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以現代企業為對象,以企業理論為指導,系統闡述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其內容和體系安排有以下特點:以現代企業的資金運動為主線,基于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兼顧不同類學校、不同類專業的多層次需要,內容自成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按章、節排序,每節有學習目標、學習要點、關鍵詞、導入案例、小結、案例分析、思考與練習,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內容豐富;《財務管理》補充了人力資本財務、知識資本財務等財務管理前沿內容,理論創新性強。
《財務管理》可作為高等學校會計學專業、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供管理學其他各類專業的師生、各類培訓班和社會讀者作為教材或參考書使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成熟,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我國會計職業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面對著經濟環境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挑戰。今天的會計人員已經由以前單純的薄記人員、財務信息的制造者轉變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承擔著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的重要角色。這一改變,要求會計人員增強個人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修養來滿足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的要求。
高等院校會計教育作為培養未來會計專業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必須跟上商業社會的發展,會計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必須了解會計職業界對他們的要求,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法J必須提供各項專業服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要素培養。了解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缺少的是什么、應該如何應對等問題既具有現實緊迫性,又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2008年7月,科學出版社組織了全國應用型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會議就普通應用型高校會計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專業建設特色和教材建設特色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千校一面”的會計學專業教學模式和教材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需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分層次培養不同規格的會計專業人才,已成為不同層次高校建設會計專業特色的方向。顯然,培養具備職業化特征的會計專業實用人才是應用型高校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的歷史選擇,適應會計實用人才培養目標的特點建設特色教材是應用型高校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根據以上需要,我們編寫了本教材系列。本教材系列的特點如下:1.緊跟我國會計政策的調整變革。2007年以來,我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連續調整了部分相關會計政策,本教材系列根據新的會計政策編寫。
2.突出會計學專業的實務操作。本教材系列以提高學生解決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著重于會計崗位操作,培養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
3.注重各課程內容銜接。本教材系列考慮到會計各課程之間,與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等課程的聯系,盡量避免相關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
4.強調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教材系列設置案例分析、復習題等環節來引導學生復習所學習內容,指導學生自主拓展知識范圍。
第一章 財務管理基礎理論
第一節 財務管理概述
一、財務管理的概念
二、財務管理的環境
三、財務管理的目標
四、財務管理的原則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企業理論
一、企業的組織形式
二、契約與企業
三、企業的性質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風險報酬理論
一、風險概述
二、風險報酬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四、投資組合的風險報酬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資金的時間價值
一、資金時間價值概述
=、現金流量
三、復利計算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籌資管理
第一節 籌資概論
一、企業資本金制度
二、籌資概述
三、籌資數量預測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長期籌資方式
一、長期籌資概述
二、權益性籌資
三、債務性籌資
四、混合性籌資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資本結構決策
一、資本成本
二、財務杠桿理論
三、資本結構理論
四、最佳資本結構及資本結構彈性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投資管理
第一節 投資概述
一、企業投資的基本理論
二、投資額預測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固定資產管理
一、固定資產管理概述
二、固定資產折舊管理
三、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對外長期投資決策
一、對外直接投資
二、對外證券投資
三、風險投資決策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節 無形資產投資
一、無形資產管理概述
二、無形資產投資
三、無形資產的形成和使用管理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一節 營運資金概述
一、營運資金的概念與特點
二、企業籌資組合
三、企業資產組合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流動資產管理
一、現金管理
二、應收賬款管理
三、存貨管理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流動負債管理
一、銀行短期借款
二、商業信用
三、短期融資券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損益管理
第一節 成本費用管理
一、成本費用概述
二、成本費用預測
三、成本費用決策
四、成本費用的分析與考核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節 收入管理
一、營業收入概述
二、營業收入的預測與計劃
三、營業收入分析
d、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節 利潤管理
一、利潤管理概述
二、利潤預測與決策
三、股利理論與政策
小結
案例分析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財務分析與評價
第一節 財務分析概述
一、財務分析的意義
二、財務分析的目的
三、財務分析的依據
第二節 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二、比率分析法
三、趨勢分析法
四、因素分析法
第三節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需要確定營運資金的持有政策、合理的融資政策以及合理的管理政策,通過提高營運資金的周轉速度,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從而達到增加企業收益的目標。
4.分配活動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利潤,也可能因對外投資而分得利潤,這表明企業有了資金的增值或取得了投資報酬。企業的利潤要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分配。首先,要依法納稅;其次,要用來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再次,要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這種由利潤分配而產生的資金收支便屬于財務分配活動。
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作為投資者的收益,分配給投資者或留存在企業。企業需要依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法律的相關規定,合理確定分配規模和分配方式,確保企業取得最大的長期利益。
上述財務活動的四個方面,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關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它們構成了完整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基本內容:企業籌資管理、企業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及其分配的管理。
(二)企業財務關系
企業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過程中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企業財務關系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同其他所有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的所有者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向其所有者支付投資報酬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所有者主要有四類,即國家、法人單位、個人和外商。企業的所有者要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以便及時形成企業的資本金。企業利用資本金進行經營,實現利潤后,應按出資比例或合同、協議、章程的規定,向其所有者分配利潤。企業同其所有者之間的財務關系,體現著所有權的性質,反映著經營權和所有權的關系。
2.企業同其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規定按時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除利用資本金進行經營活動外,還要借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以便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擴大企業經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