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績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建立有效的物流績效管理體系引起越來越多物流企業的關注。作為處于起步階段的物流業來說,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因此,如何科學、全面地對物流企業進行績效管理,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1世紀普通高等院校實用規劃教材·物流系列:物流績效管理》以物流績效評價為主線,吸收了物流績效管理領域近年來的新成果,從績效管理概念闡述開始,全面論述了現代績效管理方法、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物流成本控制績效管理、物流服務績效管理、供應鏈績效管理、社會物流績效管理、循環物流績效管理和物流績效管理實施,融入了物流績效管理前沿理論和國內外最新實踐的內容。
《21世紀普通高等院校實用規劃教材·物流系列:物流績效管理》內容全面、結構新穎、重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既可供高等院校物流專業本科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管理類學科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物流專業人士參考。
《21世紀普通高等院校實用規劃教材·物流系列:物流績效管理》特色: 先進性與基礎性相統一 注重用先進科學的觀點和行業規范策劃、組織教材,突出重點和難點,精選基礎、核心的內容。 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統一 跟蹤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考慮專業內容的更新,關注并體現教改的內容變化。 綜合性與針對性相統一 不僅講解知識,還針對專業領域應用的迫切需要,提供了與理論相結合的應用實例。
第1章 概述
1.1 績效與績效管理
1.1.1 績效概述
1.1.2 績效管理概述
1.1.3 績效管理的典型模式
1.1.4 績效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
1.1.5 績效管理的發展趨勢
1.2 物流績效與物流績效管理
1.2.1 物流績效概述
1.2.2 物流績效管理概述
1.2.3 物流績效管理的作用
1.2.4 物流績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1.3 物流績效反饋與改善
1.3.1 物流績效反饋面談
1.3.2 物流績效改善
1.4 現代物流企業實施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現代績效管理方法
2.1 建立績效管理指標體系
2.1.1 關鍵績效指標法
2.1.2 平衡計分卡
2.1.3 關鍵成功因素法
2.2 績效管理實施
2.2.1 目標管理法
2.2.2 關鍵事件法
2.2.3 傾向評分配比法
2.2.4 3600反饋法
2.2.5 等級評估法
2.2.6 強制分布法
2.3 績效考核模式方法選擇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
3.1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概述
3.1.1 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和規律
3.1.2 績效管理系統概述
3.1.3 物流績效管理的系統過程
3.1.4 績效目標管理概述
3.2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的設計
3.2.1 體系設計問題分析
3.2.2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設計的總體思路
3.2.3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指標體系設計
3.2.4 戰略績效目標要素設計
3.2.5 物流績效管理體系流程設計
3.3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的支持與責任體系
3.3.1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的支持體系
3.3.2 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的責任體系
3.3.3 成功實施物流績效管理系統的前提條件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物流成本控制績效管理
4.1 物流成本概述
4.1.1 成本及其本質
4.1.2 物流成本及其特征
4.1.3 物流成本的構成
4.2 物流成本控制
4.2.1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4.2.2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則
4.2.3 物流成本控制的意義
4.2.4 物流成本控制模式與目標
4.2.5 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創新
4.3 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4.3.1 以物流功能為對象的成本控制
4.3.2 以責任部門為中心的成本控制
4.3.3 以形成過程為對象的成本控制
4.4 物流成本控制績效評價
4.4.1 物流成本控制績效評價標準
4.4.2 物流成本控制的社會效益評價
4.4.3 多目標多層次模糊綜合績效評價模型
4.4.4 企業發展物流業務的轉型風險損失評價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物流服務績效管理
5.1 物流服務
5.1.1 物流服務概述
5.1.2 物流服務的特點
5.1.3 物流服務的內容
5.1.4 物流服務的意義
5.1.5 物流服務的新理念
5.2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5.2.1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原則
5.2.2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影響因素
5.2.3 物流服務評價指標
5.2.4 物流服務系統的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5.2.5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5.3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
5.3.1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概述
5.3.2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的標準
5.3.3 物流服務績效評價的方式
5.3.4 物流服務績效的評價指標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供應鏈績效管理
6.1 供應鏈績效管理的內涵
6.1.1 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6.1.2 供應鏈績效管理
6.2 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因素
6.2.1 供應鏈產出驅動力模型績效的影響
6.2.2 牛鞭效應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6.2.3 供應鏈結構及其實體之間的關系
6.2.4 牛鞭效應與供應鏈結構
6.2.5 大企業采購和政府采購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6.3 提高供應鏈績效的主要方法
6.3.1 加強信息共享
6.3.2 采用延遲化策略
6.3.3 供應商管理庫存
6.3.4 聯合庫存控制
6.3.5 訂貨分級管理
6.3.6 減小需求變動性
6.3.7 建立供應鏈戰略聯盟
6.3.8 確定供應鏈的合理長度和寬度
6.4 供應鏈績效評價
6.4.1 供應鏈綜合績效評價的目的及評價原則
6.4.2 供應鏈績效評價框架體系
6.4.3 加強型平衡計分法
6.4.4 供應鏈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社會物流績效管理
第8章 循環物流績效管理
第9章 物流績效管理實施
參考文獻
5.KPI與工作目標設定的配合使用
工作目標設定和關鍵績效指標都是一種針對目標崗位的工作職責與工作性質設定、由公司戰略目標分解得出、基于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并反映關鍵經營活動效果的績效考核體系。不同點在于工作目標設定(GS)衡量定性的效果,而KPI衡量定量結果;GS是以行為為導向,而KPI以結果為導向;GS由主管經理評分得出,而KPI由客觀計算公式得出;GS考查無直接控制力的工作,而KPI通常考查有直接控制力的工作。因此說,GS是對KPI考核體系的一個充分且必要的補充。
通常,對于公司支持性部門或部分定性指標的考核采用工作目標設定(GS)的方法進行。一個好的GS應可以衡量在該崗位成功所需的技能、品質、價值觀等難以定量的業績,應盡量減少與KPI指標的重復,并且定義評價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評估中的主觀因素。
6.生成業績合同
業績合同是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與上級就應實現的工作/業績訂立的正式書面協議,它定義了公司各管理層的主要考核方面及關鍵業績指標、工作目標設定,確定了各主要考查內容的權重,并且參照歷史業績及未來策略重點設定業績需要達到的標準,參與決定合同受約人的薪酬與非物質獎懲。業績合同的制定是通過上下級業務之間和同級各部門之間的共同溝通、反饋完成的。
業績合同組成部分包括KPI類別、KPI指標、權重與目標,并且要對比實際完成業績與預算目標,根據各考核項目的重要性以不同權重加權平均來計算綜合業績分數。業績合同中目標值的設定要求符合實際、可達到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并基于統一的數據庫的原則;業績分值計算方法根據各KPI性質不同而不同,以反映公司戰略意圖,并體現激勵作用;業績總分與薪酬、股票期權等激勵政策密切掛鉤,并作為職位晉升參考,其作為經營業績總體評價,應定期回顧并轉化為改進的行動。
以上KPI體系的構建對于大型企業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但對于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其管理模式不規范或管理結構較為簡單,復雜的程序會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支出,因此中小型企業建立KPI體系,應從企業自身特點出發,對部分步驟簡化處理,從而建立一套真正適合自己的績效考核體系。
……