教材中綜合實驗和單科融合實驗的內容,同時增加了動物福利、MD2000U、基于PowerLab的人體機能實驗以及虛擬實驗的相關內容,大大擴充了創新實驗的內容,修訂了機能實驗學的常用詞匯。
本次再版,全國十余所醫藥院校的50余位專家參與其中,凝聚了各學科專家的經驗與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對參與本書編寫與校審的各位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科學出版社也以其精益求精的態度和科學嚴謹的工作為本書的再版做出了特殊貢獻。在此也代表全體作者向本書的編審和出版人員表示感謝!由于作者的水平與能力所限,在協調各單位和學科的習慣過程中仍留下一些不足,甚至尚有不妥之處,懇請讀者和同行指正,以便修訂時進一步提高。
第1章 緒論
第1節 機能實驗學的目的和要求
第2節 實驗報告的寫作
第3節 實驗室守則
第2章 實驗動物
第1節 實驗動物的作用與意義
第2節 實驗動物的福利和倫理
第3節 常用醫學實驗動物的種類、特點及選擇
第4節 實驗動物的編號及性別鑒別
第5節 實驗動物的捉持和固定方法
第6節 實驗動物的麻醉方法
第3章 動物實驗基本操作
第1節 常用手術器械
第2節 急性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
第3節 實驗標本的采集方法
第4章 實驗儀器
第1節 機能學實驗常用裝置
第2節 記錄生物信號的傳統儀器
第3節 傳統電生理儀器
第4節 計算機在機能學實驗中的應用
第5節 MD2000微機化實驗教學系統
第6節 PowerLab生物信號記錄系統
第5章 實驗數據的采集與分析
第1節 機能實驗學常用觀察指標
第2節 實驗數據的分類與度量
第3節 實驗數據的評價
第4節 實驗數據的分析統計
第6章 動物的正常機能
第1節 蛙類實驗
實驗6.1 骨骼肌的單收縮和復合收縮
實驗6.2 負荷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實驗6.3 強度一時問曲線的測定
實驗6.4 骨骼肌興奮-收縮耦聯現象的觀察
實驗6.5 蛙心起搏點
實驗6.6 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
實驗6.7 蛙心灌流
實驗6.8 前后負荷對心輸出量的影響
實驗6.9 刺激蟾蜍迷走交感神經干對心臟活動的影響
實驗6.10 蛙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宏電極)
實驗6.11 蛙腸系膜微循環的觀察
實驗6.12 循環模型
實驗6.13 反射弧分析
第2節 兔及鼠類實驗
實驗6.14 中心靜脈壓的測定
實驗6.15 心血管活動的神經體液調節
實驗6.16 胸膜腔負壓的觀察
實驗6.17 呼吸運動的調節
實驗6.18 離體肺順應性的測定
實驗6.19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實驗6.20 胰液和膽汁分泌的調節
實驗6.21 影響尿生成的因素
實驗6.22 家兔大腦皮層運動區機能定位
實驗6.23 去大腦僵直
實驗6.24 毀損小腦動物的觀察
實驗6.25 內耳迷路功能的觀察
實驗6.26 下丘腦的攝食中樞
第3節 電生理實驗
實驗6.27 神經干動作電位的引導、興奮傳導速度及不應期的測定
實驗6.28 降壓神經放電
實驗6.29 膈神經放電
實驗6.30 膈肌放電
實驗6.31 人體心電圖的描記
實驗6.32 大腦皮層誘發電位
實驗6.33 肌電圖的描記
實驗6.34 人體腦電圖的描記
實驗6.35 微音器電位和聽神經復合動作電位的觀察
第4節 人體機能實驗
實驗6.36 紅細胞計數
實驗6.37 血紅蛋白含量的測定
實驗6.38 紅細胞滲透脆性的測定
實驗6.39 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
實驗6.40 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的測定
實驗6.41 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
實驗6.42 ABO血型的鑒定
實驗6.43 人體動脈血壓的測定
實驗6.44 人體心音聽診
實驗6.45 肺通氣功能的測定
實驗6.46 視野測定
實驗6.47 視敏度的測定
實驗6.48 盲點的測定
實驗6.49 視覺調節 反射和瞳孔對光反射
實驗6.50 人體聽力檢查和聲音的傳導途徑
實驗6.51 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第7章 藥物的作用規律_
第1節 藥物作用的一般規律
實驗7.1 不同劑型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實驗7.2 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實驗7.3 不同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實驗7.4 不同溶媒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實驗7.5 溶液pH對藥物吸收速率的影響
實驗7.6 磺胺嘧啶鈉的血藥濃度測定及藥動學參數的計算
實驗7.7 氨茶堿的血藥濃度測定及藥動學研究
實驗7.8 藥動學的計算機模擬及其參數計算
實驗7.9 體外孵育的小鼠肝臟切片對戊巴比妥鈉的代謝作用
實驗7.10 肝藥酶誘導荊和抑制劑對戊巴比妥鈉作用的影響
實驗7.11 藥物的安全性評價(半數致死量(1D50)和半數有效量(ED50))的測定
實驗7.12 苯海拉明對組胺的競爭性拮抗作用及pA:值的測定
第2節 藥物對各系統的作用
實驗7.13 煙堿的毒性作用
實驗7.14 有機磷酸酯類中毒及解救
實驗7.15 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家兔血壓及腸平滑肌的作用
實驗7.16 擬膽堿藥和抗膽堿藥物對離體豚鼠回腸的作用
實驗7.17 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家兔瞳孔的作用
實驗7.18 巴比妥類藥物抗驚厥作用
實驗7.19 氯丙嗪對小鼠激怒反應的影響
實驗7.20 氯丙嗪對體溫調節 的影響
實驗7.21 鎮痛藥物實驗
實驗7.22 抗高血壓藥物對動物血壓的影響
實驗7.23 強心苷對在位兔心的作用
實驗7.24 洋地黃中毒時的心電圖變化
實驗7.25 強心苷和高鉀對兔心的毒性作用及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實驗7.26 維拉帕米對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實驗7.27 藥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實驗7.28 呋塞米對家兔的利尿作用
實驗7.29 藥物對豚鼠離體氣管條的作用
實驗7.30 藥物對小鼠胃腸道蠕動的影響
實驗7.31 糖皮質激素對炎癥的影響
實驗7.32 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
第3節 病例討論
第8章 疾病的模型及機制
第1節 疾病模型
實驗8.1 酸堿平衡紊亂
實驗8.2 水腫
實驗8.3 缺氧
實驗8.4 失血性休克
實驗8.5 急性右心衰竭
實驗8.6 呼吸功能不全
實驗8.7 氨在肝性腦病發生中的作用
實驗8.8 摘除小鼠腎上腺及應激試驗-
第2節 病案分析
第9章 綜合實驗
實驗9.1 缺氧與影響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實驗9.2 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實驗9.3 缺血預適應對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實驗9.4 呼吸運動的影響因素與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實驗9.5 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對大鼠胃運動的影響
實驗9.6 尿生成的調節 及藥物對尿生成的影響
第10章 創新性實驗
第1節 創新性實驗的選題、設計與實施
第2節 創新性實驗的分析與總結
第3節 創新性實驗舉例
第4節 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附:虛擬實驗介紹
附錄
附錄I 機能實驗學常用數據和資料
附錄Ⅱ 常用機能實驗學專用詞匯(英中文對照)
機能實驗學是一門研究生物正常機能、疾病發生機制和藥物作用規律的實驗性學科。機能實驗學課程是近年來隨著基礎醫學教學改革,尤其是實驗教學改革的深入逐步建立起來的,它繼承并發展了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程的核心內容,并且更加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視新技術的應用,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程體系的建立是與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相配套進行的。近年來,全國許多醫藥院校都已組建了機能學綜合實驗室,并在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管理體制,創建新型教學模式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隨著實驗教學儀器的更新和綜合實驗室的組建,機能實驗學自身也逐漸發展成熟,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培養目標等方面已具備一定的特色。目前,機能實驗學已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
機能實驗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系統、規范的實驗技能訓練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實踐操作和積極思考的機會,以使其掌握基礎醫學實驗基本規律,為發揮創造性思維提供了一個思考和實踐的空間。學習機能實驗學,掌握醫學實驗的基本規律,訓練醫學實驗的基本機能,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于一個醫學生十分重要。這些知識、機能和基本素質將成為學習后續課程,進行臨床醫學實踐和醫學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