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是高等職業學校開設的一門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獲得認識、使用和維修機械裝備的基本知識,并具有運用機械設計圖冊、標準、規范、手冊及設計簡單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為提高分析解決機械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礎。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按照職業崗位技能要求,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緊密聯系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內容力求精煉明了和通俗易懂,避免煩瑣抽象的公式推導和冗長的過程敘述。在內容的編排上按照從機械認識、機械設計到機械研究創新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突出機械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的內容,力求較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盡可能地引入現代設計技術的理念和方法原理,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突出以下特點:
(1)打破課程傳統的學科體系,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規律,以項目為依據將課程內容進行層次化重構,從而與后續專業課程緊密銜接,突出了實踐性和應用性。
(2)項目教學與創新思維方式相結合,突出項目化。
(3)降低學習起點,理論以夠用為度,突出實踐性;增強知識的可用性和實用性,加強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及訓練。
(4)在各大項目下設有不同任務,并根據任務的特點,設計了相應的任務訓練與復習題,以加強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為了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好地配合課程設計,增加了減速器設計的相關內容,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完成減速器的綜合設計訓練。
(6)以添加案例導入和實訓項目為手段,形成理論、設計計算、實訓一體化教材。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江桂榮、梁蓓、單春艷、王懷奧、?王東鋼?、李亞峰,以及郭景麗等。全書由王懷奧教授主審。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相關文獻、論文、設計手冊等,在此向相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歡迎讀者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
緒論
項目1 力學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及分析
任務1 靜力學的平衡計算
11 構件受力分析
12 平面力系的平衡
13 空間力系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2 構件的強度計算
21 拉伸與壓縮變形
22 剪力與擠壓變形
23 圓軸的扭轉
24 彎曲變形
25 組合變形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項目2 常用機構
緒論
項目1 力學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及分析
任務1 靜力學的平衡計算
11 構件受力分析
12 平面力系的平衡
13 空間力系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2 構件的強度計算
21 拉伸與壓縮變形
22 剪力與擠壓變形
23 圓軸的扭轉
24 彎曲變形
25 組合變形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項目2 常用機構
任務1 自由度的計算
11 運動副與自由度的概念
12 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
13 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2 平面連桿機構
21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及演化
22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23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3 凸輪機構
31 凸輪機構的分類及應用
32 常用的從動件運動規律
33 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
34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4 間歇運動機構
41 棘輪機構
42 槽輪機構
43 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
44 不完全齒輪機構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項目3 減速器綜合設計
任務1 機械設計傳動方案設計
11 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
12 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方案設計
任務訓練
任務2 帶傳動
21 帶傳動的組成、類型和應用
22 V帶和V帶輪的結構
23 帶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
24 帶傳動的張緊和維護
25 普通V帶傳動的設計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3 齒輪機構
31 齒輪機構的類型、特點和齒廓嚙合的基本規律
32 漸開線齒廓
33 漸開線標準齒輪各部分幾何參數和幾何尺寸的計算
34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35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設計
36 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37 直齒圓錐齒輪傳動
38 齒輪傳動的潤滑
39 蝸桿傳動機構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4 輪系
4.1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42 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43 組合輪系
44 輪系的應用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5 聯接
51 螺紋聯接
52 鍵聯接
53 花鍵聯接
54 銷聯接
55 成型聯接
56 過盈聯接
57 聯軸器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6 軸和軸承
61 軸的設計
62 軸承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任務7 減速器
71 概述
72 減速器的結構
73 減速器的設計過程
任務訓練與復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337
附錄 338
附錄1 熱軋普通槽鋼GB 707-1998
附錄2 熱軋普通工字鋼(摘自GB 706-88)
附錄3 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主要技術數據
附錄4 滾動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