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80X86系列微處理器和32位匯編語言為基礎,充分考慮到了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微處理器結構及其基本原理、32位匯編語言指令系統及其程序設計;接口技術和常用接口芯片、人機交互接口原理及其A/D和D/A的接口原理及其應用。本書實例豐富、突出應用。文字敘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避免了基礎內容和較深內容之間跨度過大,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它們之間的銜接和過渡。習題與思考題經過精心篩選,其中大多數參考了近年來國內一些重點院校考研試題題型,頗具啟發性。
本書概念清楚、內容豐富,每章配有習題與思考題,便于教學和學習。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硬件開發人員、管理人員參考和作為繼續教育的教材。
(1)實例豐富,便于學生自學。本書中用的一些素材以及列舉的接口用例選自作者多年的科 (教)研實踐和研究成果。 (2)本教材兼顧16/32位Intel CPU,內容先進、結構新穎、實例豐富、突出應用。 (3)本教材結構合理,文字敘述上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避免了基礎內容和較深內容之間跨度過大,較好地解決了它們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在指令系統方面,從簡單到復雜。在接口方面,嚴格按照邏輯循序進行介紹,首先介紹端口譯碼,再介紹芯片,最后芯片應用,條理清楚。 (4)精心篩選習題與思考題,大多數參考了近年來國內一些重點院校考研試題題型,頗具啟發性。 (5)增加了微機系統的較新技術,便于學生了解微機系統的發展動態。 (6)面向應用,增加了接口技術介紹,便于學以致用。 (7)課程進度安排合理、內容豐富,不但適用學生自學,也使任課老師輕松教學。 (8)教材中的案例全是真實案例,具有很強現實指導意義。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
1.1.1 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概念
1.1.2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1.1.3 微型計算機的應用概況
1.2 微型計算機中的數據類型
1.2.1 常用數據類型
1.2.2 數制轉換
1.2.3 有符號數的表示
1.2.4 常用的編碼
1.3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3.1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
1.3.2 微型計算機的軟件
1.4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
1.1.1 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概念
1.1.2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1.1.3 微型計算機的應用概況
1.2 微型計算機中的數據類型
1.2.1 常用數據類型
1.2.2 數制轉換
1.2.3 有符號數的表示
1.2.4 常用的編碼
1.3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3.1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
1.3.2 微型計算機的軟件
1.4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2章 微處理器結構及基本原理
2.1 中央處理器結構
2.1.1 中央處理器的發展過程
2.1.2 8086/8088 CPU
2.1.3 80486 CPU
2.1.4 Pentium CPU
2.1.5 Itanium處理器
2.2 80486的工作模式
2.2.1 實地址模式
2.2.2 保護虛地址模式
2.2.3 虛擬8086模式
2.3 80486的外部引腳介紹
2.3.1 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
2.3.2 控制總線
2.3.3 時鐘信號
2.4 當前微處理器所使用的先進技術
2.5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3章 存儲系統
3.1 存儲器的技術指標
3.2 半導體存儲器
3.2.1 DRAM的分類
3.2.2 DRAM的兩種接口類型
3.2.3 高速緩沖存儲器
3.2.4 ROM存儲器
3.3 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3.3.1 EPROM與CPU的接口
3.3.2 SRAM與CPU的接口
3.3.3 DRAM與CPU的接口
3.4 外部存儲器
3.4.1 技術指標
3.4.2 硬盤發展
3.4.3 硬盤技術
3.4.4 固態硬盤
3.4.5 光盤存儲設備
3.4.6 CD-ROM及其驅動器
3.4.7 DVD
3.5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4章 指令系統
4.1 80X86指令系統的尋址方式
4.1.1 與數據有關的尋址方式
4.1.2 與轉移地址有關的尋址方式
4.2 80X86微處理器的指令格式
4.2.1 80X86微處理器的指令編碼格式
4.2.2 Pentium指令格式
4.2.3 80X86微處理器的指令書寫格式
4.3 80X86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
4.3.1 數據傳送類指令
4.3.2 算術運算類指令
4.3.3 轉移和調用指令
4.3.4 邏輯運算和移位指令
4.3.5 串操作指令
4.3.6 處理機控制指令
4.4 Pentium指令系統
4.5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5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5.1 匯編語句格式
5.1.1 偽指令
5.1.2 常量和變量定義偽指令
5.2 變量及變量定義偽指令
5.2.1 變量定義
5.2.2 過程定義偽指令
5.3 運算符和表達式
5.3.1 算術運算符
5.3.2 邏輯運算符
5.3.3 關系運算符
5.3.4 分析運算符
5.3.5 綜合運算符
5.4 宏指令語句
5.4.1 宏指令的定義
5.4.2 宏指令的使用
5.4.3 宏嵌套
5.4.4 LOCAL偽指令的使用
5.4.5 宏指令與子程序的區別
5.5 條件匯編偽指令
5.6 匯編語言源程序的格式
5.6.1 EXE文件的編程格式
5.6.2 COM文件的編程格式
5.6.3 EXE文件和COM文件的內存映像
5.6.4 程序段前綴
5.7 匯編語言程序的上機過程
5.8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5.8.1 匯編語言源程序設計的基本過程
5.8.2 順序程序設計
5.8.3 分支程序設計
5.8.4 循環程序設計
5.8.5 子程序設計
5.9 程序設計舉例
5.9.1 進制轉換
5.9.2 人機對話
5.10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6章 接口技術與常見接口芯片
6.1 接口技術概述
6.1.1 接口電路的主要功能
6.1.2 I/O端口
6.1.3 I/O指令的兩種尋址方式
6.1.4 I/O端口編址
6.1.5 端口地址譯碼技術
6.1.6 CPU與I/O設備間的數據傳送
6.2 常用I/O接口芯片
6.2.1 可編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6.2.2 可編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16550
6.2.3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8253/8254
6.2.4 DMA控制器8237A
6.3 人機交互設備接口技術
6.3.1 鍵盤的分類
6.3.2 鍵盤的工作原理
6.3.3 PC系列機的鍵盤
6.3.4 鼠標接口
6.3.5 顯示器接口技術
6.4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7章 中斷技術
7.1 中斷技術概述
7.1.1 中斷的提出
7.1.2 中斷源和中斷優先權
7.2 80X86中斷系統
7.2.1 80X86中斷系統分類
7.2.2 中斷向量表
7.2.3 CPU響應中斷的流程
7.3 80X86 CPU的異常處理功能
7.3.1 異常的3個層次
7.3.2 80X86 CPU的異常類型
7.4 保護虛擬地址方式下的中斷管理
7.4.1 中斷描述符表IDT
7.4.2 中斷門和陷阱門的轉移功能
7.4.3 任務門的轉移功能
7.5 8259A可編程中斷控制器件
7.5.1 8259A的功能
7.5.2 8259A的內部結構與引腳信號
7.5.3 8259A的工作方式
7.5.4 8259A的級聯
7.5.5 8259A的控制字與初始化編程
7.6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8章 總線
8.1 總線規范及性能指標
8.2 總線分類
8.2.1 內部總線
8.2.2 系統總線
8.2.3 外部總線
8.3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9章 A/D和D/A轉換器
9.1 D/A轉換器接口技術
9.1.1 D/A轉換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9.1.2 D/A轉換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9.1.3 8位D/A轉換器接口設計
9.1.4 12位D/A轉換器DAC1210接口設計
9.1.5 DAC1210與微機CPU的接口設計
9.2 A/D轉換器接口技術
9.2.1 A/D轉換的工作過程
9.2.2 并行比較型A/D轉換器
9.2.3 雙積分式A/D轉換器
9.2.4 A/D轉換器接口的主要性能指標
9.2.5 8位A/D轉換器接口設計
9.2.6 12位A/D轉換器接口設計
9.3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10章 微機應用實例
10.1 內接插卡方式應用實例
10.1.1 基于ISA總線的應用實例
10.1.2 基于PCI總線的應用實例
10.2 外部接口方式的應用實例
10.2.1 基于USB總線的應用實例
10.2.2 基于I2C總線的應用實例
10.3 本章小結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