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在旅游業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旅游交通系統作為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空間布局與運營組織將直接影響區域旅游服務水平與目的地吸引力。《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分析與優化方法/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面闡述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主體、客體與載體要素的構成,并對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布局及運營組織、旅游交通行為、旅游交通網絡可達性、過飽和旅游流進行分析與評估,建立了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分析與優化的具體方法。以云南省為例,定量分析了區域旅游交通網絡的空間結構,對旅游交通產生吸引量進行預測,并重點研究了過飽和旅游流影響下的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優化方法。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旅游交通與旅游業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分析
2.1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內容
2.1.1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構成
2.1.2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層次
2.1.3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2 區域旅游交通體系研究
2.2.1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主體研究
2.2.2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載體研究
2.2.3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的客體研究
2.3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評估
2.3.1 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布局評估
2.3.2 區域旅游交通網絡服務水平評估
2.4 區域旅游交通量預測
2.4.1 區域旅游交通量預測的總體思路
2.4.2 區域旅游交通量預測的方法
2.4.3 區域旅游交通量預測的流程
第3章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評估與優化模型
3.1 區域旅游交通行為分析模型
3.1.1 結構方程模型概況
3.1.2 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
3.1.3 實例分析
3.2 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布局評估模型
3.2.1 數據包絡分析理論
3.2.2 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及應用優勢
3.2.3 數據包絡分析指標選取原則
3.3 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可達性評估模型
3.3.1 網絡可達性評估模型
3.3.2 網絡空間可達性評估模型
3.3.3 網絡時間可達性評估模型
3.4 區域旅游交通網絡運營組織協調理論與方法
3.4.1 旅游交通網絡運營協調原則
3.4.2 旅游交通網絡運營協調的解釋結構模型
3.5 過飽和旅游流影響因素與應急疏散
3.5.1 過飽和旅游流影響因素
3.5.2 過飽和旅游流應急疏散效率評價
3.5.3 過飽和旅游流突變理論的構建
3.5.4 過飽和旅游流應急疏散效率分析
3.6 過飽和旅游流影響下的旅游交通網絡布局優化模型
3.6.1 雙層規劃模型概況
3.6.2 雙層規劃模型的問題描述
3.6.3 雙層規劃模型的構建
3.6.4 雙層規劃模型的求解算法
第4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現狀分析
4.1 云南省旅游資源特征
4.1.1 云南省區域旅游資源分布情況
4.1.2 云南省六大旅游區旅游資源規模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4.2 云南省旅游流特征
4.2.1 云南省區域旅游流基本特征
4.2.2 云南省六大旅游區旅游流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4.2.3 云南省旅游線路特征分析
4.3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布局特征
4.3.1 云南省航空旅游交通網絡現狀特征
4.3.2 云南省公路旅游交通網絡現狀特征
4.3.3 云南省鐵路旅游交通網絡現狀特征
4.4 云南省旅游交通運營組織特征
4.4.1 云南省航空交通服務
4.4.2 云南省公路交通服務
4.4.3 云南省鐵路交通服務
4.4.4 旅游線路服務
第5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評估
5.1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布局現狀評估
5.1.1 旅游交通網絡布局拓撲性質分析
5.1.2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布局拓撲結構分析
5.1.3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魯棒性與抗毀性測試
5.1.4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可達性評估
5.1.5 基于DEA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服務水平評估
5.2 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運營組織效率評估
5.2.1 基于DEA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運營組織效率評估
5.2.2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旅游交通網絡運營組織協調能力評估
5.3 云南省過飽和旅游流應急疏散效率評價
第6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預測與適應性分析
6.1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現狀特征
6.2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預測
6.2.1 云南省旅游出行生成預測
6.2.2 云南省旅游出行分布預測
6.2.3 云南省旅游交通出行分配預測
6.3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適應性分析
6.3.1 旅游交通量與旅游交通網絡適應性指標分析
6.3.2 2012年及未來年旅游交通網絡及運營組織適應性分析
第7章 云南省過飽和旅游流適應性分析及網絡布局優化
7.1 云南省過飽和旅游流現狀特征
7.1.1 過飽和旅游流的時間分布特征
7.1.2 過飽和旅游流的空間分布特征
7.2 云南省過飽和旅游流與區域旅游交通網絡適應性分析
7.2.1 流向需求與網絡形態適應性分析
7.2.2 流量與網絡容載適應性分析
7.3 過飽和旅游流影響下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網絡布局優化
7.3.1 基于雙層規劃模型的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布局優化
7.3.2 基于可達性的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優化評估
第8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
8.1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存在的問題
8.2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優化原則及目標
8.2.1 優化原則
8.2.2 優化目標
8.3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統優化對策
參考文獻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分析與優化方法/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第1章 緒 論
區域交通一直是區域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屬于旅游的先決要素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要推動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就必須保證區域交通高效運行,保證區域旅游業與區域交通的協調性和適應性。本章通過對區域旅游交通研究現狀的梳理,探討旅游交通與旅游業之間的關系。同時,對區域旅游交通系統進行相應分析,為本書研究思路指明方向,包括研究背景與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與研究技術路線等。
1.1 區域旅游交通系統概述
1.1.1 研究背景
區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旅游客流的大規模區域性流動。客流的大幅度上漲,對旅游交通,尤其是旅游旺季的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2012年,中國入境旅游人數13240.35萬人次,國內出游人數29.57億人,旅游客流總量占全社會客運總量的8.13%,成為客運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
“行”,作為傳統的旅游六大要素之一,歷來受到業界人士的關注。在國內區域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如何應對旅游高峰期給交通系統帶來的壓力,已經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客運交通壓力不僅來自于出行人數的增多,而且更多地體現在特定時間段的游客流、探親流等集中出行。尤其自1999年實行黃金周制度以來,短期客流量的劇增,對中國各客運交通方式的運營構成了挑戰。黃金周期間,出現了公路交通擁堵、鐵路火車票一票難求等交通問題,這對中國節假日期間的旅游交通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題。2014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2.31億人次,比2013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4%。如此巨大的旅游客流,短時間內給交通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