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地解讀與分析財務報表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必備的一項管理技能。MBA/EMBA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根據我國MBA和EMBA的專業教育特色、廣大學員的專業背景特點和在職管理人員的需求而編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MBA/EMBA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分為三篇,第一篇扼要介紹了財務報表解讀必須具備的會計學基礎及相關知識;第二篇系統總結了財務報表的項目解讀方法、信息披露模式和項目管理要點;第三篇歸納介紹了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指標體系構成。同時,還選擇了我國幾家上市公司近年公開財務報表的相關數據作為教學案例,以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課程內容。
MBA/EMBA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適合作為MBA、EMBA“會計學”或“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非會計學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適合作為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教材或自學用書。熟練地解讀與分析財務報表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必備的一項管理技能。MBA/EMBA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根據我國MBA和EMBA的專業教育特色、廣大學員的專業背景特點和在職管理人員的需求而編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前言
第一篇 財務報表解讀基礎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會計學概述
第二節 編制財務報表的會計假設理論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四節 會計要素計量模式及其關系
習題
第二章 財務報表體系
第一節 財務報表體系及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財務報表各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
第三節 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不同關注點
習題
第三章 會計規范體系
第一節 會計行為最高法律規范——會計法 前言
第一篇 財務報表解讀基礎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會計學概述
第二節 編制財務報表的會計假設理論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四節 會計要素計量模式及其關系
習題
第二章 財務報表體系
第一節 財務報表體系及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財務報表各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
第三節 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不同關注點
習題
第三章 會計規范體系
第一節 會計行為最高法律規范——會計法
第二節 其他法律規范的相關內容
第三節 會計行政法規
第四節 會計規章制度
習題
第二篇 財務報表項目解讀、信息披露和管理要點
第四章 資產負債表:流動資產
第一節 流動資產概述
第二節 貨幣資金
第三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第四節 應收債權
第五節 存貨
第六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五章 資產負債表:非流動資產
第一節 非流動資產概述
第二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
第三節 長期股權投資
第四節 固定資產
第五節 無形資產
第六節 投資性房地產
第七節 其他非流動資產
第八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六章 資產負債表:負債
第一節 負債概述
第二節 流動負債
第三節 非流動負債
第四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七章 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
第一節 所有者權益概述
第二節 實收資本
第三節 資本公積
第四節 留存收益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的其他問題
第六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八章 利潤表
第一節 利潤表概述
第二節 收入
第三節 費用
第四節 利潤形成和分配
第五節 利潤表的其他問題
第六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九章 現金流量表
第一節 現金流量表概述
第二節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形成
第三節 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形成
第四節 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形成
第五節 現金凈流量的形成及現金流量表的其他問題
第六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十章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一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概述
第二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總額變動
第三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總額不變
第四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其他問題
第五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十一章 合并財務報表
第一節 合并財務報表概述
第二節 合并財務報表
第三節 案例解讀
習題
第三篇 財務報表分析
第十二章 基本方法及評價標準設定
第一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財務報表分析評價標準設定
習題
第十三章 資產質量、流動性與償債能力分析
第一節 資產質量分析
第二節 資產流動性分析
第三節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第四節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第五節 案例分析
習題
第十四章 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節 以銷售收入為基礎的盈利性分析
第二節 以總資產為基礎的盈利性分析
第三節 以凈資產為基礎的盈利性分析
第四節 以上市公司股本為基礎的盈利性分析
第五節 利潤質量分析
第六節 案例分析
習題
第十五章 發展能力分析
第一節 發展能力分析概述
第二節 發展能力指標分析
第三節 持續增長策略分析
第四節 案例分析
習題
第十六章 附注及表外信息分析
第一節 財務報表附注主要內容
第二節 表外信息分析
第三節 案例分析
習題
第十七章 案例綜合分析
第一節 案例信息
第二節 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總體分析
第三節 利潤表及利潤質量的分析
第四節 資產負債表及資產質量的分析
第五節 現金流量表及現金流量質量的分析
第六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分析
第七節 財務狀況質量的總體評價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會計學概述
一、會計工作及其特點
會計工作是以會計憑證或其他能證明交易或者事項發生的信息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和方法,全面、連續、系統、綜合地反映和監督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并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規范要求的會計信息的一項管理工作。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包括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技術核算等不同的核算形式,其中會計核算是對企事業單位能夠引起資金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的核算。會計核算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會計憑證或其他能證明交易或者事項發生的信息為會計核算的依據。會計憑證是指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按一定的程序和手續取得或填制的、能證明交易或事項原始狀態的書面證明。企事業單位發生的每項交易或者事項都必須按規定取得憑證,會計部門必須按有關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和內部預算對會計憑證進行審核,只有合法的、經過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才能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近年來,社會經濟活動日趨復雜,使得有些經濟事項的發生無法取得會計憑證,而需要根據相關信息作出專業判斷,如企業資產發生減值時對減值金額的評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事項中交換資產的價值評估等。由于這些事項無法取得能證明其原始狀態的書面證明,所以,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只能根據有關信息進行專業判斷。
第二,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企事業單位日常發生的各項交易或者事項的類型、實物計量單位各不相同,如材料物資的實物計量單位是“噸”或“千克”等。但是,只有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會計工作才能將一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各種類型不同、實物計量單位各異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綜合核算,才能把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耗費綜合表現為統一的貨幣量,才能通過價值形式來反映經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求得綜合性的會計核算信息。
第三,對企事業單位交易或者事項的反映和監督具有全面、連續、系統和綜合的特點。其中,①全面性是指對企事業單位凡是能引起資金發生增減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都要進行完整的記錄,既不能遺漏,也不能任意取舍。同時,對每一項能引起資金發生增減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都要從引起資金發生增減變動的來龍去脈兩個方面進行反映。
②連續性是指會計核算要對企事業單位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反映,交易或者事項的連續性決定了會計核算的連續性。如果企事業單位的交易或者事項中斷,會計核算也就中斷。③系統性是指會計核算要運用一系列專門核算方法將種類繁多、類型不同的交易或者事項按一定的標準系統化,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類、整理和匯總,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成為一個有序的信息系統,以便得到各種必要的財務指標。④綜合性是指對各項交易或者事項要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進行綜合匯總,以求得反映企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各項總括的財務信息。
第四,會計核算運用了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會計技術方法是指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或會計分析工作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會計技術方法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和會計檢查方法等。其中,會計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即通過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財務報告等對企業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反映的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本書將在有關章節對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二、會計職能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企事業單位管理活動中具有的功能。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近年來,會計職能有進一步拓展的趨勢,如參與企業重大交易或事項的預測職能、決策職能等。前述會計概念表述了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即對企事業單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從而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這一職能是通過對企事業單位的交易或事項進行全面、連續、系統和綜合的記錄和核算實現的,這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也是會計最基本的工作。會計核算職能應當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三個方面。日常進行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只是執行事后核算職能的幾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