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雞蛋能變回生雞蛋嗎?洋蔥為何催人淚下?沒染過頭發(fā),但頭發(fā)卻變綠了!芥末也可以報警!從龍舌蘭酒制得了鉆石!無鳥問津的銅像!戀愛與強迫癥的化學本質(zhì)居然驚人地相似。水有記憶,你信嗎?”想一探究竟嗎?讓《“搞笑諾貝爾獎”化學》來揭曉答案吧!搞笑之余,更多的是深思,獨特的視角帶給你更多的啟示。
給愛科學、善鉆研和喜幽默、樂搞怪的我們。
別笑,我們搞的也是化學
蘋果落地是平常的自然現(xiàn)象,在牛頓之前,沒有人會想到“研究蘋果落地”和“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之間會有什么聯(lián)系,很多人認為“研究蘋果落地”很可笑;在牛頓之后,沒有人會認為“研究蘋果落地”是可笑的事情。對我們周圍一些看似好笑的事情,你會刨根問底地究其原因嗎?
切洋蔥時,眼睛流淚,你會思考是為什么嗎?在水里自由地游泳時,你會想象一下在糖漿中游泳是怎樣的感覺嗎?把從牛糞中提取的香精添加到冰激凌中,你會嘗試一下口感如何嗎?可樂除了可以是飲料,你會挖掘它的其他用途嗎?�9�0�9�0這些你可能都沒留意過,可有一些人卻做了這些研究,面對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你可能會一笑置之,也可能覺得毫無意義,或覺得不可思議、稀奇古怪,甚至無厘頭。“搞笑諾貝爾獎”卻把獎頒給了這些看似毫無意義、實則令人思考的研究,以鼓勵研究者的“不尋常、幽默和獨特的想象力”,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該被重復的科學研究”。
從某種意義上說,“搞笑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惡搞。它與諾貝爾獎本質(zhì)上并沒有聯(lián)系,只是借用了英文單詞“ignoble”,“ignoble”本義是“不光彩的,可恥的,卑賤的”,而“搞笑諾貝爾獎”的創(chuàng)始人把“ignoble”改寫為“Ig Nobel”,所以賦予了這個詞“另類諾貝爾”的意思,我們習慣把它翻譯成“搞笑諾貝爾獎”。自1991年開始,“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評出十項,每年授予的獎項會稍有不同,它不像諾貝爾獎每年的獎項都是固定的,除了我們熟悉的生物學獎、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還會有諸如概率獎、極地科學獎等。所以化學獎不是每年都出現(xiàn)在十個獎項中,如2013年、2001年、1997年就缺失了化學獎。
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離不開化學,“搞笑諾貝爾獎”對化學的研究五花八門,讓人忍俊不禁。有些“搞笑諾貝爾獎”化學獎的研究對象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我們的生命、生活都離不開的水,夏日經(jīng)常會喝到的可樂,聚會時會品嘗的龍舌蘭酒。有些研究對我們普通人是非常陌生的,如浪漫的愛情與強迫癥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將化學元素收集、排列制成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桌子是普通人很難做到的。
被授予的化學“搞笑諾貝爾獎”中,有些是實實在在的化學研究,如龍舌蘭酒經(jīng)高壓反應制得鉆石,鳥兒躲避有毒化學物質(zhì)而遠離含有砷的銅像。學科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些授予了化學交叉領(lǐng)域的研究。如洋蔥使人落淚的機制;S-Check幫助妻子檢察丈夫的不貞行為。而有些與化學研究甚至沒有多大聯(lián)系,如DNA香水與化學變化沒有絲毫關(guān)系,只是香水瓶采用了與DNA雙螺旋類似的三螺旋設(shè)計,聲波在乳酪中的傳播速度很明顯研究的則是物理性質(zhì)。
“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完全是研究者的個人興趣,其化學獎中有些研究有社會價值或(和)經(jīng)濟價值。如Jell-O肉凍,它是一種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商品;芥末報警器則申請了專利并投入生產(chǎn)。有些研究可能沒有絲毫社會價值和使用價值,如利用液態(tài)氧加速燒烤速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也是不為警察允許的。
可能很多化學“搞笑諾貝爾獎”研究并沒有太多實際價值,讀者看著很搞笑,但是研究者本身并不是出于搞笑的目的才對其進行研究,研究者的出發(fā)點是嚴肅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學的、積極的,很多實驗都是經(jīng)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證明和檢驗的;所做研究的視角更是獨特的,絕不是簡單重復已有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正式刊物上,其中不乏世界刊物,不過也有可能發(fā)表的是錯誤的結(jié)論。
中國文化更講究“務(wù)實”,西方人更看重“個性”,“搞笑諾貝爾獎”中“古怪”的化學研究,很多中國人會覺得是一種研究資源的浪費,偏離了正統(tǒng)的化學研究。可很多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對這些搞笑諾貝爾獎非常感興趣,并自費前往擔任頒獎嘉賓。到目前為止, 只有一位“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00年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Andre Geim在10年后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和1998年的化學“搞笑諾貝爾獎”授予了同一個人,這位堅持不懈研究“水具有記憶”的法國學者在“搞笑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是獨特的。
我們對1991~2015年的化學“搞笑諾貝爾獎”進行了整理和描述,并作了簡單延伸。彭翠琳為文中繪制了相應的情景插畫。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之余、發(fā)笑之余,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啟發(fā)。
筆 者
2016年3月于北京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