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系統(tǒng)與技術》共分10章。第1章至第3章介紹了無線通信的基礎知識,包括無線通信所涉及的頻譜范圍、電波傳播特點、調制技術、多址技術、擴頻技術和編碼技術等,對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與系統(tǒng)構成也進行了簡單的描述。第4章至第10章分別對移動通信系統(tǒng)、微波中繼與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無線局域網(wlan)技術、全球互聯(lián)微波接入(wimax)技術、無線市話、藍牙技術等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無線通信系統(tǒng)與技術》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第1章 無線通信概述
1.1 無線通信發(fā)展歷史
1.2 無線通信應用
1.3 無線頻譜劃分
1.4 無線信道與電波傳播特性
1.4.1 自由空間傳播
1.4.2 地面?zhèn)鞑?br>1.4.3 衛(wèi)星傳播
1.5 無線通信發(fā)展趨勢
1.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2章 無線通信技術
2.1 調制技術
2.1.1 模擬調制技術
2.1.2 數字調制技術
2.2 多址技術
2.3 擴展頻譜技術
2.3.1 直接序列擴頻技術
2.3.2 跳頻技術
2.4 編碼技術
2.4.1 信源編碼
2.4.2 信道編碼
2.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3章 無線通信系統(tǒng)基本知識
3.1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結構
3.2 天線基礎知識
3.2.1 概述
3.2.2 天線陣列
3.3 發(fā)射系統(tǒng)組成
3.4 接收系統(tǒng)組成
3.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4章 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1 移動通信概述
4.1.1 移動通信的特點
4.1.2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
4.1.3 移動通信新技術
4.2 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2.1 系統(tǒng)組成
4.2.2 無線空中接口
4.2.3 GPRS
4.2.4 EDGE
4.3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3.1 CDMA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與標準
4.3.2 系統(tǒng)結構與特點
4.3.3 無線空中接口
4.3.4 cdma2000 1x
4.4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4.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概述
4.4.2 WCDMA
4.4.3 cdma2000
4.4.4 TD-SCDMA
4.4.5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進一步演進
4.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5章 微波與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5.1 微波中繼通信
5.1.1 數字微波中?通信系統(tǒng)組成
5.1.2 微波傳播特性
5.1.3 分集接收
5.1.4 微波線路設計
5.2 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5.2.1 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5.2.2 衛(wèi)星通信的多址聯(lián)接方式
5.2.3 甚小天線地球站
5.2.4 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
5.3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6章 WLAN技術
6.1 WLAN概述
6.2 IEEE 802.11 MAC層
6.2.1 接入控制機制
6.2.2 IEEE 802.11的MAC幀格式
6.3 IEEE 802.11的物理層
6.4 WLAN技術發(fā)展
6.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7章 WiMAX技術
7.1 WiMAX概述
7.2 WiMAX協(xié)議結構
7.2.1 參考模型
7.2.2 物理層
7.2.3 MAC層
7.3 IEEE 802.16 MAC層
7.3.1 MAC層格式
7.3.2 MAC層控制協(xié)議
7.4 IEEE 802.16物理層
7.4.1 單載波調制
7.4.2 單載波接入
7.4.3 正交頻分復用
7.4.4 正交頻分復用接入
7.5 WiMAX技術發(fā)展
7.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8章 無線接入相關技術
8.1 SCDMA無線接入技術
8.1.1 概述
8.1.2 網絡結構
8.1.3 關鍵技術
8.1.4 性能特點
8.1.5 應用
8.2 McWiLL無線接入技術
8.2.1 概述
8.2.2 網絡結構
8.2.3 關鍵技術
8.2.4 性能特點
8.2.5 應用
8.3 WiBro無線接入技術
8.3.1 概述
8.3.2 網絡結構
8.3.3 關鍵技術
8.3.4 性能特點
8.3.5 應用
8.4 HiperLAN/2無線接入技術
8.4.1 概述
8.4.2 網絡結構
8.4.3 關鍵技術
8.4.4 性能特點
8.4.5 應用
8.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9章 無線市話系統(tǒng)
9.1 概述
9.2 關鍵技術
9.2.1 PAS的頻率使用與多址技術
9.2.2 微蜂窩與信道動態(tài)分配技術
9.2.3 V5技術
9.3 系統(tǒng)組成
9.4 空中接口及通信流程
9.4.1 PHS空中接口的物理結構
9.4.2 PHS的邏輯信道
9.4.3 超幀結構
9.4.4 鏈路層與網絡層結構
9.4.5 PAS切換與漫游技術
9.5 信令傳輸
9.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10章 藍牙技術
10.1 概述
10.1.1 藍牙技術的起源與演進
10.1.2 藍牙技術的特點
10.2 藍牙設備組成與藍牙網絡結構
10.2.1 藍牙設備的?成
10.2.2 藍牙網絡結構
10.3 藍牙協(xié)議
10.3.1 藍牙標準文檔構成
10.3.2 藍牙協(xié)議體系結構
10.3.3 藍牙應用模型
10.4 藍牙無線電規(guī)范
10.5 藍牙基帶規(guī)范
10.5.1 物理信道
10.5.2 時鐘與編址
10.5.3 物理鏈路
10.5.4 邏輯信道
10.5.5 分組
10.5.6 差錯控制
10.5.7 鏈接控制
10.6 藍牙鏈路管理規(guī)范
10.7 藍牙邏輯鏈路控制和自適應協(xié)議規(guī)范
10.7.1 L2CAP信道
10.7.2 L2CAP分組
10.7.3 信令命令
10.7.4 服務質量
10.8 藍牙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10.8.1 藍牙模塊
10.8.2 藍牙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方式
10.8.3 藍牙產品的開發(fā)步驟
10.9 藍牙技術的應用
10.10 本章小結
練習題
附錄 縮略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