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闡述了熱能儲存、機械能儲存、電池儲能、儲氫與燃料電池以及新型儲能技術的原理、應用與技術進展,并結合大量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全書分為6章,第1章主要介紹能源和能源儲存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第2章介紹熱能儲存技術的基本原理,重點在太陽能和工業余熱上的應用;第3章介紹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機械能儲存與利用技術;第4~5章介紹電池儲能、儲氫與燃料電池技術;第6章介紹一些新型的儲能技術及其應用狀況。
隨著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能源儲存與利用技術日益受到重視。能源儲存是指將電能、熱能、機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轉化為某種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如化學能、勢能、動能、電磁能等多種形態,待需要時再將其轉化為所需要的能量形式釋放出去。
能源儲存與利用技術對現代化的能源生產和調配產生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節,主要體現在:電網調節,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為電動車輛、艦船等裝備提供高效、高儲能密度的電源等。例如,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發電亟須儲能技術的支持,岡為可再生能源的弱點是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較大,對電網穩定性沖擊很大,影響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把儲能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相結合,可以提高系統穩定性、改善電能品質、提高資源利用率。
本書詳細闡述了熱能儲存、機械能儲存、電池儲能、儲氫與燃料電池以及新型儲能技術的原理、應用與進展,并結合了大量具體案例分析。全書共6章:第l章主要介紹能源和能源儲存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第2章介紹熱能儲存技術的基本原理,重點在太陽能和工業余熱上的應用;第3章介紹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機械能儲存與利用技術;第4、5章介紹電池儲能、儲氫與燃料電池技術;第6章介紹一些新型的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本書得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教材出版項目的資助,特此感謝!在本書成稿過程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的研究生姜瑞雪、李偉、鄭星文等協助完成了部分章節的繪圖和整理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科學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工作。
能源儲存與利用技術涉及跨學科、多領域的專業知識,感謝華南理工大學樊栓獅教授、鄭州大學郭茶秀教授、清華大學肖曦教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唐西勝研究員給予的點撥與指導。
由于能源儲存與利用領域中相當一部分技術處于前沿,且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受編者水平和專業領域所限,本書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鹿鵬
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基本概念
1.1.1 能源
1.1.2 能源儲存
1.1.3 能源儲存技術
1.2 能源類型
1.3能源供求矛盾與儲能
1.4 儲能技術與應用
1.4.1 熱能存儲技術
1.4.2 機械能存儲技術
1.5 儲能的形式
1.5.1 物理儲能
1.5.2 電磁儲能
1.5.3 電化學儲能
1.5.4 相變儲能
1.6 儲能裝置的應用
第2章 熱能儲存
2.1 熱能儲存基本原理
2.1.1 顯熱儲存
2.1.2 潛熱儲存
2.1.3 化學反應熱儲存
2.2 工業余熱的儲能系統
2.2.1 余熱資源基本情況介紹
2.2.2 余熱的種類
2.2.3 余熱的利用方式
2.2.4 余熱回收的換熱設備
2.2.5 余熱回收中的能量存儲
2.3 太陽能熱儲存
2.3.1 太陽能熱儲存的類型
2.3.2 太陽能儲能熱利用系統實例
2.4 儲熱容器的設計
2.4.1 儲熱罐的幾何形狀
2.4.2 儲熱罐的材料
2.4.3 儲熱罐的機械壓力和熱應力
2.4.4 儲熱罐的熱損耗
2.5 熱能儲存的應用實例
2.5.1 聚光式太陽能發電應用
2.5.2 建筑和.T業過程應用
第3章 機械能儲存
3.1 抽水蓄能
3.1.1 基本原理
3.1.2 抽水蓄能系統的效率和功率
3.1 .3抽水蓄能系統的組成
3.1.4 抽水蓄能系統的功能
3.2 壓縮空氣儲能
3.2.1 簡介
3.2.2 系統的運行原理
3.2.3 壓縮宅氣儲能電站實例
3.2.4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運行特性
3.2.5 壓縮空氣系統的性能指標
3.2.6 前沿技術
3.3 飛輪儲能
3.3.1 飛輪儲能簡介
3.3.2 飛輪儲能工作原理
3.3.3飛輪儲能系統的關鍵技術
3.3.4 國內外飛輪儲能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
第4章 電池儲能
4.1 電池儲能簡介
4.2 儲能電池
4.2.1 鉛酸電池
4.2.2 鈉硫電池
4.2 .3鋰離子電池
4.2.4 全釩液流電池
4.3 電池儲能系統構建
4.3.1 配置方式
4.3.2 電池系統
4.4 電池儲能系統的應用
4.4.1 集中式發電
4.4.2 分布式發電
第5章 儲氫與燃料電池
第6章 新型儲能技術及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