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理論、實務與案例》以國際結算傳統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國際結算導論→國際結算工具→國際結算方式→國際結算單據→國際結算業務應用”為主脈絡展開全書的知識體系。具體內容包括導論、票據、匯款、托收、信用證、銀行保函、國際保理、福費廷、單據、進出口貿易融資、國際結算方式的綜合運用、國際非貿易結算共十二章。在內容設計上,各章開篇有教學目的和要求、案例導讀,在理論闡述之后設置了本章小結、基本概念、復習思考題、拓展閱讀等內容,體現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可以系統掌握國際結算基本理論,了解國際結算方式的應用及國際結算規則和慣例的*新變化。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以作為銀行、外貿等實際部門專業人員的參考讀物。
1.系統性。在保證理論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前提下,在章節的編排上,從國際結算需要的工具入手,逐步介紹各種結算方式,符合教學規律。
2.適用性。在內容上,將一些陳舊的觀點和做法摒棄,在強調實務可操作性的同時,對一些新的業務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同時,引進相關案例,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新穎性。結合新修訂的國際貿易慣例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國際結算概述、結算票據、結算單據、結算方式四個板塊進行詳細闡述。
4.兼用性。在英語和漢語內容的選擇上,基礎內容部分使用較多的英語,尤其是票據,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結算方法上,多用漢語使結算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雙語內容的處理上,摒棄了國內前漢語、后英語的英漢對照或者全英文的做法,把基礎部分的英語內容和漢語內容融合在一起,英語內容有助于對漢語內容的理解,漢語部分解決了小語種和學生英語水平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