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系列規劃教材:土木工程施工技術》針對應用型本科的特點及土木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編寫,內容涵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等專業領域,力求構建土木工程較全面的知識體系,突出綜合運用土木工程施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同時結合國家現行規范、規程、標準,力求反映當前土木工程施工的先進水平,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實用性強,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是土木工程管理專業技術平臺課程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其主要宗旨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一般規律讓讀者掌握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種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的原理、方法,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和應用。它在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土木工程中有關施工技術與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本書以全國高等院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針對應用型本科的特點及土木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編寫,內容涵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等專業領域,力求構建土木工程較全面的知識體系,突出綜合運用土木工程施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同時結合國家現行規范、規程、標準,力求反映當前土木工程施工的先進水平,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實用性強,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本書由陳守蘭擔任主編,王海飆、魯亞波、鄭文豫擔任副主編。南陽理工學院陳守蘭、魯亞波,東北林業大學王海飚,南陽師范學院鄭文豫,南京三江學院王繼果及江南大學姜勇參加了編寫。具體分工為:陳守蘭編寫第二、三、八章;王海飚編寫第四、五章;魯亞波編寫第十一、十二章;鄭文豫編寫第七、十章;王繼果編寫第一章;姜勇編寫第六、九章。全書由陳守蘭進行審校與統稿。
鄭州大學束拉教授擔任主審,他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大業內人士的支持與指導,如本書介紹的靜力壓樁內容得到南陽華夏地質勘察公司白華敏高級工程師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一章 土方工程
1.1 概述
1.1.1 土方工程的種類及特點
1.1.2 土的工程分類
1.1.3 土的工程性質
1.2 場地平整
1.2.1 場地設計標高的確定
1.2.2 場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計算
1.2.3 土方工程施工機械及施工
1.3 基坑(槽)土方工程施工
1.3.1 基坑(槽)土方工程量計算
1.3.2 邊坡穩定與基坑(槽)支護
1.3.3 基坑(槽)土方開挖
1.4 深基坑降水
1.4.1 集水井降水
1.4.2 井點降水
1.5 土方填筑與壓實
1.5.1 土料的選用與填筑要求
1.5.2 填土及壓實方法
1.5.3 影響填土壓實的因素
1.5.4 填土壓實的質量控制與檢驗
思考題
習題
第二章 地基與基礎工程
2.1 概述
2.1.1 地基與基礎概念
2.1.2 基礎工程分類
2.2 地基加固
2.2.1 地基加固原理
2.2.2 地基加固施工
2.3 淺基礎施工
2.3.1 無筋擴展基礎
2.3.2 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2.3.3 杯形基礎
2.3.4 柱下條形基礎
2.3.5 筏形基礎
2.3.6 箱形基礎
2.4 樁基礎工程
2.4.1 簡述一
2.4.2 預制樁施工
2.4.3 灌注樁施工
2.4.4 承臺施工
2.5 地下工程施工
2.5.1 地下連續墻施工
2.5.2 逆筑法施工
2.5.3 盾構法施工
思考題
第三章 混凝土結構工程
3.1 模板工程
3.1.1 模板的作用與基本要求
3.1.2 模板的分類與構造
3.1.3 模板設計
3.1.4 模板安裝與拆除
3.2 鋼筋工程
3.2.1 鋼筋的種類與檢驗
3.2.2 鋼筋配料與代換
3.2.3 鋼筋加工
3.2.4 鋼筋連接
3.2.5 鋼筋綁扎與安裝
3.3 混凝土工程.
3.3.1 混凝土配制
3.3.2 混凝土攪拌
3.3.3 混凝土運輸
3.3.4 混凝土澆筑
3.3.5 混凝土振搗
3.3.6 泵送混凝土施工
3.3.7 混凝土養護
3.3.8 混凝土質量檢驗
3.3.9 混凝土冬期施工
思考題
習題
第四章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
4.1 概述
4.1.1 預應力混凝土的特點
4.1.2 預應力混凝土的分類
4.2 預應力鋼筋
4.2.1 預應力筋的種類
4.2.2 預應力筋的特性
4.2.3 預應力筋的檢驗
4.3 先張法施工
4.3.1 先張法施工工藝流程
4.3.2 先張法施工設備
4.3.3 先張法施工工藝
4.4 后張法施工
4.4.1 后張法施工工藝流程
4.4.2 后張法張拉設備
4.4.3 后張法施工工藝
4.4.4 無粘結預應力施工
思考題
第五章 砌筑工程
5.1 砌筑材料
5.1.1 砌筑塊材
5.1.2 砌筑砂漿
5.2 磚砌體施工
5.2.1 磚墻的組砌形式
5.2.2 磚墻的砌筑工藝
5.2.3 磚墻砌筑質量要求
5.2.4 構造柱、圈梁
5.3 砌塊砌體施工
5.3.1 繪制砌塊排列圖
5.3.2 砌塊砌筑的施工工藝
5.3.3 砌塊砌筑的質量要求
5.4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
5.4.1 砌筑冬期施工規定
5.4.2 砌筑冬期施工方法
思考題
第六章 腳手架及垂直運輸
6.1 腳手架工程
6.1.1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
6.1.2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
6.1.3 門式鋼管腳手架
6.1.4 里腳手架
6.1.5 升降式腳手架
6.1.6 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要求
6.2 垂直運輸設施
6.2.1 龍門架
6.2.2 施工電梯
6.2.3 塔式起重機
思考題
第七章 鋼結構工程
7.1 鋼結構的類型
7.1.1 鋼柱
7.1.2 鋼桁架
7.1.3 網架結構
7.2 鋼結構的加工
7.2.1 鋼構件的制作
7.2.2 鋼結構的連接
7.2.3 成品表面處理、涂裝
7.3 鋼結構的預拼裝、堆放和運輸
7.3.1 鋼結構的預拼裝
7.3.2 鋼結構的成品堆放
7.3.3 鋼結構的運輸
思考題
第八章 結構安裝工程
8.1 起重機械
8.1.1 桅桿式起重機
8.1.2 自行桿式起重機
8.1.3 塔式起重機
8.2 起重設備
8.2.1 卷揚機
8.2.2 鋼絲繩
8.2.3 其他機具
8.3 混凝土結構構件安裝
8.3.1 構件安裝前的準備
8.3.2 構件安裝工藝
8.3.3 結構安裝方案
8.3.4 混凝土結構安裝工程質量控制與安全技術要求
8.4 鋼結構構件安裝
8.4.1 鋼結構單層廠房安裝
8.4.2 鋼結構多層、高層建筑安裝
思考題
習題
第九章 防水工程
9.1 防水材料
9.1.1 剛性防水材料
9.1.2 卷材防水材料
9.1.3 涂膜防水材料
9.1.4 密封防水材料
9.2 屋面防水工程
9.2.1 屋面工程分類及防水等級
9.2.2 剛性防水屋面施工
9.2.3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
9.2.4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
9.3 地下防水工程
9.3.1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及防水等級
9.3.2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施工
9.3.3 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
9.3.4 卷材防水層施工
9.4 廁浴間防水施工
9.4.1 簡述
9.4.2 涂膜防水施工
思考題
第十章 裝飾工程
10.1 抹灰工程
10.1.1 一般抹灰
10.1.2 一般抹灰施工
10.1.3 抹灰工程的質量控制與檢驗
10.2 飾面板(磚)工程
10.2.1 材料與施工要求
10.2.2 飾面板(磚)施工
10.2.3 飾面板(磚)的質量控制與檢驗
10.3 涂飾工程
10.3.1 涂飾材料
10.3.2 涂飾工程施工
10.3.3 涂飾工程質量控制與檢查
10.4 樓地面工程
10.4.1 樓地面構造
10.4.2 樓地面施工
10.4.3 樓地面工程質量控制與檢驗
10.5 保溫隔熱層施工
10.5.1 保溫隔熱層構造
10.5.2 保溫隔熱層施工
思考題
第十一章 道路工程
11.1 概述
11.1.1 道路結構的基本組成
11.1.2 路基路面結構的功能要求
11.2 路基工程
11.2.1 路基類型
11.2.2 路基構造
11.2.3 路基施工
11.3 路基基層(底基層)施工
11.3.1 碎、礫石基層(底基層)施工
11.3.2 穩定土基層施工
11.3.3 工業廢渣基層施工
11.3.4 基層(底基層)的質量控制與檢驗
11.4 路面施工
11.4.1 路面工程的分類及等級
11.4.2 水泥混凝土路面
11.4.3 瀝青路面
思考題
第十二章 橋梁工程
12.1 概述
12.2 橋梁墩(臺)施工
12.2.1 墩臺類型
12.2.2 墩臺施工方法
12.2.3 墩臺基礎施工方法
12.3 沉井施工
12.3.1 沉井類型及構造
12.3.2 沉井施工
12.4 橋梁結構施工
12.4.1 裝配式橋梁施工
12.4.2 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懸臂施工
12.4.3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橋梁頂推法施工
12.5 混凝土拱橋施工
12.5.1 有支架施工法
12.5.2 無支架施工法
12.6 斜拉橋和懸索橋施工
12.6.1 簡述
12.6.2 斜拉橋施工
12.6.3 懸索橋施工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中應注意地基平整堅實,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積水浸泡地基。其搭設順序是:放置縱向掃地桿一立桿一橫向掃地桿一第一步縱向水平桿(大橫桿)一第一步橫向水平桿(小橫桿)一連墻件(或加拋撐)一第二步縱向水平桿(大橫桿)一第二步橫向水平桿(小橫桿)。
砌筑用腳手架的每步架高度一般為1.2 ~1.4 m,裝飾用腳手架的一步架高度一般為1.6 ~1.8 m。當為單排設置時,立桿離墻1.2 ~1.4 m,立桿縱距1.5 ~2.0m;當為雙排設置時,里排立桿離墻0.4 ~0.5 m,里外排立桿之間間距為1.5 m左右,立桿縱距1.2 ~2.0m。相鄰立桿接頭要錯開,對接時需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或墊板;腳手架底部必須設縱、橫向掃地桿;底層步距不應大于2m。立桿必須用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接頭必須用對接扣件連接。連墻件的布置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且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對高度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雙排腳手架應設剪刀撐與橫向斜撐。
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的內側,其長度不宜小于三跨,縱向水平桿可采用對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如采用搭接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并應等間距用三個旋轉扣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