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基礎實訓教程》是為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配合“會計學基礎”課程的學習而編寫的。本實訓教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實訓內容,包括分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其中,分項實訓包括編制記賬憑證、過賬、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錯賬更正、會計記賬基礎、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建賬、會計核算形式及編制會計報表共十個單元的操作訓練;綜合實訓則是有關綜合業務的操作訓練。第二部分是實訓用品,包括各種原始憑證及各種表格樣本,用以滿足學生分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需要。第三部分為實訓參考答案,包括分項實訓參考答案和綜合實訓參考答案。
本教程主要適用于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作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參考用書。
以工學結合為中心 以任務驅動為基礎 以項目導向為線索 以頂崗實習為目標 全方位體現高職高專教學改革最新成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業對財會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對財會從業人員的素質以及技能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出更多的能適應當前工作需要的財會人員,無疑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經過三年的示范性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和相關人員不斷總結教學與實踐經驗,逐漸形成了對當前高職高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共識,即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同樣,作為重要的教學載體,高職高專教材也面臨著相應的改革。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郵電出版社組織眾多教學一線的教師與專家,圍繞“以能力為本位,以應用為主旨”的指導思想,及時地打造出了這套體現教學改革理念的“全國高職高專財會專業規劃教材”。其鮮明的特色和科學、合理的體例結構,得到了眾多專家的一致肯定和一線教學老師的認可。
首先,本套教材打破了傳統高職高專教材沿用學科課程的模式。
以往的傳統教材沿用學科課程的模式,強調某一門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教材的編排上主要按理論知識的邏輯結構來編排,即應用“從基礎理論知識到理論知識的應用,再進一步拓展”的三段式課程排列順序。這種課程模式更適合知識導向型學生而非工作技能型學生,從而也明顯不能適應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和趨勢。
新形勢下的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己任,以為社會和企業輸送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能夠熟練運用在校所學的職業技能,具備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打破學科課程的束縛,兼顧學生就業的針對性與學生發展的適應性,建立起符合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的行動導向課程模式,并將這一模式很好地運用到日常教學設計以及教材編寫中。本套教材的編寫充分體現了這一新的高職教育理念——根據行動導向課程模式要求組織教材內容,按工作過程次序搭建教材框架,最大程度地滿足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見圖示)。
其次,本套教材的結構與體例模式經過精心設計,與高職高專教學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標充分對接。
第一部分 基礎實訓 1
分項實訓 3
第一單元 記賬憑證填制方法實訓 3
第二單元 過賬實訓 5
第三單元 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平行登記實訓 7
第四單元 錯賬更正實訓 8
第五單元 會計記賬基礎實訓 9
第六單元 成本計算實訓 11
第七單元 財產清查實訓 13
實訓一 實地盤存制 13
實訓二 永續盤存制 14
實訓三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15
實訓四 財產清查的賬務處理 16
第八單元 建賬實訓 17
第九單元 會計核算形式實訓 19
實訓一 記賬憑證會計核算形式 19
實訓二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核算形式 22
實訓三 科目匯總表會計核算形式 23
第十單元 編制會計報表實訓 23
實訓一 編制會計報表(1) 23
實訓二 編制會計報表(2) 24
實訓三 編制會計報表(3) 26
綜合實訓 28
第二部分 會計核算實訓用品 35
第三部分 基礎實訓參考答案 93
分項實訓 95
第一單元 記賬憑證填制方法實訓 95
第二單元 過賬實訓 101
第三單元 總分類賬與明細分類賬平行登記實訓 103
第四單元 錯賬更正實訓 105
第五單元 會計記賬基礎實訓 111
第六單元 成本核算實訓 113
第七單元 財產清查實訓 118
實訓一 實地盤存制 118
實訓二 永續盤存制 119
實訓三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120
實訓四 財產清查的賬務處理 120
第八單元 建賬實訓 122
第九單元 會計核算形式實訓 123
實訓一 記賬憑證會計核算形式 123
實訓二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核算形式 137
實訓三 科目匯總表會計核算形式 152
第十單元 編制會計報表實訓 160
實訓一 編制會計報表(1) 160
實訓二 編制會計報表(2) 162
實訓三 編制會計報表(3) 163
綜合實訓 171
參考資料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